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超10亿!垄断肯德基60%生菜供应,70后大爷把菜种到亚洲第一

棠棣说社会 2025-02-18 19:16:54

靠种菜,也能年入10亿?

对很多人来说,这恐怕很难相信,但在山东,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硬是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

他把结球生菜卖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占据韩国50%、新加坡90%生菜进口市场份额,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快餐巨头采购的中国生菜还有60%出自他的公司。

他创办的“一颗大™”高端水果番茄品牌,走进了线上各大直播间,一度成为天猫、京东、抖音番茄品类销售榜TOP1,产品遍布34个省290个市2829个区(县),省市覆盖率99%。

他就是凯盛浩丰集团董事长马铁民。

一个靠卖房凑了40万创业,如今企业卖番茄一年营收10亿元的“新农人”。

1999年,马铁民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做蔬菜进出口贸易的外企。

在采购蔬菜时,他发现中国大多数农民都是凭经验种菜,种出来的菜品相、口味都参差不齐,造成产品滞销。

而且,不少农户直接把鸡粪、猪粪撒进地里,觉得这种肥料才对蔬菜无公害,可哪里考虑未经处理的肥料会导致细菌超标。

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种的蔬菜,有很多不符合外企采购标准。所以,一年忙到头却赚不到钱。

他看到了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差距,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观念,带领农民兄弟们走向致富的道路。

他毅然从外企辞职,卖房凑了40万,包下200多亩地,买了青刀豆,西兰花,结球生菜等7种蔬菜种子,按照国际标准,开始蔬菜种植。

他把床铺搬到田间地头,日夜守护着这些菜苗苗,很快种子长成了果实,迎来了大丰收。

然而非典到来,不是货卖出去了收不回钱,就是没有买家要,他又开始四处寻找出路。

正好,彼时老同事在为肯德基采购生菜,苦于找不到合格品。

马铁明一个电话,把自己的生菜推销了一番:我们的生菜是高标准种植,重量、形状,颜色和叶片厚度都是一样的,而且还都是七成熟。

过硬的品质迎来了肯德基的青睐,从此,结球生菜打开了西式快餐品牌市场。

创业第一年,结球生菜这个品种赚了三四十万,但也填补不了其他品种的不给力,最终以亏损二十万告终。

然而,马铁民发现了新的商机。

“快餐”经济在中国快速兴起,很多像肯德基、必胜客这样的国际快餐品牌,都登陆中国抢占市场,这也扩大了他们对生菜的需求。

何不考虑解决超越生菜季节周期的问题,做到365天都有新货供应,抢占西式快餐市场份额。

说干就干,马铁民放下其他品种的蔬菜种植,专攻结球生菜。他开始全国各地到处飞,寻找最合适的种菜基地。

用马铁民自己的话说,32岁之前,他没有周末这个概念,7天全都在工作,以至于到30岁才结婚。

选址之路并不平坦。

马铁民看中了内蒙古一块地,培育好菜后,在基地附近凿井取水,却发现没水可取,只能用最原始的人工挑水灌溉。

他又到河北尚义县考察,可游牧民族没有种地习惯,又不得不被劝退。

最终,马铁民走遍全国40多个城市,分别建设了12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2万余亩,通过张家口,福建,上海和山东等地域气候温差,保障四季生菜供应。

几年后,马铁民把一棵小小的结球生菜,做到了产量和种植技术亚洲第一,研发水平、生产规模、年出口量全国第一。

如今,“亚洲生菜大王”马铁民带领团队,成功把生菜卖到了世界各地。

在谈到创业的艰难时,马铁民回忆说,创业得先找项目,找到项目又得再找钱,找到钱还要去找人。

农产品在口感、外观、供应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农民种植凭经验随意性强,资本看不懂回报不愿出手,高端人才因环境受限不愿入局。

项目,投资和人才,成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瓶颈。

怎么解决?马铁民想到的办法是品牌化运营,第一步就是在种植端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

一次,马铁民去国外学习,发现了一个特别适合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工具,一套可以精准控制和管理植物生长环境的系统——玻璃智慧温室。

回国后,马铁民力排众议,投资了这套系统培育新品种。

他又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把植物养殖过程数据化。通过“农业大脑”智能化,赋能农业生产现代化。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价值分析,马铁民瞄准了番茄这个细分赛道。经过几年建设,智慧玻璃温室系统优势慢慢显现。

智慧控温打破了地域和四季限制,365天全周期供应新鲜蔬菜更便捷。

在智慧系统培育下的番茄,通过标准化管理、数字化种植,不催熟,产量可达传统温室养殖番茄的6-8倍。

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定期执行的标准化操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土地耕作者的形象,使农民摇身变为产业工人,披上白大褂,掌握现代化技术,收入成倍增长。

投资方也看懂了现代农业高产出、高效率、高品质的特点,瞄准行业潜力,资本不断涌入。

如今,马铁民已在山东莱西、四川眉山等17个城市,建立起多个智慧玻璃温室基地,总面积超过3000亩。

番茄品类也根据品质区别,开创了三个不同定位的品牌,加上后续对产品包装、产业链统一规划等,品牌价值逐渐深入人心。

在马铁民看来,“对于农产品品牌来说,重要的不是卖得贵,而是卖得好。”

一颗大™品牌成立两年多来,两度登顶天猫618、双十一番茄品类销售TOP1。

樱桃番茄单品在天猫平台实现超60%占有率,京东平台单品好评率最高达100%,抖音店铺好评率超96%,全平台产品复购率达到50%。

创业前16年,马铁民专注做B端的供应链生意,2013年后,看到各路牛人利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卖货路径及产业前景,他觉得这波互联网红利得抓住。

马铁民开始尝试做电商,把旗下农产品品牌“绿行者”搬上淘宝。

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冷链物流不完善、运输价格昂贵等问题,不得不暂时撤离网络销售。

他关停淘宝,一边看书自学互联网知识,一边报考马云的湖畔大学,链接更多懂互联网的人脉与资源。

在阿里的帮助下,马铁民再次把“绿行者”推上淘宝,创下一个月卖出10万颗生菜的纪录,番茄品类的销量也逐年攀升。

为了做好线上,马铁民亲自参与其中。经常跑现场检查产品质量,还亲自下单,体验收货、与客服交流的线上服务全流程。用一个客户的眼光挑剔自家服务,以此来调整服务标准与要求。

在2023年双十一期间,为了保证直接间销量,一颗大™特地预备了20万盒番茄,可线上销售异常火爆,仅仅一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一颗大™还保持着“5分钟就被卖出2万单”的记录,即便不是电商大促时段,也曾多次补充库存满足直播间销售需求。

马铁民的终极目标是,让一颗大™冲进下沉市场火到小镇,出海火到全球。

目前,线上销售额仅占一颗大™总销售额的30%。作为营收主力的线下,受欢迎程度并不弱于线上。

据透露,一颗大™番茄品类盒马日销量可达36.6吨,2023年,一颗大™北京地区销售额超千万元,2024年一年靠卖番茄,企业营收10亿元。

马铁民的创业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与众不同。在那个许多人梦想逃离乡村、拥抱都市的时代,他却做了逆行者。

就像《哪吒2》里说的那样:“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END-

参考资料:

1.天下网商:《70后山东“农民”创牌,2年盈利暴涨,年入10亿、拿下类目第一》

2.花生财经:《年入超10亿!垄断肯德基60%生菜供应,山东农夫把菜种到亚洲第一》

3.FBIF食品饮料创新:《1小时卖空20万盒,成立1年登顶品类第一,一颗大™靠番茄“吃定”消费者》

作者:涵约亚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1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