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行的规定,给员工缴纳社保,公司应该承担“大头”,个人承担“小头”;但对一个拥有数千万外卖骑手的平台而言,这笔开支可能超乎想象。
最近,美团和京东先后宣布,将为旗下全职或稳定兼职外卖骑手缴纳社保。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有许多人拍手叫好。
目前,我国有超过1000万外卖骑手,其中仅是美团的骑手就以年均20%的增速快速爬升到了745万人,另一外卖平台饿了么也有400万骑手左右。
他们是最大的灵活就业群体之一,但同样也是规模最庞大且没有社保的群体之一。
为他们缴纳社保,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但背后一系列的成本、缴费比例分配,则是更现实且赤裸的问题。
我国的社保体系脱胎于传统的国企制,背后是稳定的劳动关系。
这也导致此前不论是平台经济,还是民工经济,他们的劳工关系都不在传统的劳动关系界定里,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的一部分,外卖骑手的身份始终在灰色地带游走。
如今,随着宏观上消费的刺激以及转型,建立一个更具保障性体系的社会,就更需要把外卖骑手这一群体囊括进来。
但问题在于,应该怎么买社保?
社保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总称。对大部分骑手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显然是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2023年,我国共发生外卖骑手交通事故1.2万宗,近半数都是因为逆行造成的。以广州为例,2021年一年内,网约配送行业交通违法查处量为13万宗,同比上升278%。
由于此前平台算法跟骑手送餐效率密切相关,且还有严格的时间和罚款机制,因此大部分骑手为了赶时间,通常都会有一些交通违法行为。
骑手的风险,就源自于赶时间。
尽管平台会为骑手提供意外险,每天3元保费,但这笔每天3元的保费,真正赔偿的金额并不多。
社科院孙萍团队做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有高达60%以上的骑手都没有社保。
而平台为骑手买社保,最难的一点就在于:这势必会直接导致骑手的收入大降。
我国社保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企业、个人以及国家,而缴纳社保就意味着每个月骑手的薪资会抽取一部分,结合国家和企业缴纳的部分构成完整的社保资金池。
社科院孙萍团队在2021年做过的一项社会调研显示,在外包环境下,有超过一半的北京骑手表示自己不缴纳社保。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和长远的保障比起来,他们更需要眼下短期的收入。
骑手,本质上就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所有做骑手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只是“暂时”过渡一下,不会永远做骑手;抱着这种心态,真正能够同意自费购买一部分社保的骑手,仍然是少数。
这一现象也不仅仅是在骑手行业;在农民工行业,同样也有类似的现象;尽管有一些农民工到老渴望拥有社保,但对年轻时候的他们而言,通常都是希望拥有更高的收入,而不是长远的未来。
除了骑手因素之外,平台的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说骑手本人需要每月为社保缴纳几百元的话,那么对平台而言,这笔成本会更高。
以美团为例,如果给旗下11%的全职骑手上社保的话,则意味着美团每个月起码需要支付数十亿元。
目前而言,几个外卖平台都还没有决定将如何为骑手缴纳社保,企业在社保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还尚不明确,但对平台而言,它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显然是越来越重。
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上的转型,刺激消费、促消费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更多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而社保就是其中的重点。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在新生儿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从宏观来看,我们也需要更多人购买社保,延续社保基金池。
正如最近刘强东在朋友圈的发文一样,称京东未来将会有数万人快递小哥退休,并且他们的月均退休金高达5000元。
当企业的利润越来越高,企业就更应该尽到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或许,这是未来平台型经济需要学习的一课,向京东学习,如何兼顾员工的收入和社保问题,平衡好这一点,仍然很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天大家之所以还在讨论外卖骑手要不要买社保,更多的可能还是骑手和社会对于社保的信心不足、认识不足,最终缺乏投资信心。
大家一方面不清楚社保的作用和性质,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表现也不是很清楚,就像今天大多数企业职工上班缴纳社保,几乎都不知道自己未来退休后,每个月能够拿到多少退休金。
因为不清楚、不了解,造成了人们对社保的“不确定性”。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仍然还需要加强民众对社会保险的信心。
这是一个老龄化社会的底线和原则。
end.
科兴三针,我特么的还能活到领?
为什么找骑手这群人,纵观各个年龄段,年轻的没钱,年老的又不需要,就你们正合适,基本都没有,所以所有人都看好你们哦
我谢谢你,本来活的就够难了,还想让我们往外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