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龙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对夫妻,丈夫王玉家境贫寒,与妻子张金莲二人靠着做些小买卖勉强维持生计。家中无儿无女,日子虽平淡,却也安稳。然而,看着捉襟见肘的生活,金莲时常劝说王玉:“树挪死,人挪活,咱总不能一辈子都这么穷下去呀,你出去闯荡闯荡,说不定能挣些钱回来。”
在妻子的反复劝说下,王玉心动了。他收拾好一个小包袱,告别妻子,一路远行来到关外,在一家杂货铺找了份伙计的工作。王玉为人精明能干,很快便得到了东家的赏识,不到一年就升任掌柜。他心里惦记着家中的妻子,便托人给金莲捎去一封平安信。可捎信的人粗心大意,半路上把信弄丢了,回来后也不好意思跟王玉说,而王玉还满心以为信已经顺利送到了妻子手中。

这边的金莲独自一人在家,生活愈发艰难,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在王玉的姑表弟时常送来一升半斗的粮食,接济他们一家。
有一天傍晚,金莲正坐在家中发愁,门口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和尚看上去颇为潦倒,面色憔悴,身形消瘦,衣服上补丁摞着补丁。他向金莲讨要口饭吃。金莲心地善良,见状赶忙把和尚请进家里,精心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又把西厢房收拾干净,留和尚住了一晚。和尚对金莲的善举十分感动,临出门时,他从怀里掏出八吊钱递给金莲,诚恳地说:“我看你日子过得也不宽裕,这几吊钱你拿着买点米吧。” 金莲连连推辞,怎奈和尚把钱一扔便匆匆离开了。
金莲望着那八吊钱,心里过意不去。她瞧着和尚身上破旧不堪的偏衫,便上街扯了几尺布,精心为和尚做了一件新偏衫。
三个月后,和尚又路过金莲家门口。金莲认出和尚,热情地把他请进屋,做了一顿家常便饭招待他。饭后,金莲拿出新偏衫递给和尚说:“大哥,这是我给你做的新偏衫,做得不好,你别嫌弃。”和尚感动不已,说道:“妹子,你心眼真好,这件偏衫我先穿走了。过几天我派人把钱给你送来。”
和尚回到庙里,拿了十八吊钱,来到离庙不远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住着一个姓陈的寡妇,与和尚关系暧昧,两人时常相互往来。和尚找到陈寡妇,把金莲为他做衣服的事情告诉了她,然后拿出十八吊钱,托她转交给金莲。
陈寡妇收下钱后来到金莲家。她走进屋内,从兜里掏出九吊钱递给金莲,假惺惺地说:“妹子,和尚一个劲儿夸你针线活儿好,让我给你送来九吊钱,想求你再帮忙做两条裤子,做完我来取。”陈寡妇为人贪婪自私,竟私自克扣了一半的钱,还想白得一条裤子。金莲为人老实,信以为真,便用这九吊钱买了布料,精心为和尚做裤子。

和尚收到裤子后,心中觉得过意不去。他再次来到金莲家,此时两人已颇为熟悉,金莲张口便亲切地称呼和尚为大哥。和尚知道陈寡妇从中贪了钱还多拿了裤子,便又拿出十八吊钱交给金莲。金莲接过钱,心中暗暗思忖:这和尚真是实在人呐,不停地给我钱花。我家老爷们一去三年,毫无音信,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今后我就依靠这和尚吧。金莲心里有意,而和尚早有此意。于是,当晚天黑之后,金莲下厨炒了几个好菜,两人相对而坐,饮酒吃饭,情意渐浓间,打算同屋共宿。
说来不巧,就在这时,王玉的姑表弟前来送粮食。屋内的金莲和和尚正要脱衣睡觉时,突然听到敲门声,吓得惊慌失措。金莲急忙穿上衣服,匆忙把和尚推进西厢屋藏好,这才去开门。金莲因为好事被搅和了,心里正窝火,收下粮食后,没好气地对表弟说:“行了,你回去吧,我挺好的,不用你惦记。”表弟满心纳闷:我好心好意大晚上送来粮食,她却连宿都不留,这是怎么回事?表弟越想越生气,一甩手便走了。
可走到半路上,表弟觉得这事不太对劲。往日里表嫂面色蜡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今日却面色红润、油光水滑,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行,我得回去看个究竟。于是,他悄悄折返,从后墙翻进院子,蹲在窗户根下偷听屋内动静。
金莲把表弟打发走后,和尚又偷偷溜回屋内,两人脱衣上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表弟看得清清楚楚。从那以后,和尚隔三岔五便来到金莲家留宿,反倒把那陈寡妇冷落一旁。
