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隋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割据群雄之一,虎踞河北,擒杀宇文化及,先后与隋唐等关陇统治集团斗争数年,也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窦建德出身农民阶级,却有着出色的政治手段和人格魅力,深受河北军民、士绅甚至隋朝投降官僚爱戴。
621年虎牢关一战后,窦建德被李世民击败,押送长安斩首。
但即便身死,窦建德的形象依然遗爱于河北百姓心中,其部下刘黑闼高居义旗,一呼百应,河北部分州县亦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
对于窦建德的事迹,《旧唐书》给出客观评价:
“建德义伏乡闾,盗据河朔,抚驭士卒,招集贤良。中绝世充,终斩化及,不杀徐盖,生还神通,沉机英断,靡不有初……然天命有归,人谋不及。”
综上,窦建德是一位杰出农民领袖,文武兼备,极善笼络人心,颇有汉高祖遗风。

然而,时也运也,窦建德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一系列失误,被李世民抓住破绽,从而溃败,只给后人留下一声叹息。
窦建德起兵:草根崛起之路573年,窦建德出生于贝州漳南县(今山东武城县)。关于其身世背景,史上仅记载世代务农。
据记载,窦建德重信崇义,把履行承诺看得非常重要。曾经有同乡父母去世,家贫无力安葬,正在耕田的窦建德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财物。
正是这份仗义豪气让乡里对他夸赞不已。后来他当了里长(过去的农村生产队长),因犯法出逃,直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回家。
不久他父亲去世,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凡有送礼者,一概辞谢。
从以上经历,不难推断,窦建德虽不是豪族巨贾,但应该是家底殷实的中小地主家庭,凭借家族在当地的影响积攒了一些人脉资源。

所谓乱世出枭雄,以窦建德的江湖习气,大概率是考不上科举的,充其量是个乡绅,但那个纷乱的时代给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为实现“秦皇汉武”之宏图伟业,于611年征讨高句丽。
由于河北距离高句丽较近,成了朝廷重要征兵地。当时隋朝政府征兵数十万,窦建德也在其中,并被郡里任命为二百人长。
时值山东、河北等地爆发水旱灾害,加上朝廷苛政赋税徭役不堪重负,百姓四处逃荒,盗匪强盗啸聚山林。
窦建德预判隋朝统治动摇,易酿成动乱,便与同行的孙安祖等人商议应趁机建功立业。
好巧不巧,当时往来的各股盗匪,袭扰各州县,沿路屠杀百姓,焚烧房屋,唯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漳南县骚扰。
漳南县令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盗匪大多是由附近民组成,很多人都受过窦建德救济,所以不愿冒犯。
据此,郡县官府得出结论:窦建德就是勾结贼匪的刁民,于是贸然拘捕他的家属,不论老少全部杀掉。
此时的窦建德正在出征的路上,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他的两百手下逃跑落草投靠到高鸡泊的义军领袖高士达。

与被逼上梁山不同,窦建德早就有落草高鸡泊的想法。
高鸡泊位于河北衡水附近的湿地,方圆数百里,湖沼上的蒲草又密又深,以此为隐藏基地,往来抢劫积蓄财富,暗自拉起人马,待时局动荡,必干出一番大事。
高士达对窦建德早有耳闻,故见到他十分高兴,任命其为司兵训练兵马,孰不知窦建德其实是来“鸠占鹊巢”的。
在窦建德的操持下,很多流民慕名而来,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
同时窦建德又极善笼络人心,为人十分慷慨,不仅以财物接济别人,还与士卒共同吃苦耐劳,所以高鸡泊的草寇无不对他忠心耿耿。窦建德也完成了从乡民到农民军首领的华丽蜕变。
建立夏国政权,虎踞河北高鸡泊义军势力的扩大引起了州郡政府的注意,616年,涿州通守郭绚率领一万多人马前来讨伐,高士达命窦建德出战。
这是义军与隋军首次作战,关系到窦建德的威信,故窦建德非常重视。
由于义军整体实力未对隋军形成优势,所以窦建德决定出奇制胜。
为此,他与高士达定下反间计,由他先假装叛逃,派人给郭绚送信说愿意投降官军,共同讨伐高士达。
为了把戏演的逼真,高士达当着义军将士的面惩处窦建德,而窦建德暗中率七千兵马前往抵御。
郭绚不知是计,还准备跟他订立盟约。窦建德则趁隋军松懈之际,发起突袭,大败隋军,杀敌数千,斩杀郭绚,经此一战,窦建德在义军中的威名大振。

