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地沟油"都缺货了,航空业得靠它做燃料实现碳中和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1-27 02:08:01

前段时间,“科技与狠活”的梗大火,但真正超乎想象的“科技”,是用地沟油开飞机。

ATA数据显示,全球超45万架次航班已使用地沟油飞行。这不禁让人疑惑,严防上餐桌的地沟油,怎么就飞上天了?

很多人交了燃油附加费,却不知飞机用啥燃料。目前主流飞机用的是航空煤油,虽说本质也是煤油,却和煤油灯里的煤油大不一样。

为啥不用汽油呢?早期飞机用活塞式发动机,和燃油车发动机类似,所以用汽油。但涡轮式发动机出现后,汽油就被取代了。

一方面,汽油闪点低,只有-45度,远低于jetaone航空煤油的38度,安全性差。另一方面,航空煤油密度大,相同体积下燃烧释放能量更多,飞机更看重油箱的能量承载量而非重量。

柴油呢?它密度和闪点都比煤油高,可在低温下流动性差,飞机在-50度到40度的高空飞行,柴油易黏住,导致发动机供油不畅。再加上洁净性、腐蚀性等问题,航空煤油最终成为飞机燃料的不二之选。

曾以为汽车用汽油、卡车用柴油、飞机用煤油的燃料格局会一直稳定。但国际碳中和趋势下,航空业面临减排压力。

2021年ETA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在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上也重申了这一目标,可航空业减排难度大。

相比汽车行业大力发展电能、氢能等新能源,航空领域的电动、氢能飞机受技术限制,无法实际应用,新航空器技术和优化航班运行的减排效果也不佳。于是,ATA将目光投向SAF。

SAF即可持续航空燃料,现阶段多从地沟油等提炼,能比现有航煤理论减排80%,因此航空业减排计划中65%份额靠它。

从技术上,提炼SAF并不难,2007年美国就有相关成果,如今制取技术路径有7条,超50家航空公司使用过,且没出现明显问题。

SAF推广多年仍进展缓慢,主要因为太贵,是普通航煤的2-4倍。航空公司近两年亏损近2000亿美元,不愿高价购买。

而SAF昂贵的主因是产量不足,目前年产量1亿升,要完成减排目标至少需4490亿升。即便全力扩产,还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

SAF原材料来源多,包括地沟油、大豆等,但仍供不应求。地沟油作为“热门选手”,被生物柴油产业链大量占用。国外地沟油回收产业化,用于制生物柴油、肥皂,欧美供不应求,催生偷地沟油、地沟油黑市等现象。

欧洲超半数地沟油从亚洲进口,2019年马来西亚和泰国向英国供应9500万升,其中马来西亚提供9000万升,比例失衡引发调查,发现马来西亚用棕榈油掺假,丑闻曝光后审查变严,原材料再度紧张。

我国地沟油产量超500万吨,占全球超三成,本可缓解短缺。但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率仅5.6%,且杂质多、预处理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

大豆、玉米等虽能榨油,可作为主流粮食,高价收购制取SAF会影响粮食安全,欧洲已禁止。开荒种棕榈树榨油的提议也因开荒排放二氧化碳远超SAF减排量,属于“反向环保”而不可行。

这些问题致使SAF技术可行,但大规模推广困难重重。

尽管SAF推广困难重重,但并非毫无曙光。当下,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助力SAF产业前行。美国在通胀缩减法案中为SAF设专项税收抵免,还拨款2亿多美元用于清洁航空技术;加拿大对未用SAF的国际航班征碳税,促使航空公司选用SAF。

民间公益基金也积极投入,比尔盖茨旗下基金向美国自由松燃料厂捐赠5000万美元,助力该厂明年将SAF年产量提升至至少900万加仑,达目前美国产量的两倍。

航空公司也在发力,法航与荷航向乘客征收SAF贡献费,乘客对此接受度较高,推动了SAF的应用。

目前,SAF普及仍面临诸多现实阻碍。不过,中国国产SAF已上机交付飞行,依托强大制造能力与庞大体量,有望攻克难题。

若氢能、电能等其他类型SAF实现技术突破,SAF的未来或许会迎来重大变革,一切都值得期待。

文本来源@差评君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