王玉离家一晃三年过去了,转眼间到了年关,杂货铺进行分红,王玉分得了不少银子。看着这些银子,王玉愈发思念家乡和妻子,他心想:也不知道媳妇一个人在家靠什么过活?于是,他给金莲买了许多金银首饰和崭新的衣裳,又带上二百两银子,骑马踏上了归乡之路。
王玉的姑家就在路边,他便先到了姑家。姑姑见侄儿挣钱回来,喜出望外,赶忙去烧水做饭。吃饭时,王玉向姑姑询问家里的情况。姑姑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埋怨道:“你这孩子,一去三年也不给家里来个信,家里的事你一概不管!”王玉听出姑姑话里有话,赶忙追问:“家里出什么事了?”表弟在一旁瞪了母亲一眼,姑姑忙住了嘴,支支吾吾地说:“没啥事,没啥事!”王玉见状,心中疑窦丛生,起身就要回家。表弟担心天色已晚,王玉回去会撞上和尚在他家,于是左劝右劝想留他住一晚。可越是这样,王玉心中越是起疑,拿上东西便连夜往家赶。
到了家门口,王玉远远就瞧见屋里亮着灯。原来正巧这天和尚来家里找金莲,金莲满心欢喜地为他炒菜烫酒,两人正喝得热火朝天。王玉上前敲门:“开门呐,我回来了!”金莲听到声音,吓得脸色煞白:“坏了坏了,我老爷们回来了,你赶紧从后门跑!”说着,她轻轻打开后门,放走和尚,然后急忙回头收拾桌上的酒菜。这么一折腾,时间就耽搁了不少。

王玉在门外等得不耐烦,扒着门缝往里一看,只见一个人影从后门匆匆跑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金莲才端着灯出来开门。一见到王玉,她没好气地说:“哟,三年了,你还知道回来呀?”说话时脖子梗着,满脸都是怨气。王玉问:“你怎么这么久才开门?”金莲撒谎道:“我睡着了,这才起来穿衣服。”王玉走进屋里坐下,金莲看到他背上的包袱,问道:“这包里装的啥?”王玉随口答道:“给别人捎的东西。”金莲鼻子里哼了一声:“哼,我还以为你发财回来呢!”脸上没有一丝亲热的样子。王玉心里憋闷得很,连饭都没吃,就上炕躺下了。金莲也躺在炕上,背对着王玉。她心里怨恨王玉坏了她的好事。
第二天清晨,王玉打开包袱,把准备好的衣裳和首饰拿出来递给金莲。金莲一见,顿时眉开眼笑:“哟,这么多好东西,都是给我的呀?”王玉没好气地说:“是啊,本来我看你对我这么冷淡,都不想给你了。”金莲撒娇道:“哎呀,那还不是因为我看你啥都没给我带,心里有气嘛。”
王玉心里一直琢磨不透昨晚从后门跑出去的到底是谁。他又来到姑家找到表弟,非要逼着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不可。无奈之下,表弟只好把那天送米时看到的情景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王玉听完后,强压着心头怒火回到家中。
晚上睡觉前,王玉对金莲说:“听说我不在家的时候你行为不检点?”张金莲一听,吓得脸色惨白,浑身瑟瑟发抖。王玉接着语气缓和地说:“你别害怕,我不怪罪你。这事都怪我,一走就是三年,连封信都不捎,让你一个人在家熬日子,确实不容易。你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说清楚,咱们就当没发生过,你还是我的好媳妇。”金莲看着丈夫挣了大钱,还带回这么多好东西,心里又有了盼头。听到王玉这般说,便把和尚几次送钱的详细经过,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王玉追问和尚的住处,金莲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庙里,只知道陈寡妇家在十几里外的陈家庄 。
这天午后,王玉身着一件夹袍,怀揣着一把锋利的尖刀,前往陈寡妇家。见到陈寡妇,他亲热地唤道:“表嫂。”陈寡妇一脸疑惑:“你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王玉淡定回应:“小时候我常和表兄一起玩耍,您不记得我也是情理之中。”陈寡妇稀里糊涂地将王玉请进家门。
吃过晚饭,夜幕悄然降临。陈寡妇见王玉年轻又精明,不由得心生好感,便留他住下,王玉欣然应允。陈寡妇将两人的被窝铺在了一处,王玉假装浑然不觉,没有吱声。他顺势与陈寡妇闲聊起来,装作关心地问道:“表嫂一个人孤零零过日子,怎么不找个依靠呢?”陈寡妇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抱怨道:“早先我和对面山上的和尚相好,可这段时间,他又和别庄的一个年轻媳妇勾搭上了,再也不来找我了。”
