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物业降价保盘仍遭解聘!杭州东旭府业主选择背后的物业困局

东惠看那份情感 2025-04-08 16:02:40

事件回顾:从3.1元到2.3元,降价也难挽业主的心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东旭府小区的一场物业续聘风波,成为近期全国物业行业的热点案例。

该小区前期物业碧桂园,在业主强烈不满中,连续两次下调物业费试图“保盘”——从最初的高层3.1元/㎡·月(含能耗费)降至2.5元/㎡·月,再紧急降至2.3元/㎡·月,甚至追加50万元投入承诺。

然而,业主大会表决结果却显示,超过半数业主投下反对票,碧桂园最终黯然退场。

这一结果看似意外,实则早有端倪。

多位业主反映,尽管物业费曾是周边最高,但服务质量却长期堪忧:游乐设施损坏后直接拆除、单元门禁故障无人维修、消防设备被第三方检测出多项安全隐患。

业委会主任坦言:“降价只是权宜之计,业主真正需要的是服务品质的实质性提升。”

降价保盘为何失效?三大矛盾浮出水面“收费与服务倒挂”引发信任崩塌业主普遍认为,碧桂园的服务长期“质价不符”。以139㎡户型为例,原物业费年支出超5500元,但小区环境维护、应急响应等基础服务却屡遭诟病。一位业主直言:“物业费高不是问题,但钱要花在刀刃上。我们不是买打折商品,而是买服务保障。”

“临时降价”被视作危机公关碧桂园在续聘表决前突击降价,反而加剧业主疑虑。有分析指出,物业公司在服务未改善的情况下单纯降价,可能通过减少人员配置、降低维护频次来压缩成本,形成“降价-服务缩水-业主更不满”的恶性循环。此前上海康城小区解聘碧桂园物业的案例中,业主同样质疑其“三粗服务”(粗糙、粗心、粗鲁)模式难以根治。

行业成本攀升与业主诉求升级的冲突物业行业人力成本占比高达60%-70%,杭州政府指导价自2017年未调整,导致部分小区面临“不涨价难维持服务,不降价难平息民怨”的两难。而东旭府业主的“用脚投票”表明,新一代业主更看重服务品质而非单纯低价,品牌物业的溢价能力正在凸显。

行业反思:物业管理的“生死线”在哪里?

东旭府事件折射出物业行业的深层变革: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杭州近年多个小区主动选择涨价引入绿城、滨江等品牌物业,如钱塘玫瑰湾物业费从2.25元涨至2.75元后收缴率达99%,印证了“优质优价”的市场逻辑。业主权利意识觉醒:业主开始通过专业第三方检测(如消防设施评估)、精细化财务监督等方式制衡物业,传统“粗放式管理”已难以为继。科技与人性化服务成破局关键:头部物业企业通过智能安防、数字化报修系统提升效率,而碧桂园在上海康城保盘时承诺的“科技赋能”未能兑现,成为其败北的重要原因。未来趋势:物业行业或将加速分化

东旭府案例预示两大趋势:

“低价物业”生存空间收窄:业主对服务品质的敏感度超越价格敏感度,仅靠降价难以维系合同。如杭州金基晓庐小区曾因降价遭400多名业主联名反对,担心低价招不到优质物业。行业洗牌加剧:2024年全国物业费平均收缴率下降至82%,碧桂园等依赖规模扩张的企业若无法提升服务标准化能力,或将持续面临解聘风险。

结语

东旭府业主的抉择,为物业行业敲响警钟:在人力与运营成本刚性上涨的背景下,单纯降价无异于饮鸩止渴。物业公司唯有通过透明化管理、科技赋能和个性化服务重建信任,才能在这场“服务升级战”中存活。

而对于业主而言,解聘物业只是起点,如何构建“优质服务-合理付费”的良性循环,仍是社区治理的长期课题。

(本文部分案例援引自潮新闻、钱报杭州房产等公开报道)

0 阅读:0

东惠看那份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