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V轰炸机所采用的技术上,普遍认为勇士是最保守的、火神是最激进的,勇士的保守为自己换来了最快的研制进度,火神的激进也为自己换来了最出彩的作战表现,相比之下,胜利者的中庸也为自己换来了最长的服役时间,虽然大部分时间里是作为加油机的存在,但也总算是占了一头。当然和另外两个V比起来,胜利者可能还是最符合英国“V级”轰炸机命名本意的那一个。
Victor “胜利者”轰炸机
但能服役这么久,并不是因为胜利者是3V轰炸机里最年轻的一个,其实胜利者只比火神晚一年首飞,进入服役也只晚了X年,实际上“年轻”不了多少。在马岛战争中,为了保障火神轰炸一次需要出动10多架胜利者,对英军而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幕后英雄”,但也正因此,后者的出动架次和总飞行时间都远比火神多得多,这也导致机队整体寿命消耗过快,为了补上这个缺,也只好委屈出了风头的火神改装一下顶个班。
“胜利者”为“胜利者”加油
胜利者的颜值在3个V里面,恐怕也是最拿不出手的那一个。虽然都是翼根进气,但相比勇士的四个椭圆和火神的两个长条,胜利者的进气道尤其显得巨大,从正面看好像一条缩着脑袋、耸着肩膀、撅着屁股,鳃还长在肩膀上的尖嘴怪鱼、然后从侧面看则显得更像,墨林一度觉得应该把“吸血鬼”这个称呼从德·哈维兰的那架小战斗机上换过来。但如果从上面或下面看,倒是能感觉出胜利者两种前缘后掠角的宽大机翼所带来的巨大张力,这种感觉在起飞或着陆时更加明显。
“胜利者”轰炸机
“吸血鬼”战斗机
这样看起来还是很震撼的
不好看的除了进气口,还有相比起来极不协调的前机身。一般轰炸机最粗的部分往往是弹舱,但“胜利者”的机头因为不仅要容纳前起落架,还加了一具H2S机载地面目标扫描和指示雷达,同时老式的轰炸瞄准具也没有取消。与此同时,胜利者的弹舱比勇士和火神都要大,因此可以携带更多或更重的弹药,像1枚重达10000公斤或2枚5400公斤的“高脚柜”地震炸弹,普通450公斤(1000磅)炸弹一次可以挂载48枚,当然一开始最主要的还是核炸弹,因此胜利者也和其他2V一样,早先都使用的白色防辐射涂装。
载弹量比较大
经典白色涂装
上图中的这具巨大的着陆减速伞也是胜利者独有,这具减速伞除了帮助着陆,有时候也能用在其他地方。一位为“蓝钢”核导弹进行惯导测试的工程师曾在自己的书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一次测试导弹的飞行中,由于胜利者的空速指示器出现故障,飞机在14000米高度飞行时因迎角过大进入失速尾旋状态,飞行员在情急之下放出了减速伞,减速伞的阻力使得飞机快速恢复到机头朝下的俯冲,最终在5000米高度退出。据这位工程师记载,整个俯冲过程只持续了20秒,但真要这样算起来,这架胜利者在这次俯冲中的垂直速度都高达450米/秒,这怎么算都已经突破音障了,所以真实性其实值得怀疑,但毕竟也是人家的亲身历险,咱也不好说啥。
这货要能超音速也是个奇迹
因为考虑到遭到大规模核打击时无法提供有效指挥和协同,因此胜利者作战模式是建立在完全独立的基础上,机组将在没有任何外部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平时的训练中特意加强了团队配合意识,每个胜利者的机组一般会一起服役至少5年,地面保障团队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机组必须配合默契
后期胜利者面临的同样问题是地空导弹的出现和成熟,因此也相应发展了低空高速突防的战术,但后来由于空地导弹的出现而降低了战备要求,因而胜利者担任核轰炸机的角色时间实际不长。与此同时,在常规作战中皇家空军对加油机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因此大量胜利者都被改装为加油机,为后来火神轰炸马岛创造了条件。每次火神出动轰炸马岛,所消耗的加上加油机本身消耗的,一共要用掉将近500万升燃油。
“胜利者”加油机
海湾战争时勇士和火神都已经退役,胜利者的轰炸型也已经全部退役,但胜利者加油机作为最后一V,共有8架参战,为“狂风”等飞机提供空中加油。海湾战争后不久,剩余的胜利者于1993年即宣告退役,从此3V轰炸机彻底退出了历史天空。
博物馆里的“胜利者”加油机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呗
胜者利,火神,猎迷
其实我觉得挺好看的
二战后一段时间英国人就像偏执狂,飞机越早越丑,单偏偏丑的有味道[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