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株洲市,有一位家财万贯的陈姓财主。他膝下有两个儿子,皆聪慧过人且颇具文采,双双考中秀才。这一年,正当科举大比之年,陈财主怀揣着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给每个儿子一千两雪花银,郑重地交代他们前往京城赶考,并立下规矩:唯有做了官,才允许回来与他相见。于是,兄弟俩各自带着书童,拜别父亲,踏上了奔赴京城的漫漫征程。

初进京城,这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潮水般涌来。陈老大很快迷失了方向,全然忘却了父亲的嘱托与赶考的重任,每日只顾游手好闲,穿梭于大街小巷,沉迷在赌钱打牌的玩乐之中。没多久,那一千两银子便被他挥霍得精光。然而,陈老二却截然不同,他一心向学,抵挡住了外界的诸多诱惑,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刻苦攻读。
在赌场上,陈老大结识了一些达官贵人。眼瞅着考试日益临近,他心生歪念,竟厚着脸皮向弟弟索要了五百两银子,用来贿赂官场。结果在科举考试中,胸无点墨的陈老大凭借不正当手段考中,而满腹经纶、刻苦努力的陈老二却不幸名落孙山。
陈老二满心沮丧,自觉无颜回去面对父母的期盼,无奈之下,只能留在京城,以卖字勉强维持生计。每当他看到社会的黑暗、官场上的贪污腐败和徇私枉法,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失望与愤懑,渐渐地,心灰意冷的他毅然选择遁入空门,从此踏上了修道之路。
时光流转,某一年,京城大兴土木,全新建造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竣工之后,皇帝下令,邀请天下有学识的学士为这座宫殿题写宫匾。而陈老二写得一手好字,在这方圆之地声名远扬。

陈老大得知此事后,满心想着借此机会讨好皇帝,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于是,他特意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上好的宣纸,心急火燎地找到陈老二,恳请弟弟帮他题写 “金玉殿” 这三个大字。陈老二看到兄长,心中五味杂陈,毕竟是同胞兄弟,实在难以一口回绝。可是,往昔哥哥那些不务正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为又历历在目,这让他十分生气。思索良久,他心生一计,故意将 “金玉殿” 写成 “金王殿”。陈老大粗心大意,完全没有察觉其中的差别,心满意足地带着陈老二写好的字回宫献给了皇帝。
皇帝看过之后,便下令将匾额高高挂起。文武百官前来朝拜,看到这 “金王殿” 三个大字,顿时个个都大惊失色。他们私下里纷纷议论,心想这陈老大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怎么敢如此大胆随意,把 “玉” 字写成 “王” 字,这可是对皇家的大不敬呀!
皇帝看到匾额后,果然勃然大怒,当即雷霆震怒,喝令左右侍从将陈老大推出去斩首。陈老大吓得脸色惨白如土,双腿发软跪地,声泪俱下求饶:“冤枉呀,冤枉! 这字并非我所写,是我弟弟陈老二写的呀!”皇帝听后,立刻差人将陈老二捉拿进宫。
来到皇帝面前,陈老二神色从容镇定。皇帝满脸怒容,严厉质问他:“你为何将‘玉’字写成‘王’字?”陈老二不慌不忙,神色庄重地说道:“皇上,依臣之见,您恰恰就缺这一点。正因为缺了这一点,您只能做‘王’,却难以成就真正的‘玉’。若您能补上这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天下百姓便不会再饱受疾苦,文武百官亦不敢再贪赃枉法,我泱泱大国更不会遭受外人的侵略。只可惜呀,您偏偏少了这一点。”
皇帝听了陈老二这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心中暗自思忖: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啊!有此等远见卓识和治国之能,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当皇帝进一步了解到陈老二三次参加科举却都名落孙山,满心的不公平和黑暗被揭露出来,方知此前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

于是,皇帝当机立断,立刻下旨封陈老二为大学士,同时革掉了陈老大的官职,并下定决心大力整治贪腐之风,严厉惩罚那些贪官污吏。在陈老二等贤臣的辅佐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渐渐走向兴旺发达。
此时,皇帝又请陈老二为那匾额上的 “王” 字补上一点。陈老二走上前去,把毛笔在墨汁中重重一浸,然后从容走出宫门,站在众人瞩目的地方,目光沉稳,对准那 “王” 字的下一横,手腕用力,将毛笔往上潇洒一甩,恰到好处,一点墨汁稳稳落下,瞬间把 “王” 字变成了 “玉” 字。
皇帝目睹这一幕,不禁赞不绝口,高声感叹道:“真是绝笔点玉成呀!” 这赞叹之声,久久回荡在宫廷内外,而这段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也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