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12】文立——故国落叶入江蜀

米多知道 2025-02-19 06:50:33

泰始五年秋·洛阳

案头烛火在秋风中摇曳,文立握着笔管的手顿了顿,墨迹在绢帛上洇开一点青痕。窗外银杏叶簌簌而落,金黄的扇形叶片让他想起锦官城太学里的那株老树。

"谯周先生当年说'为学当如春起之苗',可这苗终究要生在晋室的土壤里了。"他对着虚空喃喃,铜灯台上跳动的火苗里,渐渐浮出建兴十二年的蜀中春日。

建兴十二年春·成都(回忆)

"广休(文立的表字),你来说说《毛诗·大雅》的微言大义。"谯周的声音惊醒了盯着窗外银杏出神的少年。文立慌忙起身,竹简在案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满堂哄笑中,李密悄悄将写满批注的帛书推过来。文立瞥见那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突然福至心灵:"学生以为,正如诸葛丞相《出师表》所言'汉室倾颓,奸臣窃命',这《文王》篇正是教我等不忘..."

谯周抚掌而笑时,檐角铜铃正被春风撞得叮咚作响。二十六岁的费祎恰从廊下经过,听见少年清越的声音穿透满庭飞花:"好个'周爰咨诹'!此子当为蜀中颜回。"

炎兴元年冬·成都(回忆)

宫墙外的厮杀声穿透重重帷幕时,文立正在尚书台整理最后一批户籍册。陈寿撞开门扉,发冠歪斜地挂着半片残叶:"邓艾已过绵竹!"

他们跟着逃难的人群涌向少城,文立回头望见昭烈庙的鸱吻在浓烟中折断。满街都是倾倒的"克复中原"旗幡,陈寿突然拽住他衣袖:"你看!"

宫门处蹒跚着走出一列白衣素服的宦官,最前头的老者捧着传国玺,霜白的头颅低垂如秋后芦苇。文立感觉有温热的液体划过脸颊,才发现自己咬破了嘴唇。

"记下来。"他哑着嗓子扯下半幅衣襟,就着血渍写道:"冬十一月汉祚终焉。"陈寿解下腰间酒囊浇在绢帛上,血色在烈酒中晕成淡红的雾。

泰始五年冬·洛阳宫

"臣闻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文立的声音在太极殿回荡,他能感觉到背后诸臣探究的目光如芒在背,"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统徙中畿,宜见叙用,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倾东吴士人之望。..."

司马炎突然抬手,冕旒玉藻相击的脆响打断了他的陈述。年轻的皇帝俯身向前,冕服上的日月纹章在晨光中流转:"文卿可知,昨日吴使送来陆抗的书信?"

文立持笏的手微微发颤,额角渗出冷汗。他想起月前收到的李密来信,那个宁肯辞官也要奉养祖母的同窗在信中说:"晋室新立,兄台此举恐招物议。"

"臣...臣只知陛下有容四海之量。"他终于抬起头,正看见司马炎唇角转瞬即逝的笑意。

咸宁五年冬·洛阳卫尉府

文立躺在青绫帐中,手指摩挲着早已褪色的蜀锦枕囊。这是三十年前费祎赠他的及冠礼,金线绣的"克复中原"四字已磨损得只剩轮廓。太医令第五次将艾绒按在他腕间,却再触不到寸口脉的跳动。

"取...取我梁州舆图来。"他突然撑起身子,惊得案头药盏翻倒,褐色的汤汁在青砖地上漫成益州轮廓。侍中王衍慌忙捧来羊皮地图,却见枯瘦的手指径直点向白帝城方位:"此处当增戍卫..."话音戛然而止,半幅舆图被攥出深深皱痕。

寅时三刻,太极殿的晨钟惊起寒鸦。当值的散骑侍郎看见晋武帝赤足奔出寝殿,玄色中衣的系带在夜风中飘散如幡。帝王掌心还沾着批阅伐吴诏书的朱砂,此刻按却在逐渐冰冷的臣子额前。

七日后·蜀道

咸宁末年,文立卒。晋武帝知他素怀蜀汉之情,乃送葬于蜀。

八百虎贲执素幡开道,青铜轊车载着楠木棺椁碾过金牛道残雪。沿途驿亭皆设醴酒,汉中老卒跪在道旁高举当年文立签发的军饷木牍。行至剑阁,守将特意开启正门,十二面蜀锦制成的"汉"字旧旗突然自雉堞垂下——这是陈寿星夜兼程送来的特殊葬仪。

"卫尉文立归矣!"

当灵柩临江靠岸时,忠县的橘农看见三十艘蒙冲斗舰降下晋字旗,全部改悬季汉时期的赤帜。晋武帝特许动用的五时副车中,特意添置了诸葛连弩和铸铁蒺藜——皆是当年文立在尚书台改良的军械。

棺椁入土那日,巴郡太守奉命开启武库,将封存二十三年的景耀历法甲胄分发给送葬卫队。夕阳下,那些刻着"汉"字的铜札甲在长江畔连成金色波涛,仿佛章武元年的白帝城又回到了人间。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