不久,朝廷又派太仆卿杨义臣率领一万多人讨伐。就在危急时刻,义军内部却发生矛盾。
原来窦建德功高震主,高士达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原想找个帮手,谁知却要翻身做主了,为此两人猜忌不断。
面对杨义臣大军压境,高士达决定亲率精兵迎战,以挽回威信。
窦建德知道杨义臣是当朝猛将,非郭绚之流可比,再加上其刚刚打败义军张金称,锐气不可抵挡,所以建议避其锋芒,再趁疲惫松懈之际发起攻击。
但高士达执意出征,在初战取得小胜后就纵情喝酒,骄傲轻敌,杨义臣趁机偷袭大败义军斩杀高士达。

而窦建德早已预料高士达必败,便趁杨义臣包围高鸡泊前,率百余亲信逃至附近的饶阳县。
没有高士达的束缚,窦建德虽然失去藏匿基地,反倒展现出极强的政治手腕和人格魅力。
在饶阳县,窦建德轻易招抚三千百姓加入义军,随后又重新返回平原,招揽逃散的士兵,重新拉起一支队伍。
为了进一步巩固并壮大实力,窦建德做了两手措施,首先为高士达举行葬礼,并厚葬战死义军战士,全军穿白色丧服。
以此展示自己不计前嫌的大度,也表明自己肝胆仗义,在场义军将士无不感动,誓死跟随窦建德,军队再次振奋。
其次,与其他义军抓到隋朝官吏和当地士绅就立刻杀掉不同,窦建德往往以礼相待。
当时的中原起义多如牛毛,窦建德此举表明自己仁义之师和志向高远,瞬时提高了格局。
此后隋朝郡县官吏为保性命,纷纷献城投降,窦建德军队气势更加兴旺,规模多达十多万人。

617年七月,隋朝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率领三万人马讨伐窦建德,双方在河间城附近摆开阵势。
窦建德以精兵埋伏于沼泽,正面佯装逃跑,薛世雄轻敌不加防备,窦建德发动突袭,一举将其击溃,随后攻下河间、乐寿等河北诸县。
618年三月,江都事变发生,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所杀。消息传至中原,社会哗然,各路豪强纷纷谴责宇文化及大逆不道。
当然,各路反王其实是各怀鬼胎,为博取政治资本和利益而已。
窦建德亦迅速做出反应,他追谥杨广为闵皇帝,以显示其忠君道义,后以乐寿为都城,建立大夏政权,自称夏王。

至此,窦建德从一介草莽跨越阶层,成为隋末势力强大的诸侯。
此后,窦建德开始了一系列开疆拓土和征伐活动。
619年,窦建德在聊城击杀宇文化及,报所谓弑君之仇,后攻陷洺州、相州、卫州、幽州等河北大部地区,甚至唐朝左武卫大将军徐世勣、唐高祖李渊皇妹同安长公主都被俘虏。
而河北军之所以如此强盛与窦建德治军手腕息息相关。
窦建德每当攻陷城镇,所得财物全部奖赏给各位将领,自己只吃蔬菜、脱皮粟米饭,他的妻子曹氏不穿丝织衣裳,日常生活十分简朴,被俘隋朝官员和士兵听凭其意志,涉及遣散的一律发放路费盘缠。
正是窦建德以极高的纪律约束和仁德表率赢得河北军民士绅的一致拥戴,其军队所向披靡,河北、山东等地全被窦建德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李渊占据关中和西北,王世充占据河南,故北方形成窦建德、王世充、李渊三方鼎立的局面。

