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1959年11月2日,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走在四川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的土路上。照片里陈毅眉头紧锁,显然在为新中国的第十个年头里,家乡还是这样坑坑洼洼的土路而忧心忡忡。
37岁的张茜走在陈毅身旁,衣着简单,脚踩布鞋,却依然光彩照人。虽然打扮朴素,但两人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当时陈毅担任外交部长,张茜作为"夫人外交"的典范,被公认为"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夫人"。
这种情况下,"夫人外交"计划开始实施。时任外长的陈毅以身作则,主动安排妻子张茜参与外事活动。陈毅事后曾提到:
中国刚成立时,吸引了全球目光,不少外国人都想亲自来看看。当外国元首携夫人来访时,如果只接待男性贵宾而忽略他们的配偶,就显得不够周到。这会让人误解,以为我们这个革命国家不尊重女性。比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即将到访,让我们的领导夫人出面接待既显得亲切自然,又能增进友好关系。
一开始张茜并不愿意,她更喜欢做翻译书籍之类的事。陈毅劝不动她,只好找周总理帮忙。周总理觉得女性之间更好沟通,就请邓颖超去谈。经过邓颖超的耐心开导,张茜终于点头答应了。
性格倔强的张茜接手这份工作后,就下定决心要干出成绩。她开始恶补英语、钻研国学经典、学习社交礼仪。没过多久,张茜就成了外事活动的常客,经常陪同陈毅出席重要接待任务。
1959年10月底,成都举办的苏联原子能科技展落下帷幕,陈毅参加了闭幕式。活动一结束,他就打算回老家转转。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他来过四川两次,但始终没机会回乐至县看看。
这是陈毅36年来第一次真正重返故土。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他心中百感交集,过去的记忆不断浮现。根据《陈毅年谱》记载,1959年11月2日,他回到四川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探亲,见到了幺叔、幺婶和侄儿等家人。
天刚亮,陈毅和张茜就动身回老家。为了不打扰村民,他特意叮嘱别安排接风活动,仅有少数地方官员知道这事。车子快到家时,陈毅百感交集,过去的事不断在脑海闪现,他迫不及待想看看老房子现在啥样了。
陈毅与张茜在离老宅还有段路时就提前下车,选择走路回去,这才有了开头描述的场景。老房子依然保持着从前的样子,但儿时认识的邻居大多已经不在了。陈毅打量着这座翻修过多次的故居,发现现在只有幺叔陈昌信夫妇住在里面。
重逢亲人时,陈毅难掩兴奋,快步上前握住他们的手问候:"幺叔、幺娘,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好久不见了。"陈昌信同样情绪激动,他听闻陈毅已身居要职,便试探性地提出能否帮他在乐至县谋个差事。
陈毅听完立刻摇头,笑着回应:"幺叔,这么做恐怕不妥,会被人说闲话,说我搞特权。您得多体谅我。"当时陈昌信在公社负责养鸭工作,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温饱不成问题。
陈毅接着对幺叔说:"您在公社负责放鸭子,这也是正经工作。我特意写了首诗送给您——'晚年当上养鸭人,一片丹心报乡亲。走遍家乡山与水,一根竹竿重千斤。'"恰逢陈毅回乡期间,当地新建的石桥刚好完工。
当地官员向陈毅请示,建议用"将军桥"或"元帅桥"来命名新建的石桥,但立即遭到陈毅的反对。他严肃地表示:"绝对不行!我陈毅有什么资格?要我说就叫'劳动桥'才合适。劳动群众才是历史的缔造者,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