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DROP Edge ANC Wireless Headphones - TDS REVIEW
スイゲツアメ Edge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MOONDROP Edge Singer: IV (Recommend)
MOONDROP Edge: V (Excellent)
这是水月雨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四十四、第四十五个产品。
《歌手》的联名头戴耳机算是去年相当让我意外的水月雨联名产品,毕竟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月雨的各种联名都是与各种 ACG 或者科幻 IP 合作的。不过我也是上市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听到它,可见销售热度还是不低的。当时我好奇的是为什么那个联名产品的英文名字叫做 Edge Singer,这个 Edge 从何而来。现在可以解答这个疑问了,果然有一台常规量贩的产品等着呢。本文将主要围绕着 Edge 这个量贩新款产品进行分享,并且加入《歌手》联名耳机与 Edge 在外观和声音表现上的区别分析。下文中,我们将用 Edge 和歌手限定来分别称呼这两款耳机,共通点将称作“Edge 系列”。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Edge 系列的两个型号包装体积都相对比较大,歌手限定采用了米白色为主要配色加上一些金色线条,与耳机面板的图案有所呼应。Edge 本身则是延续了水月雨一贯的二次元封套,线稿的精细程度相当高,对于耳机本体的突出程度也足够高。

耳机在盒内有开模的海绵固定,抗震能力不错。内部配件包含一条 USB-C to USB-A 充电线以及一个收纳袋。收纳袋为皮质,相当厚实,这段时间频繁带出去使用也没有易破损的问题,相对还是耐用的。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Edge 系列两个型号合起来是有四种配色的,分别是 Edge 的灰色与白色以及歌手限定的黑色与白色。我们展示的是灰色 Edge 以及白色歌手限定。Edge 的灰色实际观感一体性相当高,作为四种配色里唯一一个深灰色支架的款式,看上去比较低调。剩余三种配色都是香槟金支架。两种白色之间的区别也比较大,歌手限定的白色观感更冷,Edge 的白色则更加类似米白。

耳机的基本形态就是比较紧凑的包耳式,腔体贴合耳朵形状做了一定程度的角度倾斜。歌手限定的表面覆盖了类肤质涂层,相对来说手感是不错的,不过经年累月之后会不会老化就很难说了。Edge 则是磨砂烤漆,表面也有一种类肤的质感,但是耐久度应该会更高。

支架和关节为全金属,这点好评,对于长期的耐用性有一定考量。不过旋转关节的时候会有轻微的异响,且我手上的 Edge 与歌手限定的转轴阻尼并非一致,或许是两个型号之间做出了一些调整吧…… 佩戴好之后摇头之类的动作倒是不会产生异响问题。Edge 系列均支持折叠和平摊,可以收纳到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内。

头梁表面覆盖了一层织物,比较耐脏,内侧的海绵较为厚实。得益于整体的轻量化,佩戴下来头顶的压力并不算明显。耳罩为卡扣固定设计,厚度足够,有一定的慢回弹性。

单元没有进行侧置,不过由于支架部分有足够的旋转余量,加上比较厚实的耳罩,除非是招风耳,Edge 系列的佩戴都还是比较不错的。在小头围人群佩戴或者戴眼镜人群佩戴时也能有不错的包裹感。两侧的耳压适中。头梁两侧可拉伸长度为 2.5cm 左右,对于大头围的兼容性尚可。

腔体表面的开孔主要是一些麦克风开孔和腔体顶部的低频导向结构,这是封闭头戴近些年比较常见的了,就不多赘述。由于包裹感比较强,在佩戴的时候偶尔会出现膜片咔哒声,属于正常情况。Edge 系列有独立的声学腔体,相较于传统的无线降噪头戴来说声学结构更加接近于传统封闭头戴耳机,不全靠 DSP 来保障声音表现,音色自然度也会高一些。

Edge 系列的操作全部依靠右侧腔体的物理按键,从后往前以此为降噪切换、音量减、播放控制、音量加,逻辑没什么问题。四个按键的手感比较一致,键程较短但是按压反馈明确。播放控制与音量调节按键表面有专门的盲操设计,只是按键相对于腔体是基本相平的,所以初次上手还是得摸索一下。语音提示的响度和清晰度依然延续了水月雨蓝牙产品的良好表现。

作为水月雨蓝牙产品,它也依然支持自家的 Moondrop Link app。在 Link app 上,你对于 Moca 可以进行操作自定义、降噪切换、编解码器切换、声音模式调节等功能,也依然可以固件更新操作和增益调节。
降噪/通透/通话 | ANC, Transparecy & CallEdge 系列均搭载了四颗麦克风用于降噪,相较于歌手限定,Edge 的麦克风灵敏度会更高一些。实际的降噪感知方面,Edge 的降噪深度表现在同价位算是还不错的,且有着不错的呃频宽覆盖。Edge 的被动隔音其实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对于一些低频噪音的隔离并不算很好,这也与低频导向结构的开放性有一定关系。相较于降噪关闭时的纯被动状态,Edge 的主动降噪对于稳定的低频噪音还是有明显的抑制的,在降噪金字塔中大概是 Headband Fine Level 中上水平的样子。不过频宽覆盖良好,对于一些人声中低音部分也有可闻的抑制作用。综合来看在这个价位其实还不错,500 元内算是能列到第一梯队中,不过乍一听上去可能深度并不像 Sonoflow Pro、W830NB 这种给人的感觉突出,频宽则不逊于这俩。另外,降噪开启之后的底噪非常低,这点好评。耳压控制得也不错,不会有明显的负压感。

