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薪百万的中产一族,却不敢生二胎

棠棣说社会 2025-02-19 15:39:32

2024年我国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减少139万!

这已经是我国连续三年人口总量减少,说好的龙宝宝也没能挽回人口总量下降的趋势。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梁建章在《解读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中提到,如果考虑因新冠疫情推迟生育的原因以及属龙生肖的偏好,2024年新生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

但2024年新生儿数量只有954万,比2023年的兔年新增新生儿数量增比仅有5.8%。

参照1952年到2023年新生人口统计,龙年比兔年平均增加的6.4%,2024年只有5.8%,这也意味着生育率的下滑在进一步加速。

这几年来全国各地鼓励生育的政策一直层出不穷,从生育补贴到产假,再到育儿抵税等等,为什么年轻人还是不愿意生呢?

都说钱帛动人心,难道撒钱也没法撼动下跌趋势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线城市的女性都不愿意生二胎了呢?

养育成本依然是阻挡二胎生育意愿最大的拦路虎。

调查显示二胎带来的经济压力是绝大多数育龄期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最大原因。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53.8万元,而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

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摊到每个月全国约2637元,上海约4951元,北京约4588元。

这些费用还不包含大学几年的费用。

仅仅养一个孩子所花费的金钱对很多家庭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负担。

除了简单的金钱账,多生育一胎,意味着房间需要多增加一间,这就需要考虑更换更大的房子。

家住北京老胡同的小张就面临这样的境况,40平米的房子里住了他们一家五口人。

房间一个挨着一个挤着,父母一个房间,小张夫妻俩一个房间。

孩子出生后,小张一直睡沙发,一张小床给了妻子和儿子。

说起二胎,小张直摇头,高昂的房价让本地人的他也无力负担,如果生二胎就要换房,他也不舍得现在海淀学区的胡同房。

不如就要这一个孩子,一家人消消停停过下去。

还有汽车,以常见的一胎家庭为例,加上一方父母,正好五座车足够使用,增加孩子还意味着要更换新的车子。

现今担任生育主力的80后和90后,经历过高房价的洗礼,又在经历经济下行的危机。

这些经济上的变动和未知的系统风险足以让他们对生二胎望而却步。

据《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6-2017)》统计,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近60%的北京居民有生二胎的意愿,但在实际上,却只有10.8%的人最终生了二胎。

跟北京一样,上海二胎生育率同样垫底。

生育后在职业发展上所受的歧视让育龄女性对生育二胎心存恐惧。

《新时代生育》一书作者蒋莱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她同样面临要不要生二胎的困惑。

带着问题,她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沈洋一起深度访谈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四十多位中产妈妈。

这些对象都同样拥有高学历、体面的工作和房产。

蒋莱自己在生育后,经常被公司的领导特殊对待,因为产假、带孩子,她还失去了该有的提拔机会。

对女性来说,母职惩罚在职场天然存在,一直伴随整个职业生涯。

生孩子意味着女性要经历至少半年,有些甚至长达数年与社会职业脱离关系,等到孩子能脱手后,回归职场成为很大的难题。

在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20-49岁年龄段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女在总体数量上相差不大,甚至本科和硕士学历,女性占的数量更是高于男性。

但是在职场中,女性董事在各主要国家董事会占比中,中国只有13.8%,低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与就业机会成负相关,生育的子女越多,就业机会就越少,男性却极少受影响。

这种职场上母职惩罚让高认知、高学历的女性更不愿意冒险生育二胎。

这也成为上海女性在内的一线女性二胎生育率远低于乡镇和中小城市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传统家庭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生育孩子后更应该以母职作为人生主要目标。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提出“可转移投资”观点,在中国家庭,女性婚育后大多要花很多时间投入家庭隐形的家务这种不可转移投资中。

而男性却把更多时间投入在工作这种可转移的投资上。

这跟越来越多女性的高学历和高认知有很大冲突。

很多女性初入职场并不比男性差,却因为生育孩子过起算计生活、手心向上的日子,一旦有机会重新踏入职场,更不愿意为生二胎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

无人帮带娃,成为很多女性不愿意生二胎的直接原因

从1990年至2020年,我国男女平均初婚年龄为男23.59岁、女22.15岁,上升为29.38岁和27.95岁。

女性平均生育年龄足足增加了5.8岁,生育一胎后年龄接近29岁。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变化,精力不足,加上大城市缺少真正的熟人圈子,大部分孩子都是高需求宝宝。

3岁以前的孩子都需要悉心照料,如果请月嫂或者保姆照顾小月龄孩子,父母通常不放心。

如果家中无人帮忙带娃,又缺少放心的送养托育环境,大部分家庭都是由妈妈负担主要养育责任。

一位上海40岁的妈妈,研究生毕业,因为生完孩子做了几年全职妈妈。

当她想要重新走入社会,问遍家周围的街道办事处,甚至物业,都没能找到合适的长期工作。

市面上能让一个母亲既能兼顾孩子又能获取收入的岗位多为家政、销售员或者手工类工作,这类工作相对收入低,也不稳定。

那些愿意生育二胎的家庭要么是父辈能帮忙带娃,要么在经济上能提供帮助。

在职业上,那些时间相对自由,收入稳定的女性也更愿意生育二胎。

2024年1月,广州市人社局公布设立“妈妈岗”用人单位名录,中山市妇联也推出“妈妈岗”小程序,提供财务、文员、技术等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水平的宝妈灵活就业岗位需求。

2024年11月,湖北武汉发布了《关于多子女家庭购房奖补政策的通知》,为了鼓励生育,将会一次性发放6万-12万元购房补贴,同时还提高了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等政策。

除此之外,国家积极推动以社区或公司试点增加托儿所建设,让3岁以下婴幼儿可以享受安全放心的托儿服务。

这也能让更多职业女性在养育孩子上减少顾虑和时间成本投入。

什么时候,女性的职场价值不再因为生育孩子的数量和性别左右,愿意生育二胎的女性也会增加吧。

END

参考文献:

1.《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4 版》

2.《中国女性职业发展报告 2023 版》

3.《梁建章:解读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

作者:张帆

0 阅读:145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