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倒闭300万家,今年餐饮还能做吗?

旭升财研社 2025-03-27 17:50:39

9.9元的咖啡、99元的四人团购餐,国内餐饮业陷入价格竞争的白热化,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结束?

民以食为天,观察宏观经济最好的抓手,可能是餐饮业。

去年根据“红餐网”数据,一共有将近300万家餐饮门店关门倒闭,创下历史新高。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去年有不少餐厅消失,其中涉及正餐、茶饮、咖啡、烘焙、火锅、甜品、自助餐、小吃快餐、酒馆、烤肉等等。

倒闭的餐饮不胜枚举,而新开的也不少。

究其原因,还在于“离职潮”变多了,许多大厂员工被离职后,拿着辛苦积蓄打算创业,奶茶、咖啡、餐饮,新开的越多,倒闭的也就越多。

餐饮行业适合小白创业,但同样也是厮杀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在经过餐饮行业“至暗一年”后,今年餐饮行业会变好吗?

从数据来看,目前还不算太好。

促消费、刺激消费、以旧换新,甚至是发放消费券,今年的促消费力度更大了,但宏观上的表现,则谈不上多好。

2月,消费者通胀率以2024年1月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令人担忧餐饮行业的价格战还在持续。

昨天,跟朋友在某团购网站上花费130元,团购了一个四人火锅套餐;这是一家生意很好的火锅,尽管目前是新店,但几乎天天都是爆满。

落座的时候我问老板,你们门店房租一个月多少钱。老板说,这个门店一个月的房租在2.7万元,我仔细看了一下,至少七个员工,这意味着加上人力成本,这家店每个月的开销至少要在六万元以上。

但一张四人餐的团购券,却只要130元,在剔除掉平台抽成后,商家实际可得仅仅只有百元左右。

一个月六万的成本,每天2000元,如果都是团购券的话,这家店至少要卖200张。

如果商家赚钱太难,那么员工的收入还会高吗?

答案不言而喻。

消费者没钱,是因为赚钱太难了;而赚钱为什么难呢?是因为内卷,各行各业都在内卷,卷价格、卷服务、卷质量,商家利润降低,员工收入自然也会锐减。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消费降级的趋势,仍然还难以改变。

这也意味着,今年的餐饮行业,仍然很难做。

比价,意味着消费者更在乎价格,对价格更敏感,但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愈发对价格敏感了呢?

2020年,可能是一个开头。

因为病毒的原因,许多人在家“无所事事”,几个月没了收入,也迫使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消费到底是为了眼下,还是为了未来。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导致大量的家庭开始储蓄,从2020年开始,我国储蓄率猛涨,四年储蓄总额超过了此前十年。

截至目前,国内家庭已经在银行里存了150万亿的存款,比一年宏观GDP总量还要多。

宏观上,家庭存款更多了,那么微观上,人们的消费自然也就更少了。

大环境变化,迫使个体改变,而个体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到大环境,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餐饮价格跌回十年前。

根据了解,我国的餐饮平均寿命只有500天左右,在北京这个数字甚至不足一年,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厅净利润更是暴跌88%。

餐饮行业经历了几乎是“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价格竞争,许多以不断更新菜单来吸引顾客,不少餐饮甚至被迫将成本削减至每位顾客几十元。

去年餐饮行业经历了至暗一年,而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也不好过。2024年,我国食品和饮料行业总收入的增幅从2023年的20.4%大幅放缓至5.3%。

恶性竞争的结果显而易见,除了食材质量降低之外,餐饮从业者的收入也会连带着降低,最终蔓延到各行各业。

结构性的消费降级,带来结构性的内卷价格战。

去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历史低点,只有86.9,远低于新冠前的水平。消费降级的威力,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过去几年,居民部门因购房、购车等行为导致负债率大幅上涨,尤其是中青年群体面临着高房贷压力,可支配收入被房地产挤压。

而房价下跌带来的财富缩水效应也进一步蔓延,这些因素都让消费者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房价的下跌直接削弱了中产的财富预期,最终导致消费信心受挫。

最终,这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带来的变量是,今年的餐饮行业可能仍然难以恢复。

消费降级不是单纯的消费能力下降,它背后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性中重构价值判断的体现,最终它反映的是收入分配失衡和消费潜力之间的矛盾。

例如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而高收入群体则又在拼命储蓄,降低消费欲望。

而老龄化的不断增高,也让中年人开始成为社会主力军,他们背负房贷还要养娃,也让外出就餐能省则省。

在可预期的未来,“改善性消费”市场仍然会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这是由宏观决定的,很难以个人的意志转移。

这是一个“K型分化”的市场,高性价比基础消费和高端体验式消费并存,而中间的中产,可能还将进一步萎缩。

end.

1 阅读:474
评论列表
  • 2025-03-29 16:12

    关店三百万,开店多少万呢?另外中国总的餐饮店是一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