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管理模式都是以罚为主,以赏为辅

无知的求道者 2021-11-05 18:58:42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讨论话题的时候,瞬间让我想到了在某一个平台的另外几个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老板这么不靠谱呢

为什么现在的男人都不靠谱

为什么现在的女人都这么都不靠谱

发现问题没有。

男人埋怨女人,女人埋怨男人。

老板埋怨员工,员工埋怨老板。

那么,到底是谁不靠谱呢?

其实,并不是大家都不靠谱,而是面对预期以及过程,每个人的参照点都有所不同而已。

对立

什么叫做参照点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永远都是依据一个参照点而定。这个参照点可以被视为“适应水平”。

比如在你面前放上3碗水,左边的碗中放冰水,右边的碗中放温水,中间碗中的水温则与室温相同。把你的双手分别浸在冰水和温水中约一分钟,然后再浸到中间的碗中。虽然一手凉一手热,但两只手对中间碗中水的温度的感觉是一样的。

那么,感受上的凉和热,都是依据室温为参照点。

这个观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尤为常见。

比如张三跟李四借三万元,结果李四只给了一万,那么张三依据三万的参照点,就认为李四不够朋友。

这个例子非常明显了,张三所预期的那个结果就是参照点,或者你感受上实至名归的真实结果。

参照标准

甲乙双方的参照点的错位与融合

其实这就是参照点发生错位的结果。

比如一位卖水果的商贩,正在卖苹果。商贩肯定也会寻找一个参照点,比如苹果的市场定位10元,然而老板能接受的最低价为8元,那么,10元是市场的参照点,而8元是绝对是否卖出的最低参照点。

接下来,卖家肯定会觉得买家没有诚意,同理买家也会这么认为卖家。

而买家呢,他的可接受参照点如果低于8元,那么,这笔交易就不可能实现。如果高于8元,才会达成交易。

同时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卖家和买家的回旋空间问题。

比如,甲买家能接受的是9元,乙买家能接受的是8.3元,那么,甲买家和卖家绝对会有更大的舒适空间和容忍度,因为前者的价格融合范围更宽。

买家与卖家

老板和员工为什么觉得双方都不靠谱

米哈里在他的《心流》一书中,阐述个体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的五大步骤:

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仔细看一下这五个步骤,都有各自的参照点。

在这五个步骤中,只要任何一个步骤出现了断点,都会影响到其他四个。

也就是说如果老板希望员工达到第一步骤的注意力集中,达到第四步骤的全神贯注于工作,达到第五步骤的忘我状态的话。也必须满足员工第二步骤的目标满足和第三步骤的即时回馈期望。

当然如果要双方百分百相互满足,并不实际。因为员工与老板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同样也是利益分配的参与者,是存在争利现象的。

所以只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合作舒适度而已,而达不到双方都舒适。

如果相对值相对彼此来说都比较低,即老板觉得员工不卖力,为什么给太高的薪资。 而员工觉得老板太抠,我为什么要那么卖力,便产生了双方都认为对方不靠谱的现象。

而相对值的高低,也完全受参照点的影响。

老板与员工

愿意付出的目标丧失

这里还存在一个除了老板之外的因素,就是目标丧失。

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话题,几乎是铺天盖地,就是内卷,躺平。几乎大家对躺平的声音几乎一致,就是房价太高,觉得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进而造成了年轻人内卷和躺平的现象,更蔓延到结婚生子的问题。

如果这个原因正是当代年轻人的心声。那么,根据心流的逻辑来说,其他几个步骤几乎都会由于这个原因,造成骨牌效应。

也就是说,老板所给的工资回馈即使无论是多出一千,还是少于一千,在高昂的房价面前,几乎是杯水车薪,都不会是支撑目标实现的有效回馈。

情急之下,多数企业领导在这种无望状态下,都会采用下下策的压力管理方式管理员工。

迷茫

压力管理方式

说到压力管理,同样也离不开参照点问题。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相比于积极与靠近而言,消极与规避更能占据主导地位——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系数指的是两种动机的相对强度:我们想要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参照点所关注的是现状,但它还会是将来的目标,即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种损失,超过了目标就是种所得。正如我们从消极主导中可能推断出来的那样,这两种动机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对没能实现目标的损失厌恶比想要超过目标的愿望更为强烈。

比如,咱们把正负感受区间范围定位从+10到-10区间。

那么,如果你得到了100元,你的感受很高兴,感受值可能会是+2.

