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网红烘焙品牌鲍师傅的董秘董闻达发了一条朋友圈,针对当天的一个热点作了回应。
热点出现在当天下午。有媒体报道,鲍师傅今年上半年开启了新一轮融资,估值被推高至100亿元,大幅刷新了烘焙品牌的估值纪录。
董闻达对此表示,今年3—6月鲍师傅的确接触了一些投资者,其中不乏100亿估值的TS(投资意向书),不过“现在需要好好埋头做业务做产品”,而且“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暂时不会考虑融资方面的动作”。
有传闻,有回应,一个热点的生命周期按理说已经到头了。没想到这个话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7月16日更是冲上了热搜,一直到今天(7月19日),还依然有热心网友源源不断地贡献各种评论和意见。网友们的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鲍师傅确实好,新的估值实至名归;一派则认为鲍师傅也就那样,100亿的估值明显过高,有炒作之嫌。
看得出,对于这家2004年成立、2013年走红的“老网红”,舆论的情感较为复杂。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很多人都听说过鲍师傅,后者的知名度不低。
△图自餐宝典董闻达说,鲍师傅目前的门店总数还不到100家。这样的体量放在全国来看,简直就是一滴水融进了大海,正常是不会有什么人知晓的。而鲍师傅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山寨店,后者的数量一度超过2000家。
对于一个“想做百年民族品牌”的企业(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语),山寨横行的弊远大于利,打假势在必行。而且在2018年5月拿到天图资本上亿元投资后,鲍师傅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打假,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山寨店大量减少。
这为鲍师傅的长远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也让它的满意度水涨船高。在今年7月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1中国烘焙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国内主要烘焙品牌中,鲍师傅力压好利来,排名满意度第一。
在差评率上,鲍师傅也表现优秀,在21个品牌中排名第16(排名越低越好)。
正是由于这种种优秀的表现,门店数并不算多的鲍师傅,在今年NCBD(餐宝典)评选的“2021中国餐饮金饕奖·十大最受欢迎烘焙品牌”排行榜上名列第二,仅次于好利来。
那么,这就足以让它估值100亿了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今年以来,资本对餐饮的追逐堪称“疯狂”,也不断有品牌刷新餐饮业的融资纪录。以烘焙为例,就在7月14日这天,虎头局渣打饼行宣布完成了近5000万美元A轮融资;稍早前的6月25日,当时仅有11家门店的墨茉点心局,已完成创立1年以来的第4轮融资,单店估值超1亿元。
如果以这两家新晋网红烘焙品牌作为参照,那么现有88家门店(含待开业)的鲍师傅,估值100亿并无不妥。而有人认可,自然也有人不认可。
鲍才胜的同乡,一位从事烘焙行业30余年的人士对时代周报直言:“市值估到100亿是夸张了,二三十亿元还说得过去。”另有一名不愿意具名的投资人向时代周报表示,鲍师傅的产品门槛低,品牌的估值没有100亿元那么高,“只是公关宣传而已”。
△图自网络事实上,就像去年10月有投资人质疑蜜雪冰城200亿的估值过高一样,今年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对一些餐饮投资案例表示“看不懂”,很多人开始反思“餐饮投资究竟有没有泡沫”。
这样的反思自有其价值,尤其是在当下。经由过去几年的狂飙突进,曾经吸金无数的互联网行业格局基本确定,留给资本的好项目不多了。于是,消费领域尤其是尚未“开化”的餐饮行业,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钱开始涌了进来。于是,一些餐饮品牌的估值纷纷大幅提升,“几个月翻N倍”这样的事已然变得稀松平常。
“泡沫论”开始出现,一些关注餐饮较久的投资人对此则冷眼旁观。在他们还没远去的记忆中,同样的情景十来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然而,当时资本的介入并没有给那些企业带来什么加持,反倒是留下了一地鸡毛。——今天的这些难道有什么两样吗?
△图自网络质疑并非全无道理,至少我们目之所及,还的确有一些知名品牌是在割韭菜,最开始用的是镰刀,有了资本加持后,则升级成了收割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有更多的品牌,是在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升级、迭代、进化,是在给餐饮创造更多的可能。
不论是从宏观层面(行业)还是从微观层面(企业)来看,今天跟十年前相比,显然还是很不一样的。
今天的鲍师傅,跟十年前相比也是很不一样的,在估值上就不知翻了多少倍。也许你还在纠结它值不值100亿,其实答案很简单:
你信,它就值;你不信,它就不值。
而不管你信与不信,都不影响它是烘焙领域的头部品牌。鲍师傅自己的态度倒也不含糊:
估值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把产品做好,能不能把门店开到大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