杨振宁妻子杜致礼有多美?1949年在美国的留影,她22岁,气质不凡

梧桐说历史 2025-04-01 13:50:09

1949年,22岁的杜致礼在美国纽约圣文森学院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当时她完全没料到,自己很快会再次遇见杨振宁,并在一年后与他步入婚姻殿堂。可以说,这张照片记录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单身女孩到即将成为杨振宁妻子的关键时期。

照片里的杜致礼穿着时髦,一袭红大衣配高跟鞋格外抢眼。她长相标致,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作为杜聿明将军的掌上明珠,她浑身散发着名门闺秀的独特魅力。

那么杜致礼和杨振宁是怎么相识相恋的呢?这得从杜致礼的成长背景讲起。1927年,杜致礼出生在陕西米脂县,她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将领杜聿明。杜聿明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指挥部队参与过昆仑关战役、北伐战争和淞沪会战等重要军事行动。

曹秀清是杜聿明的妻子,来自米脂县,年轻时以美貌闻名。他们的女儿杜致礼完美遗传了母亲出众的容貌。这对夫妻共养育了六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杜聿明为子女们取的名字都很有讲究,长女叫杜致礼,接着是杜致义和杜致廉;儿子们分别取名杜致仁、杜致勇和杜致严。

杜聿明对长女杜致礼从小就管教严格,她天资过人,承载着全家人的期望。在父母悉心培养下,杜致礼不仅琴棋书画样样拿手,学业成绩更是全校拔尖。

1944年秋天,杜致礼在广西全县的中正中学完成学业,随后进入西南联大附中就读。当时17岁的她在这所学校认识了担任数学教师的杨振宁。那年22岁的杨振宁刚从西南联大硕士毕业,并以清华大学第六届物理学专业唯一公费留美生的身份被录取,该专业主攻高电压实验方向。

杨振宁曾谈起自己的青年时代:"1938年初春,我们全家搬到昆明。那年9月,我进入西南联大读书,在那里完成了四年本科和两年硕士学业。这六年的求学经历对我整个人生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常常回忆那段岁月,深深感受到联大师生的勤奋与严谨对我的重要影响。"

杨振宁赴美留学前,按父亲杨武之的建议,在西南联大附中教数学。他负责高一四班和高二五班的课程。当时高二五班有个叫杜致礼的学生,比他小五岁,不过那时他们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杨振宁教学非常负责,每节课都精心准备,对每个学生都很上心。杜致礼有次生病没来上课,他就主动抽空给她单独辅导。可能是头一回给女生补课,两人虽然面对面坐着,但杨振宁始终坐得笔直,眼神专注不敢乱看。

杜致礼瞧见这场景,当场笑出了声。她回忆道:"那时候的杨振宁,完全是个腼腆的大男孩。"这次愉快的相遇,无形中为他们日后在美国的重逢和结合创造了契机。

1945年8月底,杨振宁离开昆明飞往印度,这是他美国留学之旅的起点。多年后,他在回忆录《曙光集》里记录了这段经历。

1945年8月28日清晨,父亲独自送我从昆明西北郊出发,我们坐着黄包车赶往东南郊的拓东路,准备转乘前往巫家坝机场的班车。离别时,四个弟弟妹妹都舍不得我走,母亲却显得很平静,我记得她没掉眼泪。在拓东路等车时,父亲简单叮嘱了几句,我们都很克制。上车后人特别多,刚开始还能透过车窗看见父亲挥手的身影,但很快他就被人潮淹没了。

两个月后,杨振宁乘坐美军运输船"斯图尔特将军号"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同年11月24日到达纽约。随后他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关于为何选择这所学校,他后来这样解释:

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当时在全球数一数二,我选择去那儿读书主要是因为费米在那儿当教授。这位20世纪的物理学泰斗可不简单,他既擅长实验操作又精通理论探索,是科学史上少有的双料天才,在这两个领域都做出了顶尖水平的突破性工作。

1948年夏天,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决定在校担任讲师一年。次年秋天,他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职,并在该机构工作了17个年头。命运似乎早有安排,他在那里结识了杜致礼。

1949年圣诞夜,杨振宁和同事在普林斯顿唯一的中餐馆用餐时,偶遇了多年未见的杜致礼。这次异国他乡的意外重逢,让两人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那天,杨振宁和杜致礼四目相对,眼中满是柔情。当时杜致礼正在纽约圣文森学院求学。从那时起,每到周末,杨振宁都会去找杜致礼。能在异国他乡再次遇见杜致礼,这完全出乎杨振宁的意料。

杨振宁年老时谈起在美国偶遇杜致礼的情景,仍然难掩兴奋。他回忆道:"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她也来了美国,只是碰巧进了那家餐厅。要是早到或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永远错过了。没有那次偶遇,也就不会有我们相伴一生的姻缘。"

1950年8月底,物理学家杨振宁与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喜结连理。这对夫妇后来有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杜致礼长期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中文课程,她和丈夫杨振宁把普林斯顿当成了长期生活的家园。

2003年10月,杜致礼在美国去世,终年76岁。她与杨振宁携手走过了50多年的婚姻生活,两人感情深厚,是众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