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事件一直被外界关注,因为司马南等人的持续发声,让事件时不时又重新浮现在大家眼前。司马南的一些话题或是被人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被人深入讨论。
本以为只是司马南的自圆其说,但有一次司马南透露上边调查组已经成立,这引起了网上热烈讨论。
就在4月14日传来最新消息,国家组公布了对联想的调查结果。真被司马南说对了?具体怎么回事呢?
联想是国内著名的科技企业,在全球PC销售市场中,联想的销售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世界第一。
但许多人并没有将目光放在联想取得怎样的成绩,获得多少业绩营收,而是跟着司马南的步调,参与一些话题讨论。涉及的话题繁多,如高管年薪,柳传志退休金等等,更多的话题就不一一展开细说了。
关键是司马南在去年12月份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说上边调查组已经成立了,过往的事情要拿出来重新审视。
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话题热度,但在时间的推移下,由于没有过多的消息传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一直到4月份,终于传来了进一步的消息,还真有国家调查组对联想公布了调查结果,难道真被司马南说对了?
具体来看,4月14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发布消息,表示对联想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一些问题,包括公司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往来界定不够清晰,非经营性往来占款或资金拆借披露不准确等。
从这些问题能看出什么?仅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向联想并没有按照有关要求披露信息,对经营性和非经营往来的定义,界定没有过于明确。整体而言,是偏向于一个没有合理公开信息的状态。
这则消息传出后,联想也做出了回应,其表示会按要求尽快完成整改。
情况大致如此,但这些调查结果和问题的答案是否能解释司马南所说的各类事件,又是否和一些预想中的情况有所偏差,就需要看每个人怎样去看待了。
从时间分析,此次国家调查组是在去年9月8日至9月18日期间对联想进行了调查,一共十天时间。但重点在于,司马南透露说上边成立调查组的日期是在2021年12月15日。
这个时间距离调查组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左右。这说明并不是在司马南扯出联想一系列事件之后,才展开了调查工作,而是早就已经有相关工作内容展开,而且是属于正常的工作范畴。
司马南估计并不知道这些工作内容涉及哪方面的问题,或许是在圈内了解到上边成立调查组,正好顺着自己的话题展开,表示有调查这么回事。
所以有调查组这件事真被司马南说对了,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无法证明司马南对联想事件的讨论都有实质性论证。毕竟调查结果更多只是指向信息披露不够,经营性质不明确,和司马南扯上的联想话题完全不是一回事。
杨元庆多次表态科研,能改变联想吗?联想经历了这么多的舆论风波,对外始终保持沉默,之所以不对司马南的诸多话题进行回应,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不管怎么说联想也是一家国际大公司,如果真对司马南和网上的每条话题都进行回应,只会引起更多不必要的讨论。
因此保持沉默反而会让事件平息得越快,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但涉及到更高层面的问题,如一些该披露的信息没有披露,信息在各个平台之间是否及时同步等等,这些都会在资本市场引起不一样的反响。
总之一句话,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司马南究竟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自会有人评说。而杨元庆做出了一些行动似乎正在将联想引入科技研发这条道路,如果成功,或许可以将公司形象迎来转变。
杨元庆表示,未来会招募1.2万名硬核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翻番。另外杨元庆还表示,未来五年联想集团会拿出1000亿人民币投入研发。
杨元庆多次表态科研,能改变联想吗?从这种向科研转变的趋势来看,其实是很有可能的。
杨元庆不止一次对科研表露出明确的信心和坚定态度,这说明杨元庆会带领联想走上技术驱动产业发展,促进公司进步的发展道路。希望杨元庆能说到做到,不负所望。
总结联想在网上有许多话题讨论,孰是孰非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得出结论的。而想要改变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前看,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科技进步,用实际科研成果回馈给大众。到时候不需要怎样特意去解释,自然能迎来改变。
与其说,不如做,就看联想能不能坚持科研这条路,为国产科技带来全新的进步。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黑的能洗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