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5】何祗——蜀汉肱骨的传奇人生

米多知道 2025-02-16 06:56:32
年少成名

建兴年间的一个清晨,寒风凛冽。蜀郡城外的小巷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正在清扫街道。他的名字叫何祗,字君肃。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全靠帮人打杂维持生计。

"小友,赵直说你骨骼清奇,眉目如画,将来一定有所作为,他向我推荐你,不过你既然读过书,为何甘愿做这等粗活?"

一声浑厚的问话传来。何祗抬头,只见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此人正是时任蜀郡太守的杨洪。

"回大人的话,小人虽然读过一些书,但无依无靠,只能靠劳作糊口。"

"好!"杨洪拊掌大笑:"难得你这般谦逊。明日便来我府上做门下书佐如何?"

就这样,何祗的命运迎来了转折点。在杨洪府邸,他博览群书,勤学苦练。很快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无论是文案拟写还是政务处理,无不妥帖周到。

初露锋芒

数年后,何祗已升任督军从事。这日,他正在府衙批阅公文。突然听说丞相诸葛亮要来视察监狱。

"完了!"何祗心中一紧。这几日因公务繁忙,确实有些懈怠。若被诸葛亮查出什么纰漏...

夜幕降临后,何祗悄悄来到牢房。他命人点燃灯笼,仔细查看每一间牢房。犯人们见到这位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太守亲自巡视,都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大人,您为何亲自来此?"一名小吏凑上来问道。

"唉,诸葛亮素来执法严苛。我若不做好准备,怕是要吃大亏了。"何祗低声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何祗连忙收起案卷,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智对诸葛

次日清晨,诸葛亮果然带着一队人马来到广汉郡。他径直走进牢房,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何太守!"诸葛亮的声音冷冰冰的:"这些犯人的案卷呢?"

何祗微微一笑:"丞相早安。案卷都在这里,请您过目。"

说罢,他将早已熟记于心的案情一一说出。从犯人姓名到作案经过,甚至连一些细微的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诸葛亮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走到何祗面前,意味深长地说:"君肃啊,你可知道我昨日为何突然来此?"

"微臣愚钝,还请丞相明示。"

"我是来查你的!"诸葛亮哈哈大笑:"你深夜来看犯人一事,已被我暗中知晓。若非你勤勉尽责,恐怕早已被革职查办了。"

两县知音

何祗的表现让诸葛亮刮目相看。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成都令。然而就在此时,郫县又出现了空缺。

"一人兼管两县?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面对众人的质疑,何祗只是淡淡一笑。

成都与郫县相邻,两地百姓往来频繁。何祗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便在衙门外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听政台"。每天清晨,他都会坐在台上听取百姓诉冤。

"大人!"一个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来:"我家邻居张某欠了我十贯钱,至今未还..."

"老丈请回吧。"何祗微笑着摆手:"待会儿你再来说一遍,我记下来了。"

众人皆以为他不过是客套之词。却不料到了午后,何祗竟将所有案件倒背如流,并给出了公正的判决。

汶山平叛

建兴十年春,汶山郡蛮夷叛乱的消息传来。诸葛亮眉头紧锁:"此地山势险峻,民风剽悍。若不能速战速决..."

"丞相!"何祗上前一步:"我愿往!"

经过三个月的激战,叛军终于被平定。然而就在班师回朝之际,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大人!"一名士兵气喘吁吁地跑来:"不好了!一队叛军余孽偷袭了粮草辎重!"

何祗脸色一变:"传令下去!全军戒备!"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何府君!我们是来投降的!"

原来这群叛军正是当年何祗在汶山时管辖的部族。他们听说何祗回来了,纷纷放下武器。

"你们为何反叛?"何祗皱眉问道。

"我们不是反叛!是..."为首的老者跪倒在地:"我们听说何府君要调离此地,这才..."

话未说完,老者已是老泪纵横。

忠其一生

建兴十二年冬,何祗病逝于犍为太守任上。临终前,他将《平蛮九策》给了新任犍为太守王离,并说道:

"替我转达,臣一生尽忠大汉,唯愿丞相能北伐成功..."

王离含泪点头:"君肃啊,你放心去吧。丞相定不负你一片丹心..."

消息传回成都,百姓们无不痛哭流涕。他们自发为这位清廉爱民的好官送行。

(下一篇连接新任犍为太守王离故事)

结语诗:

寒门崛起遇知音, 青云直上展雄心。

机警应对诸葛亮, 勤政爱民显赤忱。

廉洁奉公树典范, 平叛安夷立功勋。

千秋功绩传佳话, 百姓口碑永留存。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