抗风噪方面,尽管没有单独的抗风噪模式,Edge 的风噪抑制能力还是不错的,相较于同价位大多数竞品有着更低的风噪影响。
通透模式开启之后,Edge 的环境音自然度还是不错的,对于中高频的环境音还原大体上不会让你觉得偏闷,不过低频会稍微有一定压制感,中高频有轻微的增益,对于语音的可用性有帮助。总体的自然度表现在这个价位没什么问题,但是跟第一梯队的自然度显然有差距。对话过程中自己的语音听上去也还是略闷,需要注意。
通话方面,Edge 支持左右双麦克风的波束成形,在运营商环境进行通话,基本上能够有不错的收音能力,清晰度还可以,但是响度稍有欠缺。在环境噪音复杂的环境中会出现一些影响通话主体清晰度的情况,这个表现跟自家旗舰真无线系列比起来会略有不足。

总体来说,Edge 在三百余元的价位上有着高于价位平均水平的降噪综合能力,降噪频宽和耳压控制表现突出,抗风噪和通透的两项表现也高于平均。尽管 Edge Singer 当时在展会上给我的印象是降噪其实并不算优秀,但是长时间多场景尝试之后,基本的表现还是在 500 元内可以轻松立足的。通话响度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调得再激进一点。综合来看,Edge 系列可以进入 TDS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 Headband Fine Level,距离旗舰们还有明显距离,同价位则属不错。
信号与续航 | Connection & Battery信号稳定性方面,作为搭载 LDAC 的设备,我们依然对于它在两种模式下的信号进行了主观测试。
信号优先/最佳效果模式连接标准测试设备 Xperia 5 III 的状态下,无论 WLAN 关闭还是开启的情况下,卡顿丢包都基本不会出现。距离三米且隔承重墙的状态下也不会有卡顿的明显增加。作为头戴耳机,它的 LDAC 基础信号表现无需特别担心。
设备不变,切换至音质优先模式。在信号非密集区域也能有不错的稳定性,在信号密集区域也仅在距离稍远的时候才出现卡顿,在开启 WLAN 的状态下变化不算明显。在隔墙、开启 WLAN 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卡顿和丢包会开始影响连贯性。

切换到 AAC 之后,无论 WLAN 开启与否,Xperia 5 III 与 iPhone 14 的测试结果都是足够稳定的,也能在保持相当距离的情况下确保信号流畅。
总体上来说,Edge 系列的信号质量还是不错的,相较于 LDAC TWS 普遍在开启音质优先之后的表现来说,更大的腔体空间能够塞得下更大尺寸的天线,对于信号的提升是显著的。日常使用或是非信号密集区域通勤时也可以考虑开启 LDAC 音质优先,但是没有那么高要求的话,信号优先/最佳效果即可。
延迟方面,我没找到单独的游戏模式开关,默认以 LDAC 编解码器连接 Xperia 5 III,进行流媒体视频和本地视频观看,它的延迟大概控制在正常语速半个字左右的程度。它也支持双设备连接。
续航方面,官方宣称 Edge 可以实现 48h 的连续播放时长,虽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WA-V1 的 120h 相比差一些,但是也完全够用了。充电时间 1.5h 左右即可充满。头戴耳机这里就不进行标准流程测试了…… 它也支持充电 5 分钟续航 4h 的应急补电,基本上刷牙洗脸的功夫,就充进去够一天通勤用的电量了。充电测试方面,Edge 对于 PD 充电支持正常,标称额定输入为 5V / 1A,实际测试稳定在 2.2~2.6W 之间。
扬声器、编解码器与声音模式 | Driver, Codec & Sound ModesEdge 系列搭载了直径为 40mm 的镀铍球顶复合振膜动圈单元,悬边为柔性材质,没有保留有线模式是比较可惜的。

