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为期16天的杭州亚运会在8日晚正式闭幕。应该说,作为中国第三座亚运之城,杭州在过去16天里,站到了前所未有的聚光灯之下,也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办赛答卷。
关于举办亚运会对于杭州带来的积极影响,之前各方都有过比较充分的讨论。事实上,无论是参照之前北京、广州举办亚运会的经历,以及其它国外亚运之城的发展状况都不难看出,举办这样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而这次杭州亚运会适逢全国“十一”假期期间,其所激发的旅游消费红利也是非常可观的。数据显示,这个假期,杭州共接待游客1300.87万人次,亚运赛事对当地假日旅游市场消费拉动效应明显。据统计,长假期间外地游客在杭人均停留3.3天,相比以往节假日的平均停留时间提升一倍。
当然,相对于举办亚运会对整个城市在基建、城市形象、城市能级等方方面面带来的正向拉动作用,长期期间的消费拉动效应,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了。
但是,很多人也会问,亚运会落幕,是不是意味着杭州发展就已经到达了城市的“顶点”?显然,杭州并不会满足于此。
很多人可能忽视的一点是,就在亚运会落幕前夕的10月4日,杭州国际赛事之城建设暨集中签约新闻发布会透露,按照初步的目标,到2025年杭州要成功举办三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顶级赛事,每年举办国际和国内高等级别赛事十项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赛事六项以上。
更进一步,到2035年,杭州要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事体系,争取再举(申)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和三到五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也就是说,单从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来看,亚运会应该都不会是杭州的“最高点”。其中,“争取再举(申)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目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就是举(申)办奥运会。
公开信息显示,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落幕之后,网上就传出中国有12座城市有意申办2036年奥运会的消息。
这12座城市的名单是:上海、南京、苏州、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郑州、济南、大连、厦门、西安。
当时,这份名单中并没有杭州。但是,在今年的前些时候,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访北京、曲阜、杭州、上海四座城市,又传出了上海、杭州将联手申办奥运会的消息。
现在,这一传闻结合此次杭州提出的目标来看,显然进一步会让人产生联想。
从实际情况看,沪杭联手申奥,确实不算很让人意外。首先,上海各方面的条件不用说了;其次,杭州可以积极利用亚运留下的场馆遗产。可以说,这对两座城市来讲,都很有吸引力。
当然,这种联合申奥的传闻,不只有沪杭。包括广深、川渝等,其实也都有相关消息传出。并且,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一二线主力城市,同时也具有举办国际大型赛事的经验和基础。比如,广州、深圳举办过亚运会、大运会;成都举办过大运会。
所以,它们联合申办奥运的可能性应该都不会小。至于具体花落谁家,还有待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杭州亚运的落幕,不会是杭州的终点。同时,在一些大型赛事的举办上,中国城市的竞争可能更为激烈。
有人或许会说,当前举办大型赛事的边际效应已经下降了。但是,还是不可忽视两个现实背景。一是,相对一线城市,像杭州、成都、重庆这样的强二线城市,对于通过举办高级别综合性国际赛事来提升城市的能级,依然有着非常强的现实驱动力;
二是,在当前的大背景下,随着消费、文旅等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不少城市也渴望通过一些标志性的大型活动,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消费等各方面的发展。像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提出要打造体育名城,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注脚。
因此,乐观预计,中国城市对于举办大型赛事的比拼,还远未结束。
支持支持支持 反正别在我所在城市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