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摧毁新四军元凶——上官云相,其为人与作风

峻辉聊过去 2025-01-21 14:48:51

1940年11月,顾祝同将自己的同窗好友上官云相从赣州调至皖南,准备策划一场巨大的阴谋。

上官云相,皖南事变的直接主导者,早年效力于孙传芳帐下,后投身蒋介石,抗战期间调转矛头直指友军、使友军死伤无数。这位手上沾满同胞鲜血的刽子手,他的一生充满争议。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0年秋,驻守泰兴的日军突然听到黄桥方向传来震天的枪炮声,他们立刻出兵查看,没想到看到了一出“好戏”。

原来在黄桥处起争端的不是别人,而是合作抗日的新四军与国民党韩德勤的部队。

国共合作抗日期间,蒋介石想要独揽大权,于是他在新四军领导人的选择上犯了难。

他既不能派自己的嫡系去领导新四军又不想让中共中央的领导人掌握军权,几番考量过后,他决定采纳手下陈诚的建议,选择叶挺作为新四军的军长。

叶挺和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人都是保定六期毕业的校友,他于1919年加入国民党、后又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无论是在国民党内还是在共产党内都有一定的威望。

蒋介石选用叶挺除了他威望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流亡海外多年,一直没和中共中央的人取得联系。

蒋介石自负地以为叶挺当上军长以后会来找自己投诚,令他没想到的是叶挺转头就去了延安。

叶挺早在四一二政变中就看清了反动派的真面目,他流亡海外多年一直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如今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他只想竭力抗日、不作他想。

虽然蒋介石口头上喊着国共合作、通力抗敌的口号,但他内心依然将新四军作为自己的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与蒋介石想法一致的还有他的部下顾祝同、韩德勤等人。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想要将苏北地区的新四军集中在黄桥一带消灭、然后接着消灭南下的新四军。

韩德勤多次蓄意与新四军产生摩擦后,苏北的新四军决定自卫、予以反击。苏北新四军领导人开会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打法。

新四军派出三支纵队、两支围攻翁达旅、一支围攻李守维的部队。

然而一、二纵队等了许久都没见到翁达旅的身影,原来是翁达想要后发制人、乱中取胜,只可惜他打错了算盘。

翁达带领的独立六旅被一、二纵队切段围歼,翁达本人自尽身亡。

得知独立六旅被围攻后,原本应该正面进攻新四军的李守维在离黄桥十余里处的位置停下来,开始命令部下修筑防御工事。

不久,李守维又得知了翁达旅被围歼的消息,他准备东逃,可新四军却不答应。翁达旅被围歼的第三日凌晨,新四军向逃窜的李守维部开火,李守维落水丧生。

蒋介石原本打算将新四军全部赶往天灾人祸并重的黄河以北地区集中消灭,然而黄桥战役让他意识到新四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他准备先解决皖南地区的新四军。黄桥战役后,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的矛盾升级、蒋介石以分区抗敌为由,要求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全部迁往黄河以北。

黄河以北敌情、灾情并重,中共中央并不同意蒋介石的要求,不过皖南的新四军可以迁往长江以北,前提是汤恩伯、李品仙等人必须停止攻打江北地区的新四军。蒋介石同意了中共中央的谈判要求,但谈判过后,汤、李等人并未停止对江北地区新四军的进攻。

上官云相

当时的新四军对蒋介石等国民党顽固派仍旧抱有幻想,然而蒋介石在1940年12月7、8、9日连发三天命令,要求皖南的新四军必须于12月31日迁往长江以南地区。

同时,他还密电第三战区总司令顾祝同。要求他将皖南撤离的新四军立刻解决。

新四军撤离皖南并非容易的事,当时有三条路可供新四军选择,一条是向北走,这条路距离最短,不过都是敌占区。

第二条是向东走,这条路是国军和日军的交错防区,第三条路是向南走,这条路路线最远,是国军防区。

一开始,新四军打算北上、然而消息泄露,渡口的守军日益增多,他们不得不放弃这条路。

为了安全起见,新四军打算南迁。皖南新四军信守承诺在制定撤离路线计划时,顾祝同从赣州调来了自己的亲信上官云相,并任命上官云相为32集团军的总司令,准备解决南迁的新四军。

新四军南迁的时候,应该经过第23集团军唐式遵的防区,顾祝同为何不让唐式遵指挥此次战斗,反而从赣州调来了上官云相? 上官云相其为人与作风如何?他为什么能获得顾祝同的信任?

