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了蒋介石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是非常坎坷的,屡败屡战,成就并不高,在1919年永泰战役后,国内军阀间达成短暂和平,蒋介石于1920-1921两年间长期往返于粤军、上海、浙江奉化老家间,到职粤军时间颇少累计仅3个月左右,由于以下原因,革命前路不明,导致他的革命思想更加不稳定,行动迟缓。
1918年的军阀割据图
原因1:革命力量薄弱。自孙中山1918年5 月辞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和总裁职务后,广东被西南军阀控制,粤军仅有闽南漳州周围小块根据地,且随时可能被攻占,作为领袖的孙中山也退居上海从事革命理论研究。
原因2:粤军内部矛盾重重。粤军主要将领陈炯明、邓铿、许崇智间存在严重分歧,陈炯明拉帮结派,个人权欲甚重,有典型的军阀特点,且邓铿后为陈炯明所杀。蒋介石在粤军若有所作为不免可能陷于其中,并面临生命危险。
原因3:身体和家庭原因。蒋介石母亲1920年开始生病,蒋照顾了约4个多月,1921年6月其母亲过世,为母亲办丧事又用时3个月左右。蒋介石1920年1月开始患眼病,4月患神经痛,后住院治疗,6月中旬才出院。
原因4:革命意志不坚定。他很难与人共事,易怒,听不得不同意见。
故两年间,蒋七上七下粤军、上海、老家之间。
第一次:1920年4月8日,蒋在漳州粤军司令部住了四天,参加了军事会议,就不辞而别。
第二次:1920年7月8日,蒋南下福建,在厦门鼓浪屿别墅读书疗养,很少到司令部,即使去了也是白天处理事情,晚上回厦门。特别是粤军8月12日召开誓师大会讨伐桂系军阀,而蒋8月11日就回老家了。
第三次:1920年9月30日,在讨伐桂系军阀期间,蒋被任命为粤军第二军参谋长,军中地位大大提高,仅次于陈炯明、邓铿、许崇智,同时桂系军阀在广东四面楚歌、面临崩溃、胜利在望,他才南下广东,参加对右翼粤军的指挥,且战斗节节胜利。10月29日,孙中山写信给蒋,夸奖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以期防范蒋旧病复发而擅离职守。但蒋还是在11月5日因为一点小事而悄然离粤。
1920年第一次粤桂战争后
第四次:1920年11月,粤军进占广州,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在百废待兴,急需用人之际,孙中山致电蒋介石,戴季陶亲赴浙江奉化动员他,蒋还与戴大吵一架,后戴季陶写信给他,提醒蒋介石,当今革命形势大好,有蒋无蒋,革命必然成功,“劝兄赴粤,虽属为公,亦有一半系为兄个人打算”。蒋不知是为公还是为私,于1921年2月初南下广州。但蒋赴粤一看,粤军内部仍是矛盾重重,愈演愈烈,于2月18日再回浙江老家了。
第五次:1921年5月10日,蒋在孙中山、胡汉民、陈炯明、许崇智等函电希望下再次南下广州。5月24日,蒋做了一个恶梦,梦见“雪满山原,一白无际”,他认为是母亲生病的凶兆,遂回归浙江,半个多月后,其母真于6月14日病逝。
第六次:1921年9月13日,蒋在为母亲办完丧事后第六次南下广州,此时第二次粤桂战争(蒋办丧事期间发生)即将结束,于9月26日,彻底消灭旧桂系军阀,两广统一,但陈炯明拥兵自重,公开对抗孙中山,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蒋遂于9月底悄然离开。
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后
第七次:自蒋9月底回浙后,孙中山已决定出师北伐,10月8日国会通过,12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并不断致电蒋介石参加北伐。蒋介石母亲的葬礼,孙中山亲撰祭文,派陈果夫代表参加祭奠,给予很高礼遇,同时,孙中山北伐令下达后,革命形势迅速高涨,蒋介石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北伐正好可发挥他的军事才能。
这次,蒋介石终于下定了决心,南下追随孙中山,挥师北伐,他将两个妻子毛氏和姚氏作了安排,为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分了家产,留下手书,于1922年1月18日抵达桂林北伐大本营向孙中山报到,进入民主革命新的阶段,也是夺权上位,走上权力巅峰的开始!
内容详见《蒋介石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