在 MOONDROP Link app 里,你依然可以对声音进行调整,它内置了三档增益、五种预设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五种声音模式之间的不同。
Extra Bass:实际上低频增益并不会让你觉得很轰头,至少就最近几代的 Extra Bass 型号普遍默认低频厚度都是要比 Edge 的这个模式更多的。中低频听上去饱满度有所提高,对于一些电子音乐的表现有明显进步。中高频的特性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Country Style:首先这个调音的声压是默认比其他几种都要更加大的,在调节至相近的声压值后,声音的动态是这五种模式里表现较为不错的一个。人声的结像更加饱满一些,听上去中频有一些拱起。
Old Studio Style:人声稍微拉远一些,听上去整体像是罩了一层薄纱,空间感也在横向显得似乎能拉开一些,实际却并非如此。所谓 Old Studio,其实我认为更多地是想表现出那种动态不算突出的音响呈现出的音色。
Violin Solo:声压同样要默认比其他更大,中高频的增益明显,明亮感增加了很多,Clap 之类的音色也有所拉近增强。按照名字来说似乎是适合小提琴独奏的表现,的确单论“抓耳程度”是要更甚的,只是耐听程度降低了。人声也会更近、更贴脸。
我个人的喜好排名大概是:Country Style > Standard ≈ Extra Bass > Old Studio Style > Violin Solo。

歌手限定还有一些其他的调音选项,直接使用经典耳机型号指代,不过只是印象上的相似度,并不意味着完全拟真,可以尝试一下。我个人建议尝试 Legendary R10 和 Admired T301 这两个选项。
两款耳机支持的编解码器均为 SBC / AAC / LDAC,作为三四百块的降噪头戴,给的是足够的,结合相较于 TWS 耳机更好的信号质量,你可以放心使用 Edge 的 LDAC 来作为主要聆听设置。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Edge:LDAC 信号优先,高增益,Balance 调音。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不算强。弹性不错,下潜能力在低价位蓝牙头戴里属于断层领先。收放速度稍快,保留有轻微的残响。氛围烘托有轻微的晕染感,浓郁程度较低。Edge 的低频大体上是比较快速、干净的,保持了“水式调音”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加入了一些活跃感。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位置稍近,口型大小跟标准差不太多,有轻度的贴脸感。Edge 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基本上有所平衡,厚度不算高,线条有轻度的突出,总体上是比较适中的状态。Edge 对于男女声之间的偏向性不算明显,大体上有着相近的适应能力,普遍适合声线细腻程度较高的类型,对于大部分非过分粗厚的人声都有着出色的表现。颗粒感保留得不算多,顺滑程度较高。音色渲染程度不算高,仅在中上盘有一些小调整,基本上的准确度是有的。相较于这价位大多数蓝牙头戴,它的音色准确度会更高一些。音色听上去基本上是比较中性的,稍微有点明亮感。喉音位置比标准稍高一些,气声的比例合适,但是一些气声细节稍有突出。齿音有所打磨,大多数歌曲能够在通透程度足够的情况下齿音不过于凸显。

乐器方面,Edge 同样基本上能够在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之间平衡。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厚度不算高,音色在中上盘有轻微的增亮,扎实程度还可以,拉拨弦细节的量在这价位显然是比较充足的。大提琴的形体感,音色听上去会有点硬。铜管类的气势感表现中规中矩,需要亮度的小号等则有着足够的亮感。木管类的空气感稍有增强。乐器的泛音量适中,听上去自然度尚可。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适中,Snare 收得比较快,镲片类的亮度稍高,刺激感则不至于过于明显。
高频的亮度适中稍偏亮一点,不过是整体的增益稍多一点而非有特别突出的尖峰。极高频有一些信息量,延伸能力在五百元以内的蓝牙头戴里显然是第一档水平,滚降听上去稍早一点,但是并不快。
Edge 呈现的声场是一个规模不算大的状态,横纵的距离基本上是比较接近的,但是都比较贴近。声音的“高度感”不会特别拉高,只是跟横纵向类似,这让它的空间感听上去比较规矩。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良好,整体感没有明显缺乏。解析能力其实并不逊于千元级主流水平,有轻度的解析感突出。动态表现适中,瞬态出色。

Edge Singer:LDAC 信号优先,高增益,Standard 调音。
相较于 Edge,歌手限定的声音要更加“保守”一些。按照水月雨自己的说法,这种风格是为了“华语流行音乐精调”。简单地来说,默认模式下听上去速度缓慢一些,中低频的氛围感浓重程度增加。人声的厚度稍有增加,质感优先于线条,的确对于大众熟知的部分华语流行会有着更加厚实、饱满的中低频表现。音色总体更加偏暖一点。高频的亮度也不会突出多少。歌手限定在聆听一些近两年的欧美流行时偶尔还会有轻度的轰头感,这也与它默认调音的不同有关。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总体来说,Edge 和 Edge Singer 歌手限定款都在这个价位是不错的东西,我个人更加喜欢 Edge 的几种默认调音,且降噪调得也更好一些,加上我对于类肤质涂层以及《歌手》这个 IP 其实并不是特别感冒,所以 Edge 的评分会适当略高一点。Edge 应该会作为我们这个价位的首选蓝牙头戴之一来进行推荐,对于声音表现和轻量化佩戴有所看重的消费者可以盲选,降噪的表现也并不会比类似价位一些主打降噪的型号有明显差距。
KingTsui, TDS Studio.
Jan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