上官云相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拉扯他长大。虽然少年时家中贫困,但上官母亲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她宁肯变卖家产也要让儿子上官云相读书。上官云相不负母亲厚望,勤学上进,得到了自己授课老师的青睐。

这老师看中了上官云相的才学,将自己的女儿阎树芝嫁给了他。原本家境贫寒的上官云像得到了岳丈的帮助后,开始平步青云。

当时正值乱世,上官云相弃学投军,在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帐下效力。

上官云相打仗风格狠辣,被人称之为悍将。北伐战争开始后,北洋军阀大势已去,上官云相又转投蒋介石。

据传,上官云相一共有两大爱好,一个是鸦片,另一个就是女人。他指挥作战时常常会召集几个美女在指挥部陪着他抽鸦片。

上官云相在军中混出了名头后非但没有将自己的妻子接过来,反而让妻子在家中侍奉老母亲,自己则在外面花天酒地。

后来,上官云相看中了一名叫易衡的女子,非要娶她为妻。

在追求易衡期间,上官云相为她写很多情书,易衡见他如此痴情,便答应了他的追求。

结婚前,上官云相保证往后只会有易衡一个妻子,不会纳妾。只是易衡不知道,上官云相早已在老家有了妻室。

二人刚结婚的一段时间夫妻关系很好,但娶了易衡并无法改变上官云相花天酒地的本质,没过多久,上官云祥就又开始寻花问柳。

易衡的性格并不像上官云相老家妻子严树枝一般温柔,得知上官云相想要纳妾之后,她便开始大哭大闹。可惜易衡的哭闹并不能改变上官云相三妻四妾想法,她最终也只能妥协。

上官云相虽然在做人方面恶行累累,不过他倒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孝顺。

上官云相深知母亲扶养自己和兄弟姐妹的不易,他每个月都要往家里寄去钱财,并常常告知家中的兄弟姐妹要好好侍奉老母亲。

顾祝同此次之所以要将上官云相调到皖南,一方面是因为他不信任唐式遵、他不认为唐式遵有能力指挥此次战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官云相是自己的亲信,而且他素来有悍将之称,此次阴谋计划由他指挥最为合适不过。

同室操戈

1940年12月17日,上官云相在安徽岩寺尧村秘密主持会议,会议的内容则是关于解决南迁的新四军。

顾祝同将上官云相任命为第32集团军的总司令,让他前去皖南进行兵力部署。

上官云相这边磨刀霍霍、准备大开杀戒,而蒋介石却装得像无事人一般,甚至在25日请周总理来见面。

经此次见面的谈话,周总理知道蒋介石冥顽不灵,立刻下命令给南迁的新四军让他们做好自卫准备,不要对国民党顽固派抱有任何幻想。

1940年1月4日,皖南的新四军开始出发。蒋介石密电顾祝同要求他秘密迅速彻底的解决这股新四军。

顾祝同将这封密电的内容传达给上官云相,上官云相接到命令以后,要求顾祝同增加兵力,从原先的六个师增长为八个师,一共八万余人准备此次战斗。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艰难时期,上官云相能做出此种兵力部署怎么看都是一种反常的现象。

日寇在残杀我们的同胞,侵占我们的土地,蒋介石、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人不仅消极抗日,反而将枪口对中新四军同胞,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天理不容的事。

1月5日,出发的新四军到达茂林地区,在此遭到了国民党军方日英部的包围。新四军军长叶挺与方日英是老同学,他给方日英修书一封,要求方日英让路。方日英看到信后大喜,叶挺此次可算是走进他们的包围圈了。

1月6日,国民党军队以新四军非法越轨想要挟制中央为名攻打他们,国民党军队攻势猛烈,叶挺、项英等人有关作战部署在指挥部开了七个小时的会议,而这七个小时恰好使他们丧失了突围的最佳时机。

战争的结果令人感到悲痛又气愤,9000余名新四军,只有2000人成功突围,其余人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新四军军长叶挺被送到了上官云相的指挥部,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周子昆在半夜被叛徒杀害。此次皖南事变,上官云相是直接主导者,他是千古罪人。

结语:

在国共为统一抗战之前,共产党的军队就已经在积极抗日,而国民党的顽固派,不仅不去攻打真正的敌人,反而将矛头对准自己的同胞。

在国共统一战线后,他们仍旧我行我素,同室操戈,造成了史上奇冤——皖南事变。

参考资料:

品出叶挺诗歌中的赤胆忠心(陕西党建网)

皖南事变(历史事件)

皖南事变主凶上官云相二三事.(档案春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