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某些瞬间,你是否曾有过这样奇妙的感觉:眼前的场景、正在经历的事情,或是身处的地方,都仿佛无比熟悉,就像曾经经历过一般。但当你试图深挖记忆,想要探寻这些经历的细节时,却发现一切都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先别慌张,这并非是前世记忆的神秘重现,这种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专属的名称 —— 既视感。

既视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生理现象。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在一生中都曾体验过这种奇妙的感觉。而且既视感的发生频率并非一成不变,它与年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芝加哥大学美国民意调查中心在1984年、1988年以及1989年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5至25岁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与既视感 “邂逅”,而在25岁之后,既视感的发生率会逐渐呈下降趋势。这或许是因为年轻人的生活充满了更多新鲜的体验和探索,大脑在不断接收和处理大量新信息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这种奇妙的感觉。
尽管既视感在生活中频繁出现,但它却难以捉摸。想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它,可谓困难重重。既视感总是来得突然,去得也迅速,就像一阵风,稍纵即逝,让人难以捕捉。人类对既视感的研究已经历经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试图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未能完全搞清楚它产生的真正原因。

2004年,精神病学家阿伦・布朗出版了一本名为《既视感经验》的书籍。在这本书中,布朗汇总了过去150年间人们对既视感的各种解释,足足有30多种。这些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带有玄学色彩的说法,比如心灵感应、前世记忆等。当然也有许多来自科学家们严谨的猜想。在众多猜想中,记忆错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
根据记忆错乱理论,相似的环境往往是引发既视感的导火索。比如走在一条街道上,街道两旁的小店、周围的声音等,这些熟悉的元素可能会唤起你过去记忆中的一小部分。但这部分记忆并不完整,不足以让你完整地回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此时大脑就会陷入一种奇妙的状态,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既视感。
2019年的一项研究更是为既视感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该研究表明,既视感甚至有可能让人们预感到未来将会发生什么。然而这一观点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或许只是一种巧合,又或许其中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奥秘,总之它不太可能是既视感产生的真正原因。
为了深入探究既视感的奥秘,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着各种实验。2016年,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员亚基拉·奥康纳和同事们就进行了一项别出心裁的实验。实验开始时,他们先给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们念了一大堆与睡觉有关的单词,像床、枕头、劳累等等,但唯独没有提及 “睡觉” 这个词。
之后,奥康纳先询问志愿者们刚才是否听到一个以字母s开头的单词,志愿者们纷纷摇头表示没有。紧接着,奥康纳进行了第二轮询问,让志愿者回忆是否听到过 “睡觉” 这个单词。由于此前志愿者们已经被问过一次类似的问题,当再次听到这个问题时,他们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既视感。
与此同时,奥康纳利用核磁共振仪对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令人惊讶的是,扫描结果显示,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等区域并没有被激活,反而是与做出决策相关的额叶区活跃了起来。基于此,奥康纳认为既视感产生的原因是大脑在检查记忆是否发生错误,而我们所感受到的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其实是大脑在避免出现错误记忆。
人类目前对大脑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大脑,这个神奇而复杂的器官,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无论是记忆错乱理论,还是奥康纳提出的大脑检查记忆错误的观点,其实都只是科学家们对既视感产生原因的猜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大脑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深入的成果。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彻底揭开大脑的运作原理,也能够成功解开既视感产生的谜团。到那时,这种神秘而奇妙的感觉将不再是我们心中的困惑,而是成为我们深入了解自身的一把钥匙。让我们满怀期待,共同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文本来源@返朴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