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7)
(三)贺铸词的题材与思想意义
1,爱国词
上一期,我们已将贺铸《六州歌头》词的写作年代锁定在神宗熙宁八年(1075)至哲宗元祐六年(1091),亦即贺铸二十四岁至四十岁之间。这一期,我们继续作进一步的推论。
一,在这两限之间,对此词的系年,应尽可能偏后。因为词中以“悲翁”自称,无论如何,作此词时,贺铸已不应是青年。
基于此项考虑,援前文所引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中年称“翁”称“老”之例,此词的写作年代似以定在贺铸三十五岁之后,四十岁之前,亦即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元祐六年(1091)之间为宜。
二,宋代的官制,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
贺铸在元祐六年改入文阶之前一直是武官。据程俱《贺公墓志铭》的明文记载,他在武阶内经历过右班殿直、西头供奉官等两阶。夏承焘先生《贺方回年谱》据以录入的也只有这两阶。但检《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九《叙迁之制》,武臣自三班借职叙迁至节度使,凡三十七阶。右班殿直是倒数第三阶,西头供奉官是倒数第七阶。两阶之间,还隔着左班殿直、右侍禁、左侍禁等三阶。因此,在磨勘升迁的仕宦过程中,贺铸一定还经历过这三阶。
据宋·沈括《梦溪笔谈》、叶梦得《石林燕语》,右班殿直、左班殿直、右侍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等,都是侍卫武官。贺铸即是以这类侍卫武官的官阶,出任了外地的种种差遣。
检《贺方回年谱》,他自熙宁八年至元祐六年这十六年间,历任的外地差遣计有:
(1)神宗熙宁八年(1075)至十年(1077),监临城(今属河北)酒税。这差遣性质相当于财政税收稽察。
(2)神宗元丰元年(1078)至四年(1081),监磁州(今河北磁县)都作院。磁州出磁石,即铁矿石。都作院是管理军器制造事宜的机构。这差遣性质相当于兵工厂厂长。
(3)元丰五年(1082)至八年(1085),监徐州(今属江苏)宝丰监。宝丰监管理铸钱。这差遣性质相当于制币厂厂长。
(4)哲宗元祐二年(1087)十一月赴任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管界巡检。三年(1088)三月到任。五年(1090)秋卸任。管界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等事。这差遣性质相当于地方保安军队的指挥官。
宽一点说,既然贺铸十六年中官阶一直是侍卫武官,自不妨随时称作“鹖弁”。但严格说来,只有元祐二年至五年,他以侍卫武官官阶出任和州管界巡检这一军事职务,才是名副其实的“鹖弁”。因此,将此词系在这个时段,似更为合理。
以上两条是从贺铸的年龄与身份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参照其词本身所传递的信息来推论的,推论结果颇为一致。让我们继续追踪下去。
检《宋史》卷一七《哲宗纪》一,这数年内北宋与西夏的和战情况如下:
元祐二年(1087)五月,夏人围南川砦。七月,夏人寇镇戎军。八月,夏人寇三川诸砦。
元祐三年(1088)三月,夏人寇德靖砦。六月,夏人寇塞门砦。
元祐四年(1089)正月,以夏人通好,诏边将毋生事。
此后两年内,即不见夏人寇边的记载了。
这样,此词写作年代的上限和下限又可以进一步收紧到元祐二年五月后,元祐四年正月前。
又据词中“剑吼西风”“目送归鸿”等语所反映出的节令,可以看出它写在秋季。而元祐二年秋季,贺铸还在东京,尚没有和州差遣的任命,当予以排除。因此,此词即可精确地系在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管界巡检任,时年三十七岁。
【附注】
贺铸《六州歌头》词里提到自己“官冗从”。《汉书》卷五一《枚皋传》曰:为王使,与冗从争。唐·颜师古《注》曰:冗从,散职之从王者也。贺铸所历低级侍卫武官,性质略同于汉之冗从,故其诗词中屡以“冗从”自况。元祐二年冬赴官和州途中《留侯庙下作》,自称“低回冗从臣”;元祐六年正月离和州任回京途中,在江宁作《留别僧讷》曰:冗从西班谁比数。皆可参看。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