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还能挖多久?资源枯竭,市场疯涨,新疆和田玉为何越藏越贵?

桥蕤看文 2024-12-10 14:18:45

在大叔的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粉丝提问:“大叔啊,这和田玉价格是一天比一天高,网上都说越挖越少了,咋就不能多找几条矿脉呢?是真的挖没了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简单直白!为什么好料子越来越难寻,这个问题乍一听似乎很简单,但如果了解和田玉的地质成因和开采现状,答案绝不是一句开矿那么简单。今天和玉大叔就带大家从地质、资源、市场等多个角度,一起聊聊这个问题。

一、少的不是透闪石,而是玉

咱么先不说和田玉,说说翡翠的形成,需要在高压低温的变质岩环境中,硬玉岩和围岩都得满足特定的条件,还得有微量铬离子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长时间进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绿色。更别提还要在强还原环境下经历多次热液活动,才能最终形成那些绿油油的上等翡翠。这条件很苛刻,非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咱们的和田玉呢?自然籽料就是上天的宠儿。任何一块原石都需要首先在昆仑山雪线4000米以上山巅区域形成,然后经过风吹雨打,被冰雪侵蚀万年,其中最外侧的部分在极少碰到的地质环境下崩解,再被每年一度的冰川融雪洪水裹挟着,一路翻滚、碰撞,经过上百万年的冲刷,最后才沉积到河床里,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籽料。

籽料本身也就是被天然滚磨的山料,但这个“千锤百炼”的漫长过程无法复制,这种珍稀性让它在玉石界独树一帜。最好的对比就是黄金虽然也保值,但它们的价格往往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会有波动。而和田玉完全取决于它的品质和稀缺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直涨。

二、越挖越少:资源枯竭的现实

理论上只要透闪石成分符合特定标准的玉石(最新国标要求95%),都可以叫做“和田玉”。除了咱们熟悉的新疆,像青海、辽宁,甚至国外的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都有产出。

虽然地质学家和矿产科研机构近些年仍在新疆地区发现新的矿脉,说起来储量是多少多少吨,真正能够出产高品质玉料的矿口却寥寥无几。关键是山料都在无人区的山巅,开采难度大,还要先修路,建设矿场,前期投入极大,市场上的供应量自然越来越少。而且矿场只能开采出原矿而已,毛料需要经过后续处理才能销售,这都是费用。

二、为什么不多找几条矿脉?

1. 地质条件的限制

和田玉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地质条件。比如在新疆主要就是在昆仑山脉的变质岩带中,而类似的地质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其罕见。比如外国像韩国、迪拜、甚至在非洲发现的部分玉料品质和新疆和田玉相比,差距明显。

2. 高端料的稀缺性

“和田玉越挖越少”并不是说所有和田玉种类都在减少,而是指高端料——尤其是新疆的糖白,籽料等资源越来越稀缺。和田玉按照地方标准可以分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和山料这么几种。虽然山料的储量相对丰富,但其综合品质以及市场认可度往往不如籽料。因此,即使发现了新的矿脉,也很难弥补高端籽料资源的短缺。这里面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俄料,俄料的山料有白玉和碧玉,尤其是碧玉目前是市场上最佳的品质,即便新疆料也很难追上,因此俄碧如今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所谓的稀少就是这个概念。

3. 开采难度和成本的制约

和田玉矿脉的开采难度非常大。以“万山之祖”昆仑山脉为例,这里的地形复杂,海拔高(玉石矿因成因基本都在山巅,低海拔没有出产),气候恶劣,采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设备和资金。

和田地区的籽料呢?需要复杂的挖掘技术和大量的人工筛选。籽料随机埋藏在玉龙喀什河中下游的河流沉积层的深处,开采时不仅要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一铲子挖下去全是河砂和大石头,开采非常费劲),还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国家环保要求,所有挖开的地方需要100%回填,还不能扬沙)。

在一堆大石头夹着河砂的环境下寻找指头那么大的东西,可想而知这个难度。一块高品质的玉料从开采到成品,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的矿产资源。随着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政策的推进,许多河道被列为生态保护区,禁止大规模开采。即便知道某些区域可能存在优质玉料,也很难开展新的开采活动。

这种供需失衡导致市场上的优质和田玉价格节节攀升,也让“越挖越少”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即便找到寥寥几条新矿脉,短时间也无法完全缓解市场对高端料的渴求。

和玉大叔的分析并不是鼓励大家盲目投资,而是想告诉玉友们,和田玉特别是那些精品籽料,确实具有很高的潜力。如果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喜欢和田玉,可以尽量收藏一些精品(以原石、无事牌、手镯等为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保值增值,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0

桥蕤看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