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到底差了什么

玩卡者也 2017-05-08 17:23:46
.isc11 {font-size: 16px;}

相同,又不同

Same, and not same

在新西兰插画家和漫画家Toby Morris的《On a Plate》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描述了两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最终有了怎么样不同的人生。

两个同一时期的孩子,男孩叫理查德,女孩叫宝拉。

理查德的家庭条件宽裕一些,女孩宝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从小理查德就生活在干净、舒适又温暖的地方,有自己的玩具和生活空间。

宝拉只能和父母还有很多人挤在嘈杂拥挤又潮湿的地方。

理查德的爸爸妈妈很爱他,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陪他做作业看书游玩,带他认识世界。

宝拉的爸爸妈妈也很爱她,但是因为家境的关系,父母只能在外面工作没时间陪她,宝拉经常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理查德被送去了一所很好的学校,环境不错,同学融洽,老师也非常认真。

宝拉的学校,很多人挤在一个班,教学陈旧,老师们看起来也很疲惫。

理查德考试得了B,他爸妈觉得孩子可以再提升一些,于是给他请了一个家庭老师

宝拉考试得了B,父母也忙,看着成绩也觉得凑合可以过。

上了大学,理查德能轻松自在的完成学业,但是宝拉除了完成学业还要打工支付学费。

理查德爸爸给他朋友打了招呼,理查德顺利进了爸爸朋友的公司进行实习。

而宝拉找了好久只能去餐厅当服务员,还要照顾年迈的爸爸。

当他们一起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理查德顺利拿到了贷款。

宝拉却没有通过审核资质,没有得到贷款的机会。

理查德觉得周围的人对他都很赏识,所以觉得自己确实是一个值得更好的人,也认为这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努力

而宝拉越来越怀疑自己的人生,大概就只能这样了。

在理查德的庆功宴上,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时,理查德说都是靠他自己努力,他从不需要施舍,也从来没有人端给他现成的东西。

理查德说这句话时候,正好从宝拉端来的盘子上拿下了一块点心……

环境是诱因,思维是结果

Reasons And Results

这个漫画微妙又有趣。

两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在成长的很多小事上逐渐拉开了差距。

看似成长环境,得到的资源优先权的确是诱因。

但这背后真正的分歧点可能并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两个孩子思维模式的形成存在着根本不同。

(和消费者/企业家思维雷同,钱到底是物品还是资产)

女孩宝拉想她的一生可能就这样了,理查德想他应该还可以创造更多。

女孩宝拉一生都在想为金钱而努力,理查德可能越成长越会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这种思维模式的差距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别。

什么是富人思维

Wealthy Thinking

金钱在一般人是“生活资料”,富人却可以作为“生产资料”。

在真正富人的观念中,投资10次都没有成功,他仅仅是投资失败,只要第11次赚到了,那他获得的收益回报绝对超过他前10次的亏损。对于他们的思维来说,他们看到的是“赢”,以及随时备有“赢”的心态。

而对真正的穷人来说,我不能输,我不能亏,所以在大部分的时候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收入去衡量自己,在思维模式上就已经负债了。

富人看到的是“价值”,穷人希望拿到“免费”。

举个例子,真正的富人更愿意去学习,他们常常向产生结果的人学习,甚至付费获得宝贵经验,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这份经验背后的价值。

但是穷人更关注此刻交易钱财数目的多少,是否有损他的既定标准,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得到免费的东西,而不管它是否有价值。

富人让金钱努力为自己工作,穷人努力地为金钱工作。

真正的富人更加懂得“钱生钱”的道理,他们擅长用一部分金钱作为杠杆去产生更多的价值或者财富,富人更在乎如何创造一个系统让钱财源源不断的进来再以更高的价值交易出去。

穷人则经常盘算,钱花了多少,还剩多少,离自己的既定目标是否超额,是否需要更努力的工作来挣取更多的金钱。

穷人就不能是富人思维?

The poor&Wealthy thinking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富人思维”“穷人思维”这里的“富”和“穷”并不是以拥有的钱财的数量多少为标准的,而是对整个金钱观和思维方式下的宏观定义。

再简单来说,真正的富人富在思维和精神,他更愿意去做资源整合去创造价值,而不是享受现有资源。

所以奥尼尔年薪两千万美金,那只能叫rich,在奥尼尔工资支票上签字的那些白人老头们,才能算wealthy。

因为白人老头们,用支票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而这种“富人思维”并不是靠大量的钱财堆积的,而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传统的成功路径是好而稳定的,但那不是富人思维。

好好学习,上好的大学,读研读博,找好工作,去体制内或者大公司,有一份稳定的高薪,这是我们听到的大多数关于成功或者幸福的标准答案。

当然这样的路径是好的稳定的,但这并不是富人思维。这条路径依然是资源消耗和努力挣钱上力求平衡。

同样的目的,如果在教导孩子上能让孩子更加注重学习中思维方式的培养,不要死读书,更加注重知识积累本身而不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分数,学好数学是可以更好地培养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具有这样的思维能力,就等于拥有了“富人思维”里的思考工具。

鼓励孩子的创造和大胆

人类本身具有“野蛮生长”的属性,这里的野蛮不关乎社会规则和家庭教养,而是人类本身作为个体所散发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上学的时候租了一栋房子再开派对收门票,赚的盆盈钵满;

美国最大鞋类电商Zappos创始人谢家华,儿时倒卖旧货,卖柠檬水,承包了送报线路,然后雇其它小朋友去送报。

这里并不是鼓励每个孩子都尝试创业,去赚钱,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就等于鸵鸟式躲避的教育方式。当孩子有新奇的想法时,先倾听,再相信,最后鼓励,并引导孩子要怎么实现。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心里都预设了一条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

本科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展社交网络,最终成绩优异简历丰富,找到一个大公司工作几年积累工作经验,继续名校MBA深造,出任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最终调回国内担任中国区经理,甚至时机成熟了,凭借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跳出来单飞最终创业成功。

听起来如此酣畅淋漓的人生攻略,其实是最经典的穷人思维,穷人总以为有钱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顺水推舟得来的,所以要等着一切时机都成熟了,一切资源都获取了,才能开始行动。

而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解决问题的人,没有本金,找朋友借钱找投资人投资甚至找银行贷款;没有技术,自己去现学或者找到懂技术的人帮自己来做;没有关系,找人介绍请人吃饭送礼屡败屡战;没有客户,一个一个冷拨电话登门拜访甚至办公室门口堵着。

从小培养孩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康庄大道不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再稳也会摔跤。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

其实并不是在钱财数量上划分的两个世界

而是富就要富在精神

穷,也不能穷了思维

价值创造,资源整合,创新意识……

这些都是财商教育里一直提倡并鼓励孩子们

去形成日常思维模式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财商教育里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教学以及引导

让孩子们真正的形成一套思维逻辑

并且更重要的

是让这样的思维模式形成习惯

最终让孩子们的行为产生改变

而这正是财商教育里

一直努力追求的意义所在

0 阅读:221

玩卡者也

简介:一个6年的信用卡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