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邮储银行、浙商银行陆续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作为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供应链金融的领先者,2024年两者将供应链金融的一大重心都转向了场景金融和脱核供应链金融。
01 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聚焦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链场景,服务民营和中小企业,做普惠金融标杆行,在产品方面,邮储银行整合推出交易银行“5U“”六易”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及上下游、境内外、本外币的投融结算需求,打造贸易融资和供应链U链、U证、U承、U函、U汇“5U”系列产品,构建数智化、场景化、便捷化贸易金融服务体。同时,邮储银行还聚焦企业运营中资金收、付、管等全方位、全链路、全渠道的管理需求,创新搭建“易企联”、“易企收”、“易企付”、“易归集”、“易企营”、“易企管”在内的“六易”数智结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业财管”全链条经营管理效能。

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邮储银行全面发力‘脱核’供应链金融,打造“生态化”发展模式,全新塑造数智化产业金融“U链智融”品牌。截至2024年底,核心企业客户较上年末增长64.91% ;链上融资客户较上年末增长53.81%。同时,强化内外协同,推出“物流金融”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场景合作与数据共享,打造邮政特色物流金融范式。


来源:邮储银行年报
在脱核供应链金融方面,邮储银行立足“供应链金融”的风控特点和服务特点,全面升级优化风控模式和运营流程,打造服务供应链金融需求的智能化、特色化运营体系。
一是,在风控方面,邮储银行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创新设计产业链特色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特色信用风险评估框架、特色指标体系、特色评分卡等,其中,基于系统性、可比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构建产业链特色信用风险评估框架,包括“与核心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和“上下游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两大方面,分别考虑合作的重要性、稳定性、趋势性以及自身经营的规模、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等。同时,邮储银行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打造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智能风控方案,针对产业链上游、下游、平台三大模式场景,基于历史交易数据进行授信,基于实时交易数据进行用信,基于贷后经营及履约数据进行预警,灵活应用产业链特色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成果。
二是,在运营体系方面,邮储银行打造协同作业模式,打造行内银团贷款模式。邮储银行联动全国各地分支机构协同作业,由核心企业所在地机构作为主办行、借款人属地机构作为经办行,系统自动实现主办行与经办行之间按比例出资、分润、分担风险,打造行内银团贷款模式。
基于产业链场景融资智能风控方案及行内银团贷款模式,创新推出面向产业链交易场景小微企业的专属线上信贷产品“产业e贷”,推动交易模式标准化,通过产品要素参数化配置,区分准入客群、支付方式、限额管理等,实现核心企业的模块化管理、作业模式系统自动化控制。通过“脱核”产业链开发与主动授信模式相结合,快速切入通讯、化工、工程、电子、水泥、医疗等多个产业链交易场景。小供注意到,邮储银行目前已与多家核心企业完成产业链项目合作对接并实现业务落地,截至报告期末,成功落地产业平台项目40个,拓展核心企业236家,累计发放金额超150亿元。
以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例,四川省分行聚焦当地白酒行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联合核心企业搭建线上产融平台,创新打造白酒“产业e贷”,破解传统供应链模式在“担保”“确权”“占用授信”等环节的难题,为川酒全国的经销商和供应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中国羽绒之乡”河南濮阳台前县,邮储银行为扎实服务当地羽绒产业发展,台前县支行围绕运营模式、平台搭建、产品创新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组建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团队送“贷”上门,为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单位,通过银企对接会,打通信息堵点 ;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先后推出法人税务信用贷款、专利权贴息贷款等产品,针对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累计向当地羽绒加工企业放款近8亿元,企业服务覆盖率达90%。
02 浙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浙商银行落地数字化战略、提升数字化经营、发展数字金融的最有力武器。小供注意到,依托供应链金融,浙商银行数字场景金融截至2024 年末,已在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近 30 个行业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累计提供融资超 7,000 亿元,服务核心企业 3,500 余家,延伸服务上下游企业超 7 万家。
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浙商银行亦充分挖潜数字场景供应链金融的潜力,聚焦“政府合作、供应链、小微园区、设备更新”等普适性场景,树立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标杆,在“1+1+N”综合性数字化产品服务体系(数易贷、数科贷、数字化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搭建“善数贷”产品体系,建设数智营销系统,打造批量化获客新渠道,构建数字化营销场景,打造“浙银数字普惠”品牌。
浙商银行将场景服务打造自身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以场景为核心形成的“专业化经营+过程化风控+敏捷化反应”特色专营模式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浙商银行将行业作为场景化的起点,依托不同行业供应链的特点及差异化需求,通过流程重构、授信创新、技术赋能、服务跃迁四大创新手段,打造“行业化+嵌入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供应链客户提供各类综合金融服务。目前,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在电力、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近30大行业形成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结合行业服务经验,浙商银行进一步打造专业化行业服务。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在电力行业推出“电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在整车制造行业推出“车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重点围绕制造业企业用电需求推出电费等场景融资模式,专项用于企业缴纳电费、燃气费等公共事业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电费、燃气费等场景融资业务余额突破300亿元,服务制造业企业超2000户,规模位居商业银行前列,而且浙商银行依托企业缴纳电费行为大数据,已为超800户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专项用于缴纳电费信用贷款超14亿,成为大数据供应链融资服务典范。
浙商银行将产业数字化作为场景化的发力点,聚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大产业组织形态,整合产业资源,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链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联合核心企业或成熟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过程服务,通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模型化、贷后管理精密化的改造,将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业务流程优化,以提升效率。以纺织行业为例,浙商银行联合致景科技,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场景化嵌入,在这一场景下,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分别发挥自身在金融信息领域、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链各环节及中小微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场景连接,解决纺织行业海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产业集群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围绕产业集群特性实际需求,充分挖掘企业经营过中积累的企业经营和信用资信大数据等数字资产,创新推出“数据链融资”的供应链大数据融资新模式,推动不到半年,已服务全国超50个产业集群,特别服务浙江415X产业集群超40个,为超500户小微实体企业提供信用授信超10亿元。
浙商银行将数字信用作为场景化的落脚点。聚焦真实交易场景,浙商银行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易流等信息,以“四流合一”实现对“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的升级整合,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可信资产,畅通产业链数据流通,在产业需求端和资金供给端之间架起桥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有效金融支持。浙商银行联合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之一的新明珠集团,依托其超3000户的一级经销商体系,为其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11月份,浙商银行累计为新明珠集团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实现上下游融通金额超5亿元,满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供应链融资的需求。
以数字信用为载体,浙商银行提供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来源:浙商银行/网络
当下,场景供应链金融的时代已经到来,场景培育、场景构建和场景整合能力将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能力,浙商银行场景供应链金融的经验值得借鉴。
未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确权供应链金融或将迎来“市场”天花板,场景供应链金融或将迎来更大发展。毋庸置疑,《征求意见稿》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这一确权的,由市场发展而形成的“标准化”供应链金融产品正名,但经过多年市场发展,确权供应链金融产品已呈现出“低价竞争”的发展情形,中长期来看,未来整体规模或将保持一定增长,但从营收角度而言,这一产品或将迎来“低增速”发展时代。
与此同时,依托场景的“脱核”供应链金融或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一方面,得益于各种政策的持续引导,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互联网等行业型供应链生态的逐步丰富,脱核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已具备了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依托“四流合一”所形成的“可信资产”将逐步为金融机构所“信任”,金融机构在开展脱核供应链金融服务时,供应链金融平台将在“生态化拓客、场景化风控和数智化服务”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