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毒哥
解码职场法则
01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朋友约我出门吃饭,我很惊讶,不逢年不过节的,怎么想起来一起吃饭了。
最主要的是他是个习惯了独自生活的人,印象中甚至还有些不合群。
面对他的突然邀约,我思忖着,这是借钱还是快要结婚了,试探性的寻求答案,希望他能够快点给我一个回复,也好让我早些“死”得安心,不至于东想西想。
可他态度很坚决,且反复地强调一定要见面的时候才能告知我这件事情。于是我怀着不安又期待的心情过完了一周,终于在周五晚上我们约上了饭。
见面时我完全吓了一跳,对面坐着的真的是那个号称死肥仔的理工男吗?
他原本应该有1米75,80kg上下吧、可是对面的这个人绝对体重没有超过70kg。
坐得板正,衣服也平整挺阔,如果不是和记忆中有几分重合的脸,我甚至不敢相认。
“壮,你怎么变成了这样?是吃不上饭了还是被分手了?”
作为兄弟总是习惯性的调侃,一方面为对方高兴,一方面也真的是咬牙切齿的嫉妒。
想到那句:自己的失败固然痛心,但朋友的成功更令我破防。
千万不要以为减肥只是每一个18+女性的梦,对于男性也是一样的,中年肥胖面临的三高、啤酒肚下是看不到的脚背、蹲下去就站不起来的老腰,桩桩件件如泣如诉。
怎么他就偷偷变成了我想成为的样子,心里越想越气。
即使是谈到减肥,他也是一个我从未曾想过的对象,因为无论是从摆烂的程度还是行动能力,减肥成功的怎么也不会是他,至少应该是我,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02
脑子不聪明时,身体就应该勤奋一些
我何出此言,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信口胡诌。
那是因为我是朋友圈出了名的J人。
何为J人,其实我也不是很懂,只是听大家说J人很喜欢做计划,所以我理解的是J=“计划”。
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拉一张计划表,出去旅游会做攻略,手账精确到小时。
在我看来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先做好计划,至少有了七成的把握才会付诸行动。
而我这位朋友他是一个P人,何为P人?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做个屁的计划的人。”
如此我便记住了它们的区别。
减肥是我一直在考虑却没有付诸过行动的事情,还有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是一样,比如旅游,比如重新软装房间......
我总会找到各种离谱但又合理的借口,比如最近太忙没有时间、比如装修房子会有甲醛不安全、比如运动不麻烦但洗澡很麻烦、比如健身房距离太远......
我被无数个小问题困住,难以前进一步,所以我更加好奇朋友是怎么做到的,能否把他的食谱和减肥计划发给我。
“能有什么减肥计划,就4个字,少吃多动。也没有什么减肥的装备,一双跑鞋一根跳绳就够够的了。”
他说刚开始的时候爬楼和户外跳绳,但胸部摩擦地太过难受。后面就在家里光膀子跳操,晚上固定只吃一个桃子或者一个苹果,渐渐的体重就下去了。
说来真是可笑,算无遗策喜欢做计划的我丝毫没有瘦下来;随遇而安的朋友,反而减肥成功。
但是在他身上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想,全部都是问题;做,才会有答案。
身上的肥肉害怕的从来都不是多昂贵的减肥器材,多华丽的瘦身装备,而是挥洒的汗水和坚持的决心。
03
先动起来,再去寻找答案
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好像迷茫是年轻人撕不掉的标签。
大家刚出社会时,都是二十来岁的年纪,好像做什么都没有经验,比什么都比不过别人。
而大家从小受到的教育又都是谨言慎行,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卑和迷茫都会成为他们的底色,挥之不去。
关于“年轻人到底该怎样选择”这个话题,人们众说纷纭,大家总试图教会年轻人学会承担后果,告诉他们这个不能做,那个不可为。
但是很少有人抱着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年轻一代,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后果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所以在今天在此刻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千万次说都不如一次去做,在不久前我们也分享过那个话题: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边做边学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记得有人将生活比喻为做菜,说不可能等所有的菜备齐之后再下锅。
而我觉得这个比喻还是有不恰当之处。
因为关上门,厨房是我们一个人的战场,晚点准备好大不了就晚点开饭,并不影响到别人。
但是生活和职场是大家同台竞技,没有对手会停在原地去等待你,机会一旦没有把握住就会溜走。
年少时对年长者盲目崇拜,害怕自己不够优秀;等到自己也到了年龄之后才发现,所谓的优秀,其实也源于时间和经验的加持。
横空出世的天才少之又少,更多的都是勇敢又坚持不懈的普通人。
最近奥运会看到的一句话想送给大家:就算是万里挑一的天才,中国也有十四万。
这是多么恐怖的数据,所以永远不要等到自己足够优秀或者自己准备好再出发,拼不过天赋时就拿时间来缩小差距。
普通人的时间就已经是最宝贵的财富,而早一刻行动就离结果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