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流民的阶级逆袭,成汉政权奠基者

小瑀说史吧 2024-11-07 15:22:42
序言

李特,氐族人,西晋时期五胡乱华的主要参与者,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世人皆知刘邦、朱元璋以一介布衣夺取天下,打破等级制度森严的阶级天花板。

却不知在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西晋,有一位叫李特的少数民族枭雄凭借机缘、能力打赢了史上第一个阶级跨越的翻身仗。

李特:一介流民的逆袭之路

李特的家族本是汉中地区的名门望族,公元215年,曹操推翻张鲁政权,平定汉中。

李特的祖父李虎率领五百余家户归顺,曹操非常高兴,授任其将军之职,并将李氏家族等迁徙到陕西西南的略阳。

李家虽然是氐族,但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公元250年李特出生后,在家庭汉化文化熏陶下熟读儒家经典。

长大后的李特身高八尺,性情沉稳,刚毅有度量,有才能而勇武,善于骑射,州中豪侠都归附于他。

如果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李特会凭借门第关系在当地谋求官职,延续家族香火不成问题。

只可惜上天偏偏有意磨炼摔打,时值魏晋更替,门阀士族日益壮大,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烈。

到290年晋惠帝司马衷上位后,统治阶级上层斗争加剧,爆发史上最大规模的皇室内乱八王之乱。

与此同时,吏治腐败,朝政黑暗,地方官员加紧对百姓搜刮盘剥,恰逢关西一带兵祸扰乱,连年大荒,百姓纷纷流亡逃荒,数十万计的自耕农或中小地主沦为流民。

这些流民为了生存向益州迁徙,很不幸李特及其家族就在其中。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李特没有因家道中落丧失志气,还在迁徙途中救助赈济、保护穷苦之人,从此得到人心。

当李特越过汉中到达剑阁准备入川时,观看当地险峻的地势,不由得长叹说:“刘禅拥有这样的地方,竟然还投降别人,难道不是才能平庸、低下的人吗?”

李特到达益州后凭借威望品性,被流民推举为首领,此时,中原地区因为八王之乱已经打成一锅粥,晋朝日益衰微败乱。

时任益州刺史赵廞(xīn)欲效仿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割据,而借机谋反,当时赵廞积极拉拢李特等流民势力。

一是流民在蜀中无根基,较巴蜀地区的士族大姓势力更容易被掌控,二是通过扶植流民,遏制益州本土士人,防止被当地势力架空。

然而赵廞的野心被晋廷察觉,300年十一月,朝廷下诏征召赵廞回朝,由成都内史耿滕接任益州刺史。

时值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皇后贾南风一党,赵廞与贾南风为姻亲关系,因此赵廞对回朝的征召非常害怕,不敢动身。

当时流民与益州本土士民经常发生冲突,耿滕对此十分担忧,在给朝廷的密报中直言:

“流民剽悍骁勇,而蜀人怯懦软弱,大有反客为主之势,应该让流民还归本土,否则将有分裂割据之覆辙。”

面对耿滕的紧逼,赵廞不能再等了,他利用李特等流民不愿被遣返的心理,号召流民起义,随后义军攻下成都,耿滕战败自杀。

不久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李特等人也因功获赏,其家族兄弟多人被授予统兵之权。

然而赵廞心胸狭窄,占据成都后唯恐权力被切割,对有领军才能的将领严厉打压。

李特的弟弟李庠骁勇善战,治军严明,很得人心,赵廞逐渐忌恨排斥他,便把李庠与他的儿子侄子十余人全部杀害。

李特当时在外领兵气愤不已,此时的李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效仿汉光武帝刘秀,选择隐忍,积蓄力量,伺机而动;二是与赵廞开战。

李特坚定的选择后者,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赵廞的核心力量就是由流民构成,应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快刀斩乱麻。

李特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反戈相击,赵廞大败,只能带着妻儿乘船夜奔,在途中被下人杀死。

随后朝廷嘉奖李特等人平定赵廞之乱有功,拜其为宣威将军、长乐乡侯,至此一介流民完成了一个华丽转身,跨越了阶级的限制。

成汉政权奠基者

李特虽然被封官,但晋廷是不会信任一个非士族集团的流民的。

300年末,司马衷调任梁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率领七千多人进入蜀地,其目的就是要牵制李特。

