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66岁的钟大爷一个人守着小区门口的小卖部,日子过得还算滋润。退休金加上小店的收入,每月八九千,手里还有十几万存款。在他们这个小城市,养老足够了。可他心里总是不踏实,新闻里经常报道独居老人在家发生意外,几天都没人发现。“我那时候就寻思,万一哪天我病倒了,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可怎么办?”
王叔问:“你儿女呢?”钟大爷叹了口气:“俩闺女一个儿子,都在外地。我去他们那儿住过,生活习惯不一样,住不自在。他们工作忙,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后来,经人介绍,钟大爷认识了比他小八岁的阿霞。阿霞性格温柔,说话和气,也是一个人生活。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搭伙过日子,没领证,就住一起,互相照应。钟大爷负责家里所有的开销,每月还给阿霞一千块零花钱。阿霞则负责家务,陪钟大爷看店。他们一起去超市买菜,一起去广场跳舞,逢年过节还一起去走亲戚。街坊邻居都说钟大爷找了个好伴儿,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羡煞旁人。那三年,钟大爷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每天都过得舒心惬意。
好景不长,去年冬天,钟大爷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腰椎摔裂了。医生说要做手术,风险很大,甚至有可能瘫痪。手术那天,阿霞说女儿家有急事,要回去一趟,答应晚上就回来。她给钟大爷请了个半天的护工就走了。
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钟大爷醒来的时候,疼痛难忍,却没见到阿霞的身影。电话也打不通,最后只能让护工加班照顾。第二天,钟大爷好不容易打通了阿霞的电话,阿霞却说她不回来了,还说什么“缘分已尽”。钟大爷当时就懵了,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他自问待阿霞不薄,可她连看都不来看一眼就走了。后来他才明白,阿霞是怕他瘫痪了拖累她。
万般无奈之下,钟大爷给儿女打了电话。没想到儿子立刻坐飞机赶了回来,两个女儿也轮流来医院照顾他。儿子更是请了一个月的假,专门陪他养病。后来,儿子干脆把钟大爷接到了自己家。
在儿子家,钟大爷真正体会到了久违的亲情。儿媳妇每天变着花样给他煲汤,外孙女放学回来就给他讲学校里的趣事,一家人想方设法地逗他开心。那种被家人包围的温暖,是用钱买不来的。
钟大爷想起几年前,隔壁的老李也是摔断了腿,请了个住家保姆。保姆虽然尽职尽责,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逢年过节,保姆回家了,老李一个人孤零零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让人心酸。还有一位朋友老赵,经济条件很好,请了两个保姆照顾,可他却总是抱怨保姆做的饭菜不合胃口,照顾得不细心。钟大爷现在才明白,保姆的照顾再好,也比不上家人的关心。
他还有一个远房表妹,年轻时为了追求爱情,远嫁他乡,和父母兄弟姐妹很少联系。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想回老家养老,却发现亲人之间已经很陌生了。她常常感叹,年轻时只顾着眼前的幸福,却忽略了亲情的维系,现在想弥补,却发现已经晚了。
经历了这场大病,钟大爷彻底明白了:人到晚年,真正能依靠的不是钱,也不是后来的伴儿,而是至亲至爱的家人。只有家人才会在你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不离不弃。现在,钟大爷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儿女,虽然不住在一起,但常来常往,感情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夜幕降临,路灯亮起,钟大爷和王叔起身回家。王叔拍了拍钟大爷的肩膀:“你这一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钟大爷笑着说:“是啊,下周我小孙子过生日,你说我给他买点啥礼物好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步入老年,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都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亲情。金钱可以买来服务,但买不来真心;伴侣可以排解孤独,却未必能共患难。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晚年最坚实的依靠。与其在暮年寻求新的依靠,不如用心经营已有的亲情,这才是幸福养老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