窦建德以乡野农夫起家,既没有政治资源和背景,胸无诗文点墨,也没读过兵法,但却能雄踞河北。
可见其不仅仅拥有很强的战场指挥能力,笼络人心的政治手腕在隋末枭雄中亦是一等高手,杰出的政治军事能力纯粹是老天赐予的。
不过窦建德在战略层面的错误却让他与统一寰宇失之交臂,最终落得惨死结局。
首先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李渊的实力最强,王世充的实力最弱。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窦建德应联王抗李,效仿三国时期诸葛亮联孙抗曹的总方针。
但窦建德却选择尊崇隋朝宗室来建立权威。

早在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后,就以大臣之礼先拜见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还封齐王杨暕的儿子杨政道为郧公,并主动与嫁到突厥的义城公主示好,以此借突厥的援助壮大自身力量。
起初窦建德与王世充交好,但后来得知王世充废除杨侗自立,遂与其绝交,因为王世充杀杨侗的行为让其没法绕过尊隋纲领和政治道义,因此两人只能各自为战。
窦建德认为,中原的割据势力皆是一盘散沙,而突厥作为当时蒙古高原的统一军事政权,在介入中原事务时有极大话语权。
比如李渊在太原起兵时都要主动巴结突厥人,所以只要抓住义城公主这条线,就能与突厥保持紧密联系。
窦建德的考量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忽略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实力能力。
此时的李唐已经扫清关中所有反抗势力,在李渊看来,窦、王失和是莫大的喜事,正好可以实现东出关中争夺天下的战略。
620年,秦王李世民统率十万大军向王世充开战,战场形势呈现一边倒局面,河南各州县纷纷投降,王世充仅以洛阳等少数城池据守。

在此期间,窦建德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直到王世充被围困洛阳,粮草告急时才介入河南战场。
道理很简单,他手下的中书舍人刘斌劝谏:唐强郑弱,唇亡齿寒,只有打走唐军,才能保持三分鼎立局面,还可以乘唐军战败,直向西打攻取长安。
但即便如此,窦建德也是仅以书信劝李渊和李世民罢兵,而未采取任何强硬措施,双方足足拉扯几个月,窦建德才于621年二月发兵援助王世充。
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辨任带领几千人与窦建德会师,窦建德统率人马十多万,大夏军队几乎倾巢而出,对外号称三十万,驻扎在成皋,窦建德与王世充约定内外夹击必破唐军。
总之,窦建德对这次战争信心满满,毕竟在以往平定河北时,不管是隋朝军队还是地方豪强都被他扫进历史,更何况这次兵力规模占据绝对优势。
但事情的结果远出乎其意料,年仅二十一岁的李世民将成为他草根逆袭的终结者。
621年三月,李世民率三千五百精锐骑兵进驻洛阳咽喉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双方首次交锋,李世民就以奇袭、诱敌打埋伏的方式杀伤杀死不少夏军士兵,还捉拿其多名部将。
在此后两个多月里,李世民死死据守虎牢关,窦建德竟未前进一步,自己的运粮部队反倒屡遭劫掠。
夏军人心惊恐,上到将帅,下到士卒都想回洺州大本营。
当时,国子祭酒凌敬曾劝窦建德放弃正面出击虎牢,暗地率主力西进,跨越太行山,夺取河东,南下逼迫长安,届时洛阳之危必解,此为围魏救赵之计。
但窦建德的手下都被王世充贿赂,纷纷反对,还诬凌敬是不懂军事的书生,王世充告急文书也纷至沓来。
窦建德把信守承诺视作人生信条,自然未采纳凌敬意见,当时只有他的妻子曹氏劝窦建德听从凌敬之言,反被窦建德批评。
此后,窦建德亲自领兵出战,把全部人马压向虎牢,李世民则按兵不动以挫其锐气,随后发动突袭,大破夏军,窦建德本人也被俘虏。

621年七月,窦建德在长安市场中被斩首,时年四十九岁。
窦建德从起事到灭亡,共六年,在那个四海分裂的年代,他打破阶级天花板,成为当时最显赫的枭雄,其掌控人心之手段令所有对手望尘莫及。
但他犯下的为数不多的失误却葬送了奋斗来的一切,从此天下局势大变,大唐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