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哲思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7-25 14:34:40

《关于“爱情”的哲思》

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不让习以为常麻痹性的诱惑和快乐,不让琐碎现实损害爱的激情和理想。

爱情不风流,它是两性之间最严肃的一件事。风流韵事频繁之处,往往没有爱情。爱情也未必浪漫,浪漫只是爱情的早期形态。在浪漫结束之后,一个爱情是随之结束,还是推进为亲密持久的伴侣之情,最能见出这个爱情的质量的高低。

多情和专一未必互相排斥。一个善于欣赏女人的男人,如果他真正爱上了一个女人,那爱是更加饱满而且投入的。

一、真正打动人的爱情总是朴实无华的

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

爱情,一对男女原本素不相识,忽然生死相依,成了一家人,这是相遇。

亲情,一个生命投胎到一个人家,把一对男女认作父母,这是相遇。

友情,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共鸣和相知,这是相遇。

相遇是一种缘。爱情,亲情,友情,人生中最重要的相遇,多么偶然,又多么珍贵。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在两性亲昵中,从温言细语到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语言愈夸张,爱情愈稀薄。达到了顶点,便会发生一个转折,双方恶言相向,爱变成了恨。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其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

他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

爱心是与占有欲正相反对的东西。

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

许多贤哲都指出,给予比得到更幸福。

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爱情中,也是当你体会到你给你所爱的人带来了幸福之时,你自己才最感到幸福。

人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视为权利,在被爱时又都太容易看轻被爱,受之当然。

如果反过来,有爱心而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器度了。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

在相爱者之间,如果这两种需要不能同时在对方身上获得满足,便潜伏着危机。

那惯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纯粹父亲型的男人或纯粹母亲型的女人。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

有一句谚语说:“因为爱而爱是神,因为被爱而爱是人。”

说得对。

人毕竟是人,不是神。

所以,不论是谁,不论他多么痴情或多么崇高,如果他的爱长期没有回报,始终不被爱,他的爱是坚持不下去的。

与平庸妥协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心爱的人离你而去,你一定会痛苦。

爱的激情离你而去,你却丝毫不感到痛苦,因为你的死去的心已经没有了感觉痛苦的能力。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也不是恨,而是冷漠。

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

如果说孤独是爱心的没有着落,恨是爱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爱心的死灭。

情欲既是卑贱的,把人按倒在兽性的尘土中;又是伟大的,把人提升到神性的天堂上。

性是生命之门,上帝用它向人喻示了生命的卑贱和伟大。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

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

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

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究竟可能吗?我知道有一种真实,它能不断地激起幻想,有一种幻想,它能不断地化为真实。我相信,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二、爱情的心理学因素

1.需求互补

需求互补论指,人们倾向于选择与其需求相反并能相互补充的伴侣。例如,一方喜欢给予和照顾另一方,而另一方乐意成为这些照顾的受益者,双方就可以在照顾——接受的基础上相互吸引;又如一个顺从的人和一个具有支配性的人走到一起。

2.交换

讨论伴侣选择中的交换过程,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概念。

“回报”指伴侣可以提供的一些对方珍视的行为,如情绪价值(充满爱意的语言等)、资源(有车、有房、有钱等)和服务(为对方做饭等),这些投入有助于关系的维持。

“成本”指关系中不愉快的方面,例如对方有不良嗜好、不够体贴、双方距离太远、性生活不和谐等,这些会降低关系中的吸引力。

当“回报”超过“成本”时,就有了“收益”,反之就会造成“损失”。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无法获得收益,甚至存在损失时,当事人很有可能会结束关系,寻求其他可以带来更高收益的人作为“替代选项”。

3.双亲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成年阶段对所爱对象的选择代表了对最初所爱对象——父母——的性欲能量的转移。

角色论和模仿论也强调,儿子或女儿会通过选择与父母类似的伴侣的方法来模仿同性别父母。这就意味着,男性可能会寻找与自己母亲性格相似的伴侣,女性可能会选择与自己父亲性格相似的伴侣。

4.潜在伴侣的人格特征

很多研究曾对人们眼中的理想伴侣特征进行调查,有结果显示,温暖、友善、开放等内在的人格特征比外表吸引力或财富等外在特征更加重要。

也有研究表明,女性相比男性更可能看重“拥有一个好工作”和“受过良好教育”,而男性相比女性更希望伴侣具有外表吸引力。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些偏好也存在个体差异。

一些人格特征可能预示着关系中容易出现问题:

伴侣双方差异太大或缺少正面性表达将很难相处,总在争吵或很少有机会给出积极反馈的情侣应谨慎考虑彼此的关系。

缺乏控制冲动的能力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很大的问题,这样的伴侣很少考虑行动的后果,更容易做出侵犯和暴力行为。

过度敏感意味着容易受到伤害,这样的伴侣很难和对方讨论问题,双方做出改变的潜在可能性非常小。

而一个自我过度膨胀的人也很容易破坏双方的情感关系,因其总希望事情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渴望主导结果,很少考虑伴侣的意见,使伴侣感到不被尊重。

焦虑、神经质、不安全感都会危及关系幸福。

此外,受到父母、前任、子女或其他任何人约束或控制的人,如经济不独立、精神不独立,难以做出独立决定,也会对亲密关系构成挑战。

丁俊贵

2024年7月24日

0 阅读:1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