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们驻邦达〇〇七五部队的官兵,是如何度过漫长冬夜的?

寻宝娱 2024-12-13 09:41:36

邦达,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境内,海拔4330多米。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特别是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

1973年底,邦达草原下了一场大雪,平地积雪四五十公分厚,下风口积雪达1米以上。那时,部队住的营房,是指战员们用泥土夯筑的土墙房,房顶用木枋做梁,钉上木条(板),盖上油毛毡、竹席,再用泥土草饼压牢,防止狂风把房顶的材料卷走。没有电。到了晚上,部队的柴油机发电;电压不足,白炽灯的灯光昏暗。熄灯后发电停止。当时,我是驻邦达〇〇七五部队三营七连的司号员。连部是一栋独立的营房,共5间屋。第一间屋是卫生员的住房,是战友们看病拿药之处;第二间屋是文书的住房;第三间屋是通信员、司号员的住房。第四间屋是连队的小会议室,面对着三排宿舍与饭堂之间的空坝;最右边那间屋住的是4位连首长。小会议室两侧开门,分别与通信员、司号员屋和连首长屋相通。我们住的屋子,地面是泥土填平、夯实的,夏天地面返潮,冬天地面冻得梆硬。单人床是在室内的泥土中立上4根木桩,再钉上木板而成。床上垫有毛毡和两床单人棉褥,铺上白布床单;晚上睡觉盖的是一床草绿色的陆军棉被、一床天蓝色的海军棉被,再搭上皮大衣、棉衣裤。这样的装备,冬天睡觉都还觉得冷。连队的小会议室的正中央安放了一个“北京”牌铸铁烤炉。烤炉炉面上备有大小三个铁圈,根据需要,可放一个或者两个铁圈烧水,或三个铁圈都放上闭火。一根排烟用的烟筒从炉面后端的烟孔直达房顶屋外,那烟筒是我们用多个食用后的猪肉罐头铁皮筒连接而成。炉子上放着一把烧水用的8磅铝制水壶。烤炉中间有漏灰的炉桥;烤炉下边有炉门,一块可拉动的风门可调节炉火的大小。会议室的一角和门外阶沿上,堆放着劈好的柴禾,用来烧水、烤火之用。春节后没几天,连长带二排到左贡县的一个山沟打柴,卫生员、通信员一同前往。那段时间,正是邦达最寒冷的时节。房顶积雪如几层砖厚,院坝积雪达膝盖。室内寒气袭人,屋顶布满冰渣,那些穿过油毛毡和木枋扎进室内的铁钉上,长满了白色的冰“胡须”。一天晚上,吹过熄灯号后,我照常穿着绒衣裤上床睡觉。可寒冷的天气冻得我身体蜷缩,浑身哆嗦,久久不能入睡。无奈,我翻身起床,穿上棉衣裤和毛大衣,到会议室捅燃烤火炉,添柴烤火。我动作轻微,小心翼翼,生怕影响隔壁的连首长休息。因冬季下雪所致,烤火柴没干,加在炉中的柴禾直冒白烟。铁皮烟筒内烟灰贴壁,排烟不畅,致白烟满屋弥漫,熏得我喉咙发痒,呛得我直咳嗽;我用手捂住嘴,不敢大声地咳。不久,我的双眼被白烟刺激得发痒、发痛,慢慢红肿起来。我赶快打开大门排烟、换气。室外寒气随即进入室内。我只得又把大门关上,虚开一条缝排烟。我坐在炉前用三块木板钉制的小木凳上,双手呈环抱状烤火;双脚穿着毛皮鞋,放在炉门前烤,皮鞋外面烤热了,脚在鞋里还在冷;身体前面烤暖和了,后背还在凉,于是便调转方向,将后背朝向炉子,后背的毛大衣烤热了,逐渐暖进身子。就这样,我一会儿烤身体前面,一会儿烤身体后面,直到下半夜三点多钟,才在炉子前囫囵睡了一觉。直至闹钟响起,该起来吹起床号了。连首长起床后,问我一晚上在干啥,我如实汇报了情况。这晚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仅仅是邦达漫长的寒冬的一个缩影。在这样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我部指战员和其他兄弟部队的战友,连续在邦达奋战了近八年时间,圆满完成了修建邦达机场的国防施工任务。

7 阅读:624

寻宝娱

简介:爱美女爱帅哥 爱追剧爱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