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无非2种原因!祛湿“三宝”,健脾养胃、排寒祛湿

刘大夫陪你养生 2022-07-21 11:42:20

随着天气变得越发的炎热,人们开始寻找各种解暑的办法,吃各种冰镇瓜果、贪吃冷饮雪糕、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这已经成为夏季祛暑的常见方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短暂享受凉快的同时,湿邪也在慢慢侵入你的身体,长期形成这种生活习惯,体内的湿气会越来越多。

中医向来有“湿邪生百病”的说法,人的身体一旦湿气过重,就会引起各种不适,而且湿气对人的危害缓慢而隐蔽,所以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严重时还会威胁人的健康,湿气重不及时干预,就会出现身体困重、食欲不好、拉肚子、皮肤起痘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引起脂肪肝、中风、糖尿病、高血压。湿气不除,就会导致全身多种疾病,因此大家都应该有祛湿的意识,夏季阳气升发,人的新陈代谢快,正是除湿的好时机,尤其是三伏天。

总是听别人说湿气重,但是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湿气重,湿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为什么湿气重?

1. 外界因素-外湿

外部因素主要由气候潮湿、居处潮湿、涉水淋雨等导致。夏天雨水多,气候炎热,雨水蒸腾,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候,尤其是有的人居住环境非常潮湿,长时间待在这种环境中就很容易形成湿气,还有的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更加凉快,直接在地上摊一张席子,殊不知这种行为会导致体内湿气越来越多。

2. 自身因素-内湿

自身因素主要由一些不良习惯导致脾胃受损,水湿内停。夏天的时候,人们经常喜欢吃冰西瓜、喝冷饮,或者长期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经常喝酒等导致脾胃损伤,脾能够维持人体水液代谢,一旦脾的功能出现问题,水液泛滥,从而导致体内水湿堆积。

外湿与内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多困脾,容易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生;而脾胃虚弱,又容易导致湿邪入侵,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都跟脾胃有关,因此湿气的治疗与脾胃有很大的关联,夏季祛湿,最关键的是要健脾养胃、排寒祛湿。

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方便的调理方法那肯定就是食疗,食疗就是通过进食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慢慢驱除体内的寒湿。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种祛湿的中药,健脾祛湿的效果还不错,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祛湿“三宝”

1. 苍术

苍术性温,味苦、温,入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胸闷腹胀、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水肿、风湿痹痛,但是要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的人不宜食用。

推荐食疗方:苍术粥

食材:苍术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量

方法:将苍术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水煎取汁,再加入大米煮,大火煮成粥后,加入少许白糖,再煮一会即可。

2. 豆蔻

豆蔻性温,味辛。入肺、脾、胃经,能够行气温中,化湿止呕、开胃消食。可以用来治疗腹胀、食欲减退、呕吐、反胃等。不过阴虚血燥者不宜服用。

推荐食疗方:豆蔻馒头

食材:白豆蔻粉30克,面粉1 000克,酵面50克,砂糖少许

方法:先将面粉和酵面放入大碗中,加入温水和成面团,然后覆盖一层保鲜膜放置约2个小时,等到面发酵之后,加入适量的碱,再撒上豆蔻粉和适量白糖,均匀揉搓,做成馒头,放入蒸笼中大概蒸15分钟,蒸熟即可。

3. 薏苡仁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可以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排脓,解毒散结。 主要用来治疗脾虚泄泻、水肿、小便不顺畅、湿痹等疾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的人,以及孕妇要慎用。而且要注意。

推荐食疗方:赤小豆薏仁粥

食材:薏米仁、赤小豆、红枣、龙眼肉

方法:先将薏苡仁和赤小豆洗干净,浸泡一个晚上后,再将薏苡仁放入锅内,炒至微黄色,然后和赤小豆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沸,最后再加入红枣和龙眼肉,用小火慢煮,赤小豆煮软即可。

如果有对食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发私信给我。我这边整理了一套关于体质调理的食疗方手册,免费送给大家,非常适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2 阅读: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