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人们对女性称呼很难,愈来愈回避“小姐”一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寂了多年的“先生、小姐”称谓,似乎被春风吹醒了一样,涟漪般地在人群中荡漾起来。喊惯了“同志”的一代,像给小字辈新起了个名儿,“先生”“小姐”叫起来拗口、别扭,但听起来或看字样儿,甭说,还有几丝儿嫩生生、娇滴滴,中听、中看的感觉。
然而,随着饮食文化和服务行业繁荣,由于金钱诱惑、利益驱使,不少人意愿不意愿地走上歧途,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日下。本属文明、尊称的“小姐”一词,竟阴阳怪气有了新解,还有了新读,派生出了一连串有关“小姐”的同根词,这是现有《汉语大词典》之空白。如“幸小姐”“逛小姐”“泡妞”“小蜜”“小三”等,而且,许多地方许多人还故意把纯正的普通话“小姐”(xiǎojiě)读成“小姐”(xiàojie),冠以三声四读。致使人们认为“小姐”一称,很有了贬义,小姐的纯与不纯无法辨识了。同时,人们把那些穿红戴绿,涂唇纹眉的小姐租居较集中的地方叫什么“红灯区”,把与那些小姐同居的阔男友叫什么“吃软饭的”。这年头,人们总是动辄用“红、绿灯”和“软、硬件”来说明问题,连小姐也沾上了!
人们对女性,特别是对年轻女性的称呼很难,愈来愈回避“小姐”一词,就像疫情来袭人在楼道相撞捂着鼻子躲闪一样,只好普遍拿“女士”或“美女”称呼。管她是否受人尊重,或美不美,都爱听,绝不认为是嘲讽。但如果你喊她“小姐”,无论她的作风正与不正,品质好与不好,她都有可能陡生火气,以为你是侮辱她。轻则变脸,重则啐你一口唾沫星,或有可能给你撂上一句:“你才小姐!”“你全家小姐!” 更重一些的会抓了你的衣领,呛得你一时半会下不了台。
说起来也怪,早在宋元时期,“小姐”原就是对地位低下女子的称呼,也有专指妓女的,后来才转为对未婚女子和大户人家出嫁女子的敬称。看来,应该算不上根正苗红。可是,一个不体面的称谓好不容易披红挂彩,成为一个贤淑美丽大家闺秀的代称,且已深入人心,岂料,这又眼巴巴看着要变了回去。是社会风气使然,还是语言的进步,真叫人一头雾水。这不禁使人想起许多年前出现的镭射片。因带有诸多不同程度有伤风化、况有少儿不宜的内容,一时,多少人为之骚动了。连七十开外的老头儿拄着拐杖、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也要走进黑蒙蒙的人堆里亲眼见证一回。很快,人们把看镭射,故意说成:“喂,咱们——镭射呀走!”出现了名词动用现象。
语言不是不能发展,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形容词“绿”字动用,就是最好例证。汉文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是发展的文化、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然而,我们看到的发展不应该是怪异的、低级趣味的,甚至堕落的、肮脏的。如果,这也言作发展的话,我们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它的衰退可能就是开始了。
(文/ 沙鹭)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