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夺权上位之路(6):两次东征,统一广东,奠定北伐根基

搬砖人随谈 2024-12-30 11:52:28

东征缘起:内忧外患下的抉择

20 世纪 20 年,国内军阀割据,各方势力划地为王,混战不休。陈炯明,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将领,公然叛变,炮轰总统府,妄图将革命的火种掐灭,失败后,偏安一隅,窥视广州。而滇、桂军阀,表面归附革命政府,实则心怀异志,打着小算盘,掣肘、消耗革命力量,让广州政府政令不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如恶狼环伺,干涉中国内政,扶持亲外势力,千方百计打压革命力量。在这内忧外患的绝境之中,广州革命政府奋起反击,开启东征,为民主共和杀出了一条血路。

首次东征:黄埔新锐初露锋芒(一)陈炯明趁虚而动

陈炯明,这个被野心驱使的军阀,自1923年1月被驱逐出广州后,盘踞在东江一带,自恃潮汕地区资源丰富,惠州地势险要,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拥兵6万多人,时刻准备“反攻”广州。1924 年冬,孙中山先生应冯玉祥之邀,为共商国是、推动和平统一大业,毅然北上。这一走,广州革命政府顿失主心骨,局势变得微妙而危急。陈炯明瞅准这一空档,如恶狼般再度露出獠牙,自封 “救粤军总司令”,自潮汕分3路进袭广州。而广州革命政府,以滇军为左翼,以桂军为中路,以粤军为右翼,三路迎击陈炯明。

(二)连克重镇,以少胜多

右翼粤军总兵力万人左右,其中蒋介石的黄埔校军约3000人而已,1925 年 2 月 1 日,校军自长洲岛拔鞘而出,于4日起,先后拿下东莞、石龙、常平等地,出师告捷,蒋介石在10日遇“火车机坏,煤又不济”,闷坐常平车站候车时,作诗一首: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孤愤?为何这样说,因为蒋介石深知,滇军、桂军皆不可靠,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只能靠黄埔校军奋勇杀敌。

13日,东征右翼军兵临陈炯明的东江门户 —— 淡水城。14日,黄埔校军精心挑选105名官兵,组成 “奋勇队”,也就是敢死队。15 日5时,“奋勇队” 在炮兵、机枪和步兵的配合下,冒死冲锋登城,仅用半个小时,就率先撕开防线,于8时,大部队占领淡水城。

然而,战斗并未就此停歇。陈炯明的部将洪兆麟亲率 2 万余人增援,东征军凭借顽强斗志和灵活战术,成功将洪部击溃,并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占平山。攻占平山后,东征军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攻击惠州,然惠州难以攻克,一个是攻取海、陆丰,直捣敌人根据地,然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因为左中路滇、桂军阀的异心不作为,三路犄角之势已不存。蒋介石综合判定后,认为第一个选择难以取胜,恐徒自损耗兵力,即调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及警卫军吴铁城部进驻淡水守好后路,于27日攻克海、陆丰,并乘胜追击,于3月7日攻克潮安、汕头。

但陈炯明岂会善罢甘休?其麾下第 1 军军长林虎率部从紫金、五华抄袭右路军后方,企图与洪兆麟、叶举残部前后夹击,将东征军包饺子。右翼军察觉到危险后,迅速从揭阳、普宁回师迎击。3 月 13 日晨,校军教导第 1 团千余官兵在棉湖率先与林虎军遭遇,而右路军的左右两翼因各种原因尚未如期投入战斗,教导第 1 团面数倍于己的敌军,毫不退缩,顽强抵抗,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蒋介石亲临前线,鼓舞士气,指挥调度。

苦战至中午,得粤军第7旅增援,双方成对峙状态。战至下午 4 时许,教导第 2 团赶到,从敌侧背后发起进攻,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及警卫军亦到达战场,叛军腹背受敌,当晚便率残部夺路溃逃。棉湖一战,决定了首次东征的胜负,击溃了林虎叛军主力。而首次东征历时两月,以万余官兵打垮陈炯明主力3万多人,肃清了惠州城以外粤东的军阀势力,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次东征:巩固革命根基(一)叛军复燃,局势紧迫

棉湖之战后,杨希闵、刘震寰率部叛乱(首次东征的滇、桂军),妄图夺取广州,蒋介石统帅东征军回师平叛,于6月12日平定叛乱,广州革命政权彻底稳固,蒋介石得到又一任命——广州卫戍司令。凭借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的功绩,38岁蒋介石的“英雄”形象树立了起来,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后,其地位也上升到了军事委员会的八委员之一,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的核心人物。

与此同时,8月,广州国民政府内部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廖仲恺,这位坚定的革命志士、国民党左派领袖,惨遭反革命分子暗杀,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与斗争被瞬间激化,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争权夺利。

首次东征虽给予陈炯明沉重打击,却未能将其势力连根拔起。陈炯明残部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东江地区蛰伏下来,暗中与盘踞在南路的邓本殷相互勾结,并乘国民政府的内部斗争,企图反攻广州。为了彻底铲除陈炯明这一心腹大患,稳固广州革命根据地,实现孙中山先生统一两广、进而北伐中原的遗愿,国民政府决定再次挥师东征,开启了二次东征。

(二)兵分三路,统一广东

1925年9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将东征军主力分为三个纵队。

惠州,系东江门户,号称“南中国第一天险”,城高墙厚,四周环水,护城河宽阔且水深,城墙上堡垒林立,枪炮口密布,陈炯明在此部署了重兵把守,成为了二次东征路上最为惨烈、也最为关键的战场。1925 年 10 月 13 日,东征军火炮齐鸣,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惠州城垣,然当日未克,且双方均损失严重。14日下午2时,东征军再次发动总攻,于3时半,突破惠州城北门。

东征军攻克惠州后,乘胜东进,期间,由于蒋介石对敌情判断失误,险被叛军包围,于10月28日退驻羊高圩,后立即组织兵力反击,打败林虎部万余人,东征军继续长驱直入,于11月6日正式收复东江。在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派革命军同时南征高州、雷州、海南岛等地,于1926年2月攻克海南岛,结束南征,至此,广东置于国民政府掌控中,蒋介石也凭借这赫赫战功进入了国民党权力核心。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