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连接Wifi的情况下观看视频,土豪随意)
走遍千山万寨,带您发现普洱古树茶的价值!
行走于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实与自然!
——《老徐谈茶》
近期有数位茶友登门拜访,他们都带来了一些不同产区,不同存放地,不同年份的茶来交流,品茶期间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茶在不同地区存放究竟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效果?我们探讨了很多,今天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也希望各位茶友把你们的经验或者看法分享出来。
我们在探讨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普洱茶后期的存放一定是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地方转化速度快,这个毋庸置疑,相信各位茶友也懂,比如广东、福建、东南亚、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广西、重庆等等这些地区的后期转化速度会非常快;北方地区和云南的大部分地区的转化速度就会慢很多,那在这里就引出了一个话题——同年份、同产地的茶存放在同样高温高湿的地区,它的味道也会不一样,有的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比如我们最近喝到的一款2006年的老班章,茶没有任何问题,来龙去脉也很清楚,同是存放在广东,只不过一个存放在广州天河的一个茶友20楼的家中,另外一个存放在佛山茶友3楼的家中,强调一下,这两个茶友是2006年同时买的茶,买回去的时候他们家里边都有空调,但都没有用专门的房间来存茶,也都没有除湿机,按理说,这两个茶友存的茶差别应该不会大,但喝了两个茶之后,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出乎预料的明显,你会认为它们之间的年份相差都不止5年,甚至会是7年以上的差距,更不会觉得它们是同一批茶。
再举个例子,同样是存放在昆明的同一批次2008年易武茶,存在昆明金殿后面森林中的房子三楼,没有用空调更没有用抽湿机,中间没去看过也没打开喝过,存放了10年居然出现了明显的仓味,有的还长霉了,原因应该是那边虽然气温不高(比主城区的年平均气温还要低),但湿度大,而存在滇池路靠近草海这边的就转化得非常好,味道很干净,香气也高扬。
那问题来了,我们存茶究竟有没有一个环境量化指标呢?比如说在什么温度、湿度下转化得更好?我曾经做过一个不太成熟的实验,就是用同一块茶产地、同一个批次的茶,分成两份存放,一份存在恒温恒湿的柜子里(存红酒的那种柜子),一份存放在我们自己存茶的仓库里,都没有空调和除湿机,两份茶同时存放了3年后来进行比对,品鉴下来的结果是存放在恒温恒湿柜子里的茶,无论在香气转化的程度、茶汤的柔顺度、茶韵等方面的指标都比存放在自然环境中的差了不少,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恒温恒湿条件下存出来的茶并不是最佳状态,这个结论是否有些草率欢迎大家来共同探讨。
我认为存茶有一个规律,每年5月开始,也就是雨水下地气温升高之时,茶叶的转化速度是最快的,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8月份,所以这个阶段不管你喝什么茶都不怎么好喝,茶叶的香气弱,有一点水水的感觉,并且它的苦涩会加重,回甘也没有强,但到了9月份以后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份的这个时间段喝茶,茶会变得很好喝,能发挥出来它本来应该有的特性,进入春季以后又会变得比较的燥,有些茶甚至会变得有些许挂口、挂喉,这种茶叶口感变化的情况会反反复复一直持续十多年,到了15年之后这种变化会突然弱化,变得没那么明显,难道说15年以上的茶叶转化基本成型了不成?并且古树纯料茶转化的变化过程会短一些,以我的经验来说,10年左右的古树茶变化就没那么剧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