王玉趁机打听和尚的住处,陈寡妇毫无防备,便将和尚所在的庙宇位置告诉了他 。说着话,两人脱衣上床。待陈寡妇睡熟之后,王玉悄悄拿出尖刀,手起刀落,“咯”的一声,砍下了她的脑袋。随后,他抓起陈寡妇的一件大褂,径直朝着山上和尚住的庙宇奔去。
到了庙前,王玉披上大褂,头上蒙着羊肚手巾,模仿着陈寡妇的声音低声呼喊:“大哥大哥,开门呐!”庙里有个负责打钟的小和尚,听到叫声赶忙跑到屋内给老和尚送信:“师父,陈寡妇来了。”最近正无聊烦闷的老和尚一听,立刻趿拉着鞋走出屋子,将“陈寡妇”迎进屋内。
王玉一声不吭,悄悄跟在和尚身后,趁其不备,猛地一刀刺向他 ,和尚来不及反抗,便倒在地上。紧接着,王玉残忍地割下和尚的舌头,用纸包好,揣进怀里。
动静惊动了小和尚,他急忙跑过来看究竟。王玉为了不留后患,又是一刀,将小和尚也杀死了。而后,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庙宇,回到陈寡妇家,把和尚的舌头塞进陈寡妇的嘴里。
天快亮的时候,王玉神色匆匆地回到家,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金莲。金莲听后,吓得浑身抖如筛糠,生怕王玉一怒之下把她也杀了。然而,王玉并没有难为她,只是吩咐她赶紧收拾东西。金莲赶忙将值钱的物件收拾好,打成一个包裹,跟随丈夫连夜返回关外的杂货铺。
天亮后,有人前往庙里烧香。刚一推开庙门,就看见两个和尚死在地上,惊恐万分的香客连忙跑去报官。县官接到消息后,也得知了陈寡妇被杀一事,遂派了两个人前去验尸。验尸之人发现陈寡妇嘴里含着个舌头,而和尚恰恰缺少舌头。于是,县官主观臆断,认定必定是和尚欲强奸陈寡妇,陈寡妇奋力反抗不从,和尚便杀了她,随后陈寡妇的亲戚为其报仇又杀死了和尚。
县官将陈寡妇的三亲六戚统统抓来拷问,可众人都矢口否认。这桩案子一时间陷入僵局,成为了一桩无头公案 。

张金莲跟着丈夫到了关外后,不到一年,生了一个儿子。王玉对她还算不错,既不打骂,也从不提及过去的事。然而,金莲每当回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便觉得胆战心惊,愧疚与恐惧逐渐成了她心头的顽疾。没过几年,她便在悔恨和担惊受怕中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后,这桩尘封已久的案子,从王玉孙女的口中,终于透露出一点线索,让这段被岁月掩盖的真相,得以些许浮现……王玉的孙女自幼聪明伶俐,对家族长辈们偶尔提及的一些往事片段充满了好奇。有一次,家中几位老人在闲聊时偶然说起早年一些朦胧且神秘的旧事,虽言语模糊,但却在孙女心里种下了探究的种子。
随着年龄增长,她越发执着于弄清楚这些只言片语背后的真相。凭借着隐约从长辈那里听来的线索,她开始四处寻访家族旧人,查阅一些可能留存有相关记载的族谱、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长时间艰辛的探寻和拼凑之后,这桩几乎被遗忘的陈年旧案才渐渐明晰起来。
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浮出水面后,在村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感叹世事无常、人心复杂。有人对王玉的做法表示理解,在那样传统的社会观念下,妻子背叛令他蒙受了巨大耻辱,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复仇虽极端却也饱含无奈 。也有人对王玉为达目的而滥杀无辜,牵连毫无干系的小和尚的行为表示愤慨,认为即便有天大的冤屈,也不该让无辜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关于张金莲,人们更多的是唏嘘不已。她因一时的糊涂和软弱,背离了与王玉的夫妻情分,陷入不伦之恋,最终不仅自食恶果,还连累许多人丢了性命。
这桩案子也成为村子里代代流传的警示故事,时刻告诫着后人,要坚守道德和伦理底线,切不可因一时贪欲而迷失自我。无论何时,人都应该慎重思考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莫让欲望的洪水冲垮理智的堤坝,陷入无法挽回的深渊。每一个选择都如同棋盘上落子,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为人处世需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