李特没有选择硬碰硬,他把人情世故和政治斗争的手段发挥到极致。

罗尚到来后,李特献出大量奇珍异宝和重金贿赂罗尚,把罗尚哄得非常高兴,李特的弟弟李骧、李流均担任要职。

此时在罗尚的眼里,李特绝对是好同志,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督牙门将王敦、广汉太守辛冉都在劝罗尚,李特是大奸之人,应当趁机除掉,否则一定是后患,但罗尚就是不听。

同时,晋廷也对蜀地的流民问题很头疼,这些流民以宗族和地域为纽带,不事生产和耕种,十数万的流民就是社会不安定分子,如果不加以解决,早晚是个事。

于是不久,朝廷下令秦州、雍州等关西各州召回流入蜀地的流民,哄骗他们西北太平赶紧回乡。

李特能够以一个流民做到蜀中高位,其手段自然非同一般,接到朝廷的诏令不急于行动,而是第一时间与留在家乡略阳的哥哥李辅联络。

当得知朝廷消息是假的时候便不打算回去,而是产生占据巴蜀的想法。

为了积攒自身实力,他开始发挥“钞能力”作用,多次派人拜访罗尚,请求通融暂且停留到秋天,罗尚同意李特的请求。

不过这可急坏了辛冉,辛冉性情贪婪凶暴,打算借遣返的机会杀掉流民的首领,掠取他们的财产,同时利用罗尚贪婪的性格,建议设置关卡收取流民财物。

所以罗尚把遣返时间定在七月份,当时流民分布在梁州、益州地区,给人当佣工,虽然不富足,但生活好歹稳定。

而且汉中和成都平原气候湿润,粮食充足,相比于干旱的西北,这里的生活实在是太惬意,当他们听说州郡逼迫遣返,各个忧愁怨恨,心思不安。

当听说李特及其家族为民请命,无不感激归顺,李特敏锐的察觉到舆论的变化,也开始为自己起兵大造声势。

301年十月,不到一个月跟随李特的流民就超过两万眼看李特坐大,辛冉未请示罗尚,直接带领三万步骑兵袭击李特的营帐。

也许是李特的情报发挥作用,李特对此早有准备,一直严密戒备着等待他们,当辛冉军队一到,埋伏的兵士突然发起猛击,将其歼灭。

经此一战,李特声威大震,蜀中流民一致推举其为首领,其兄弟亲眷也都领兵镇守一方。

随后李特正式举起反晋大旗,发兵接连打败他们,相继占据广汉郡、梓潼郡、巴西郡,一路推进成都城下。

此时的罗尚才预料到李特谋反,大为后悔之余,派军队阻击,却多次被李特击败。

之后,罗尚只能专注防御,一边设置大量工事,沿着郫水安营扎寨,战线长达七百里,另一边向晋廷和周围各郡求救。

303年初,司马衷派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带领三万水军援救罗尚,同时罗尚派兵袭击李特,双方展开激烈交锋,战斗持续数天,李特终因兵少而失败。

这次罗尚不打算放过李特这个潜在威胁,当即派出大军迎战,流民军队惨败,李特被杀,首级传送到洛阳。

不过李特虽死,但川蜀动乱不停,李特的儿子李雄扛起了起义大旗,下决心完成亡父遗志。

303年十二月,李雄不废一兵一卒入主成都,并于三年后建立成汉政权,也是继匈奴刘渊后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

小结

李特的传奇故事就讲到这里,放眼魏晋乱世,李特实在算不上什么主角,他没有耀眼的军事战绩,也没体现出彪炳史册的政治成就。

往前看,作为一个失败的割据诸侯,其成就和地位别说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就算是袁绍、刘表,他都比不上。

与同时代的刘渊相比,能力和成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那么小编为什么会描写李特这个人物呢?

因为在小编看来,李特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存在于普通百姓阶层。

身为一个混杂在流民中的没落士族,他在自己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还能接济穷人,而且始终没有放弃希望,那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屈和抱负在秦末陈胜起义的五百年后得到回应。

而李特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士族全面崛起的时代,这些世家大族垄断政治资源,家族子弟世代为官。

所谓“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人一生的命运在娘胎里就已注定。

魏晋清谈好玄学,无非是对官场黑暗腐败的无奈和逃避。

但李特却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他的努力下,氐族、流民这一最底层的群体搅动乾坤,在川蜀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国。

而且难得的是,他的儿子李雄建立成汉后的三十余年里,政令宽和,奖罚分明,社会民风淳朴,秩序井然,与战祸不断的中原地区相比,俨然成为世外桃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