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势争于实力,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征伐的真实写照,在这场争伐当中,秦国无疑笑到了最后。

那么,在这场争夺当中,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六国没有翻盘取胜的机会?答案是否定的。
至少赵国、魏国,乃至齐楚都有保存自身,维持天下均势的机会。
可这样的机会被六国平白无故的浪费了,其中,燕赵之间长期保持相互攻伐的姿态,俨然已经忘了秦国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为何燕赵会陷入攻伐之中,久久无法自拔,恐怕还要从两国之间的恩怨情仇说起。
燕赵之间进行的大战足有6次之多,燕国曾执意攻打赵国三次,赵国也曾绝地反击燕国三次。

在这6次的征伐当中,仅存不多的国力也消耗在了北方战线上,给了秦朝统一天下的良机。
燕国三次攻赵“燕赵不分家”,燕赵之地是历史对这一区域的统称,由此可以看出燕赵之间有何等紧密关系。
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利益面前,燕赵两国成了反目相向的仇人。
前265年,赵国内部正在经历王权的交替,虎狼之国秦国瞅准了时机,准备对赵国下手。

秦国本已保持了对赵国的强硬势头,在连番打击之下,轻松拿下赵国三座城池。
燕国见有利可图,便率先发兵攻击赵国。
本以为可以坐享渔翁之利,没想到赵国也不是好相与的,宁肯把城池赠送给燕国的死敌齐国,也不会便宜燕国。
齐国在赵国送上豪礼之后,便派出田单率军直逼燕国边境,燕国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白白损失了三座城池。
吃了一次亏之后,燕国并不甘心放弃,一直谋划开始第2次攻赵。

这个机会在前251年来到了,燕国的使臣到赵国“调研”的时候发现,长平之战给赵国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国内青壮年男丁基本死在了战场之上。
这让燕国似乎看到了可以占便宜的机会,于是,燕国马不停蹄的组织了60万大军再一次攻赵。
同第1次的结果一样,燕国再次以失败告终,60万大军被赵国打的抱头鼠窜,不得不割让五城才使赵国停止了攻击。
至于燕国最后一次攻打赵国,则是发生在前243年。
这年,廉颇与乐乘分别失去了领军权利,燕国以为赵国没了廉颇与乐乘,他们就可以随意拿捏赵国。

于是,又一次派兵攻击,但庞爰轻而易举的击败了剧辛,使得燕国再次失败。
好在合纵伐秦就在眼前,赵国没有因此制裁燕国,才使得燕国侥幸逃脱。没有损失城池与人口。
赵国三次反击既然大争之事争于实力,赵国也不会平白无故的被燕国屡次攻打。
在燕国两次袭击赵国之后,前248年赵国出手了。

这一次,他们对外打着帮助魏国的旗号,持续不断向燕国派遣兵力,在老将廉颇的带领之下。燕国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眼看赵国就要取胜,秦国出手了,秦燕联盟并不是纸糊的,仅此一战,秦国就从赵国掠夺走了37座城池。
任赵国在燕国取得的胜利再大,也无法弥补这一次损失。
毫无疑问,赵国的第1次反击以失败告终。
但赵国始终不明白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谁。

前244年,赵国发动了第2次攻燕之战,这一次李牧亲自出马,战绩自然可查。
30座城池被赵国拿下,赵国终于在明面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有了这场胜利,赵国于前236年再次出手,连夺燕国9座城池。
可秦燕联盟依然存在,秦国也趁机偷袭赵国后方,漳河、上党地区全部沦陷,将士也损失10万有余。
要不是有李牧在,赵国的局面将更加危险。

至此,在秦一统天下之前,燕赵之间的6次攻伐算是结束。
可战事停下了,也就意味着燕赵已经失去了抵抗秦国的资本。
纵使燕国与秦之间有盟约在世,也无力保证燕国的平稳。
燕国攻击赵国无非是基于燕秦之间的盟约,以为可以趁着秦赵大战,攫取一点私利。
没想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终究是燕国无法逾越的天堑。

赵国攻打燕国无非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当然。也受到了秦国反间计的影响。
在甘罗的计谋以及郭开的怂恿之下,赵国不顾国力衰退的局面,执意发动与燕国的战争。
白白浪费了仅有的国力不说,更是让赵国朝堂之上被秦国渗透,纵使有再强的国力,再多的机会也难以与虎狼之秦相匹敌了。
燕赵长达几十年的对立,无非是给秦国做了最后的服务。
但凡两国能够放下仇恨,合纵伐秦也就不是一纸空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