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伤口——创伤后应激障碍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7-23 14:22:55

《看不见的伤口——创伤后应激障碍》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这个时候,幸存者、罹难者家属和救援人员都很有可能受到心理压力以及出现心理创伤。

一般来说,心理创伤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又被称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在一定时间内使人的内在心理资源耗尽,导致内心的痛苦体验和暂时性的身心紊乱。本质上是一种自动的、无法控制的、生理的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在心理层面的反射。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在经历强烈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一般在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实际死亡的事件,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伤害,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深度悲伤或焦虑的情绪。上过战场的老兵和消防员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频发人群,在经历重大灾难事件后,他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回忆,出现心悸、失眠、狂暴易怒、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等生理及心理反应。

普通人群中终身患病率高达4%左右,其中1/3以上终生不愈,1/2以上伴有物质滥用、抑郁、焦虑性障碍。PTSD患者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PTSD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受到各国医学界、心理学、军事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

患上PTSD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个确定的单一因素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PTSD而有些人不会。

1.个体差异

(1)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构成可能影响对创伤的应对方式。例如,大脑神经生化学特征、遗传因素等可能会对应对创伤的方式产生影响。

(2)心理韧性

一些人可能具有更强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创伤事件。

2.创伤事件本身的性质

某些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导致更多的应激反应。持续暴露于创伤或重复创伤事件也可能增加患上PTSD的风险。

3.社会支持系统

获得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理解可能有助于减轻创伤后的负面影响。缺乏支持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PTSD。

4.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个体在创伤事件前已经存在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或其他创伤史,可能增加患上PTSD的风险。

5.处理创伤的方式

个体面对创伤的方式会影响是否发展出PTSD。积极面对、接受情绪和寻求专业支持的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PTSD风险。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

1.觉得什么都不安全

不管在哪儿,都有一种有糟糕的事情要发生了的忧虑。时刻处于过度警觉的状态中。

害怕的灾难往往和失去体面有关,比如突然被从当下环境里掳走、被羞辱,也许会被关到监狱里,之后的人生就永远和任何善良美好的事物无关了。不一定会被杀掉,但人生基本就完蛋了。

有人可能会试图用理性让他们安心,说现实不会变得那么糟。但理性不起作用:他们深陷在不适之中,并不只是有些“想不通”而已。

2.永远没法放松

会在身体上显现:他们永远都很紧张或僵硬,不喜欢被触碰(也许是某些身体的特定部位)。做瑜伽和冥想不仅只是听起来不吸引人,会让他们感到讨厌和深深的恐惧。

他们的肠胃可能也会不舒服:往往焦虑和消化系统有着直接的关联。

3.永远都很难入睡,并且醒的很早

而且往往是在一种高警觉状态下惊醒,就好像他们睡觉的时候降低了警惕,让自己处于了比往常更大的危险之中。

4.内心深处,有一个极其恶劣的自我形象

他们讨厌自己。他们觉得自己丑陋、可怕、令人恶心;他们觉得自己很糟糕,也许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他们的性偏好往往也让他们感到不安。他们觉得自己掠夺成性、令人作呕、且非常可耻。

5.总是被无法得到的人吸引

他们以为自己讨厌粘人的人,但他们其实是讨厌太容易得到的人。他们径直冲向对他们漠不关心的人、不想要对他们的热情的人、甚至可能自己也有未被诊断的回避型问题的人。

6.讨厌想和自己变得亲密的人

会说他们“像小狗一样”、“让人恶心”或者“饥渴”。

7.很容易大发脾气

有时是对其他人,但更多时候是对他们自己。比起生气他们更多的是担心,担心事情又要变得非常糟糕。

他们大吼是因为他们非常害怕。他们看起来刻薄,但其实是脆弱。

8.非常多疑

他们的多疑,并不是说他们觉得别人会给他们下毒或者跟踪他们,而是觉得别人会对他们充满敌意,会找机会击垮并羞辱他们。

他们可能会沉迷于在社交软件上见到的类似例子。网络这个最不善良、最武断的环境可能会让任何有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误认为这就是整个现实世界。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就是这么随机和刻薄。

9.觉得其他人非常危险

独处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们可能会想去永远住在一块石头下面。有时候,他们觉得永远不用再见到任何人就是最好的事。

10.觉得活着非常疲惫

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有自杀倾向,但会觉得活着真的很累、很痛苦,以至于他们有时候希望自己不再存在。

11.无法再有任何计划之外的自发意愿

他们严格按规矩和计划生活,所有事都必须和说好的一样,这样才能避开潜在的混乱。他们可能会不停地打扫,也可能难以区分开计划的突然改变和他们一直害怕的灾难的再次出现。

12.在试图寻找安全的努力中,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工作

他们努力积攒金钱、名利、荣誉、声望,但这一切都不会有用:危机感和自我厌恶从内心最深处向他们袭来,他们永远没办法获得安宁。就算一百万人都在欢呼,一句嘲笑也足够重新激起他们心里未被解决的自我厌恶。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

1. 脱敏疗法

在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回忆较为轻微的创伤性记忆场景开始。引导患者的身心逐步适应这种创伤性记忆的反应,然后循序渐进,引导患者逐步回忆越来越强烈的创伤性经历。

这类方法包括延长暴露治疗,叙事脱敏治疗等等。通过在安全的环境中反复体验创伤相关的内容,逐步降低心理生理的唤起水平来减轻症状。

2. 认知行为疗法

旨在帮助患者转变思维方式,比如很多人在创伤的时候会归咎于自己的错误,那么认知疗法就会纠正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他明白这并不是他的错,他已经尽力了。

3. 正念疗法

正念疗法则是意识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对处于当下刺激的高度的注意,也是当代心理治疗中精神训练的一种方法。举个例子,比如正念进食,就是让我们有意识地咀嚼和品味每一口食物;比如正念散步,就是去体会每一个动作的感受。

通过强调对当下的有意关注,使人们脱离原来的消极想法,更好的从负面情绪中缓解过来。随着正念的练习进行,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此刻的事上,而不让自己过分的沉溺于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从而走出心理阴影摆脱痛苦。

4. 服用药物

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虽然不直接对创伤进行疗愈,但能够缓解创伤带来的不舒服的生理感受,更好地进行心理疗愈。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恢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社会支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制定。在灾难性事件后,我们应该关注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丁俊贵

2024年7月21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