大事,如果你丢失了100元,你的感受很悲伤, 感受值可能会是-4.

这种压力管理方式,有时候可能比奖励式管理,在执行力方面更奏效。

但是,后期员工离职的代价也比较大。

针对企业招聘,由于上述两个难点,加大了员工用人的难度。

但是,企业自然有企业的办法。目前应用的依然是损失厌恶和奖励原理的原理。但是,前提是要找好人群,即有买房目标和已经买房并还贷进程中的人群。这类人群无论是损失厌恶原理还是奖励回馈原理,或者双方面实施,同样奏效。

而损失厌恶原理更为奏效。

因为他们知道,当员工对盈亏进行直接比较或权衡时,亏损似乎比盈影响更大。积极和消极的期盼或体验之间的力量不对称状况由来已久,将各种威胁当成“危”而不是“机”的有机体的存活和繁殖的概率更大。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

2 阅读:9003
评论列表
  • 2021-12-01 09:18

    “你应该做一个好人”是很多问题的核心原因。“应该”这个词包含着一种义务。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世上本没有什么“应该”。当一个好人被冠以“应该”二字,他自然就不需要被奖励了。所以大家从来都是罚的重,奖的轻。从内心回来说,大家都觉得这是对的,殊不知,这种认识从根本上就是对好人好事最大的不公。属于最大的“强盗逻辑”。

  • EK 21
    2021-12-08 12:49

    其根源在于一个字:贪

  • 18
    2021-12-11 17:24

    没钱赏,只能罚。

  • 2021-12-12 16:31

    工资从〇开始,做一点加一点,就是以赏为主;反之,以罚为主。你自己选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1-12-02 14:50

    省钱。

  • 2021-12-13 09:56

    毕竟建立制度、流程、方案、措施太费脑子了。罚款多直接。

  • 2021-12-10 08:24

    滴滴告诉司机什么叫以处罚为主,奖励为辅,美团告诉骑手,只有罚,对,只有罚

    tb_8540071 回复:
    说明美团骑手严重过剩。
  • 2021-11-30 11:58

    你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吗

  • 2021-12-14 14:38

    罚还可以赚钱

  • 2021-11-20 10:40

    换位思考一下就好了[哈哈笑]

  • 2021-12-20 16:05

    因为同样的结果,罚是赚钱又显威风,赏是亏钱又要陪笑脸

  • 2021-12-21 08:35

    大部分公司以奖励为主,每个月都发奖金。

    斯蒂芬→_→Su 回复:
    是的,基本工资就是当地最低标准[笑着哭]剩下的全是奖金[笑着哭]
    天天开心333 回复:
    我们工资里的绩效都改成各种补贴了,钱一分没多,看着福利满满。
  • 2022-01-14 19:34

    人之初,性本善[得瑟]

  • 2021-12-17 21:41

    计件制就是以赏为主。只要你肯拼,肯定能比别人多拿一点点[哈哈笑]

    你听不到的呼唤 回复:
    计件制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AO头 发 乱了 回复:
    前提是单价不变,现在的厂你做点钱就降单价,轻轻松松赚两百,你非得拼命搞三百,然后就是能拿三百的活变成了只能拿两百了
  • 2021-12-23 11:41

    因为人性本懒、恶、贪

  • 2022-01-03 21:55

    ???赏???在哪呢???

  • 2022-01-21 08:44

    罚了钱可以从下面扣,奖励钱从哪里来,你给么[得瑟][得瑟]

  • 2021-12-08 20:50

    说的好像不发奖金似的。

  • YZW 1
    2021-12-10 00:01

    干得不爽就换地方[得瑟][得瑟]

  • 54u0 1
    2021-12-16 18:36

    当年班主任就是那么教的,一朵虚伪的小红花教会了整个社会

  • 2022-01-01 17:47

    人心不足蛇吞象

  • 2022-01-05 08:51

    请你加个定语:中国。正经国家谁靠罚款解决一切问题?

  • 2022-01-06 04:21

    [好生气]赏[汗]福建邱某死人5W活人2W这样的类型吗?

  • 2021-11-29 06:16

    这不是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是有区别的。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