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不降压、麻醉药不入睡?上海三甲主任质疑集采药质量引热议

香巧观看养护 2025-01-20 07:28:40

近年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 “集采”)政策在我国广泛推行,这一政策旨在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然而,随着集采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其中用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近日,来自上海两会上20位医生联名提交的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引人注目(参看《血压不降、麻药不睡?上海三甲主任质疑集采药质量引热议》)。

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上海两会委员采访中说的这段话:

在国家药品集采的背景下,价格确实压低了,对(降低)医保和老百姓的负担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这么低价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所以老百姓或者我们医院医生的感受(情况),就是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的问题)。

其实,这个现象早已被广大医生发现,例如华北某三甲医院麻醉医师王彤(化名)就表示:「麻药不睡的情况确实存在,现在用三四支才睡都很常见,便宜是便宜了量也大了,只能说天天都在担风险。」

再看看丁香园里临床一线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吧:

集采药物推行的初衷与成效

集采政策的初衷是利用团购的规模效应,与药企进行谈判,以量换价。通过政府主导的大规模采购,药企能够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从而降低药品的销售成本,进而降低药品价格。

从实际成效来看,集采政策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果。大量常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许多患者得以用更低的费用获得所需药品,医保基金也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政策在提高药品可及性、推动医疗公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我国医疗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关于集采药物质量与医疗安全隐患的争议治疗效果不稳定引发的担忧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护人员反映集采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的情况。以上海瑞金医院等知名医院的反馈为例,麻醉科主任提到,在使用集采的肌松药时,以往一支药物就能达到麻醉效果,如今却需要三四支,且仍无法达到预期的麻醉深度。这不仅增加了麻醉操作的难度和风险,还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不顺畅,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预后。

在降压药领域,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一些患者服用集采的降压药后,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由于降压治疗需要精确控制血压水平,若药物效果不佳,医生在调整用药剂量时面临诸多难题。增加剂量并非简单的倍数关系,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且增加剂量后还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这一过程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甚至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增多的现象

除了疗效问题,集采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引发了关注。例如,部分患者在使用集采的造影剂后,过敏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增加医疗救治的难度和成本。在精神类药物方面,有患者反映服用集采药物后,血药浓度不够,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这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参看《一次关于药品集采的出圈采访》)

对医疗工作的干扰

治疗方案调整的复杂性:集采药物出现质量问题,使得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更加谨慎。以降压药为例,原本成熟的治疗方案可能因药物效果不佳而需要重新调整。医生不仅要考虑更换药物的种类,还要权衡不同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这一过程增加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也对医生的专业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

增加医疗风险评估难度:药物质量不稳定带来的副作用和疗效问题,使得医疗风险评估变得更加复杂。在手术麻醉中,肌松药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反应,影响手术操作,甚至可能引发手术意外。医生需要在术前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这无疑增加了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集采药扩权和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随着集采药在全国推广,不仅在各级医院内将原研药已经挤出去,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药店也全面采用集采药。同时,不少外企已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种情况引起包括医疗界在内的广大人士的不满和担忧。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对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也有差别。我们说医保是保根本,集采药是保障底层人民医疗需求的生命线。但是,对于沿海地区、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有能力支付原研药溢价的地区,或者愿意花更多钱为自己健康买单的人,我们要尊重病人的选择,提供相应的药物和服务。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是否是集采药来制定不同的个人支付比例,如果是集采药,个人可以不再支付或者仅支付很少的费用;如果要用原研药,就支付超出的溢价或者较高比例的费用。

对于医院无法提供的某些药物,应确保患者能够在院外合法、便捷地购买到。加强对药店的监管,确保药店销售的药物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购药指导服务,方便患者获取所需药物。

保障用药安全的多维度思考完善集采药物质量监管体系

强化质量检测标准: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集采药物的质量检测标准,确保药物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符合严格的质量要求。建立更加严格的抽检制度,增加抽检的频次和覆盖面,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肃处理,从源头上保障集采药物的质量。

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采药物的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对药物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全过程的信息记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问题药物进一步流通和使用。

鼓励医生和患者反馈用药情况:建立患者用药反馈机制,鼓励患者在使用集采药物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同时,也要鼓励临床一线医生根据临床用药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药品监管部门,为改进药物质量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结

集采药物政策是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推行过程中,用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满足多元化用药需求以及加强医患沟通与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希望在保障集采药物政策顺利实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