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蒋介石的约10年民主革命生涯(1908-1918)

搬砖人随谈 2024-12-17 11:36:11

为什么要说蒋介石这约10 年的民主革命生涯,因为相对来说该期间蒋还算得上是一个民主革命者。1908 年是他加入同盟会的时间。1918 年是他直接指挥部队作战的时间。这 10 年是他成长起来的关键时间, 此后,他更多的不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攫取更高权力,满足自身利益,逐渐走向反革命道路。

第一战:辛亥革命爆发,参加杭州武装起义—胜(1911年11月)24岁

蒋自1908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一直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时蒋正在日本高田第13师团炮兵联队实习。为了回国参加革命,蒋同其他在日本的共120多名留学生主动离校或离队,于10月30日抵达上海,蒋一上岸即去拜访了陈其美。

陈其美鉴于蒋为浙江奉化人,又是其异姓兄弟,为加强杭州方面的革命势力,派蒋赴杭州参加起义。杭州的武装起义早已有所布置,蒋到后加入了敢死队,同时也参与敢死队组织管理,敢死队主要是配合策反后的杭州新军战斗,于11月4日午夜开始,5日即基本实现杭城全市光复。这次起义是成功的,是蒋的革命首战,开局不错,蒋被陈其美许诺为沪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

第二战:参与二次革命的讨袁之战,进攻江南制造局—败(1913年7月)26岁

杭州起义后,蒋的副师长位置还没怎么坐,蒋就被陈其美安排刺杀革命元勋陶成章,从这可以看出,蒋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为了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冲突,以及陈其美的个人权欲,甘当走狗,亲自枪杀革命元勋。

陶成章被刺后,舆论哗然,陈其美贼喊捉贼,做实表面文章,悬赏缉拿凶手,同时光复军和光复会敢死队员日夜侦查,与蒋共同作案的光复会叛徒王竹卿被处死。蒋深感众怒难犯,心中十分紧张,遂逃亡日本,并创办《军声杂志》,虽只办了四期,蒋在做编辑的同时,也发表了几篇军事政治论文,论述国内统一问题,研究巴尔干战争,指出要警惕俄、英、日对中国东北、蒙古和西藏的分裂阴谋等。

由于《军声杂志》办不下去,蒋于1913年春回国,陶成章案的余波还未消散,蒋只能躲在奉化老家。1913年3月,袁世凯杀害宋教仁,并调兵遣将开始对付革命党人,相互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革命党人不得不准备反击,陶成章案也逐渐被遗忘,蒋遂前往上海参加武装讨袁。

7月18日,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发布《讨袁宣言》,陈其美采纳蒋的意见,只要攻占了江南制造局,整个上海将不战而下。在和平取得江南制造局无望的情况下,于7月22日开始进攻,30日被迫退到闸北,后撤至吴淞、宝山一带,直至8月13日红十字会出面调停,二次革命上海的讨袁运动宣告失败,蒋亦不自安,于9月1日前往日本长崎。

第三战:未及发动即被扼杀的上海起义—败(1914年5月)27岁

1914年5月,蒋受孙中山、陈其美指示回上海发动武装起义,他在上海小沙渡设立司令部组织部署,计划兵分三路进攻。计划刚定,就被新升任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发现,被捕多人,蒋幸好在被搜查时不在司令部而逃脱一劫,6月15日,袁世凯还专门发布命令,说“此次谋乱,系蒋介石代表孙文主持一切”,要求各地抓捕。

之后,蒋前往东北筹划革命,但条件较差,未能发动。

9月,蒋被派协助范鸿仙上海革命,但从日本出发未及上海,范鸿仙即被刺杀。后往返于日本和上海之间。

第四战:参加肇和军舰起义—败(1915年12月)28岁

1915年10月中旬,蒋参与刺杀郑汝成的策划工作,11月10日,刺杀成功,后积极部署新的武装起义。

由于上海江南制造局的起义失败一大重要原因是海军,为积极做好海军方面的工作,消除陆军的后顾之忧,计划策动肇和军舰起义。蒋制定了三套方案,但行动被袁世凯察觉,遂命令肇和军舰12月6日开赴广东,他们不得不提前到12月5日下午4时起义,但由于仓促起事,步调不一,配合不密,以失败而告终。

第五战:参与护国战争,再次发动上海起义—败(1916年4月)29岁

肇和军舰起义虽然失败,但震动很大,云南蔡锷于1915年12月25日举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陈其美和上海的革命党人,当然也包括蒋,欢欣鼓舞,决定再次发动起义。原计划1916年4月12日午夜发难,约定以号炮为信,然12日晚突降大雨,号炮无法点燃,遂未发动,后13、14日晚上又连续两次发动,均因仓促起事,事先联络不密,缺乏配合,起义未成。

第六战:参与护国战争,发动江阴要塞起义—败(1916年4月)

由于上海的连续三次起义未成,革命党人杨虎自告奋勇,称其可联络最近的江阴要塞驻军反正,他们表示同意,杨虎和蒋遂于1916年4月16日,带人奔赴江阴要塞,一到即发动士兵起义,守军旅长闻风而逃,参谋长萧先礼举枪投诚,江阴城区亦宣告独立。

江阴要塞起义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调军镇压,在大军压境下,萧先礼动摇,叛变投敌,并扣留蒋,幸亏有两个士兵引导他逃出,江阴要塞起义仅五天即告失败。

失败后不久,陈其美于5月18日被阴谋刺杀,此后,上海革命活动一时陷于停顿状态。

第七战:参与护法运动,任职粤军,转战闽西—先胜后和(1918年12月)31岁

陈其美被杀后,蒋任山东讨袁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处长,协助许崇智整顿军队,于1916年8月离开。期间,1917年7月,孙中山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举起护法旗帜,于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于11月成立粤军开启护法战争。直至1918年3月,蒋被任命为粤军的作战科主任,才重新进入革命军旅,开始他的粤军生涯。

此时,粤军正积极准备向福建的北洋军发动攻击,4月11日,蒋参加了进攻福建的计划会议,拟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提出粤军第一期作战。5月10日,粤军初战告捷,但此时护法军政府公开分裂,排挤打击孙中山,孙于5月21日离开广州。

蒋于7月9日拟定了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但出师不利,丢失大埔,陈炯明令蒋亲赴前线指挥,夺回了大埔,这得到了陈炯明的赏识,于9月组建1000余人的粤军第二支队,蒋被任命为支队司令,他有了一支由他自己指挥的军队。

蒋率领部队自11月19日北上,半个多月时间挺近700里,占领福建永泰和台口,台口距福州60里,但此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列强干涉中国事务,加之段祺瑞操纵国会选举暴露下台,新任大总统徐世昌呼吁南北停战。蒋在12月7日接到陈炯明停战命令,在永泰休整时,于12月15日被公然破坏停战协定的福建督军李厚基突然攻击,被迫撤退,永泰得而复失。

永泰战役后,蒋回到漳州的粤军总司令部,因南北停战,他在军中感到无事可做,于1919年3月请假回上海,此后两年,蒋在粤军、上海、奉化老家三地间七上七下,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和老家度过,粤军停留时间加起来才3个月左右。可见,蒋的革命思想开始混乱,行动迟疑,革命意志在发生变化,也许他也在思考今后的道路,总之后面的蒋逐渐走向反革命的道路,逐渐为了个人,去攫取更大的权力,一个相对纯粹的民主革命者在逐渐逝去。

内容来源详见《蒋介石全传》。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