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资历和功绩,分别为每一位将士授予了不同的军衔和勋章,这一荣誉是对他们付出的肯定。
在这些开国元勋中,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我们却不甚了解,就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开国上将李涛。作为开国上将的他为人十分低调,但是他的能力却一点也不容小觑,因为就连毛主席在排兵布阵时,也常常会咨询李涛的意见,那么他究竟有何能耐?
1905年,李涛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座小县城,虽然家中生活条件一般,但是所幸乡里建设了各种学校。孩子们有机会学习知识,了解文化。
李涛顺利进入中学,开始学习进步思想。心中的爱国情怀愈来愈浓,革命的种子在他心中逐渐扎根。当时学校并不允许参加爱国运动,但是这并没有阻挠李涛的步伐。李涛参加过多次爱国运动,逐渐接触到共产党。
1925年,五卅运动蔓延到了湖南省,李涛和许多有志之士一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为心中燃烧的正义四处奔走。
然而他的一腔热血却被当时懦弱的政府所不容,很快学校就把李涛开除了。
李涛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安慰李涛道:“你们这是爱国运动,如此被开除,这样的学校不读也罢,于是李涛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队伍中,轰轰烈烈的闹起了革命。”
1926年,李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开始在家乡展开共产主义宣传活动,并在汝城县成立了党组织小组,李涛被委以重任,在汝城县负责党建工作。
秋收起义失败后,李涛远赴广州,先后在中共广东省委、香港区委工作。
1929年,李涛到达赣西南苏区,先后任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第2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红6军第1纵队3支队、第3纵队8支队政治委员,红3军第1纵队、第7师政治委员。
1930年,国军对我苏区进行扫荡,红军发起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李涛率红7师全歼国军第18师,俘18师师长张辉瓒。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李涛歼敌韩德勤和蒋光鼐师一部,歼灭敌人5千多人,而且还缴获步枪4500多支!如果李涛继续带兵打仗,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当时中央红军是和军委纵队一起行军的,可见纵队司令职务的重要。
长征中,军委纵队司令员刘伯承同时还兼任红军的总参谋长,为了更好地处理各部的作战事宜,他不再担任纵队司令员,面对人手紧缺的问题,在新的司令员人选时,军委决定让李涛来担此重任。
接到这个消息,李涛有点担心,怕自己应付不来。刘帅鼓励他,既然让他来做这个司令员,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时毛主席、恩来同志都在,有问题可以随时请示,同时还有陈云做政委,放心大胆去干就可以了。
这样一说,李涛就放心了,就是啊,有毛主席、周恩来、陈云这些人在,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说啊,说话就是一门艺术,抓住重点,几句话就够了。
就这样李涛成了首长的大管家,不仅要负责首长们的安全保卫工作,也要负责首长的衣食住行,至于那枚中央军委印,自然也一并交由李涛保管了。
李涛成为军委纵队司令后,大到突围,小到领导人的饮食起居,都要管。不过,李涛也知道自己的斤两,经常说我这个军委纵队司令是暂时替刘伯承同志干的。渡过赤水后,刘伯承重新担任纵队司令,李涛改任政治部主任。
抵达陕北后,李涛担任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以迅捷的手段,高超的眼光,他成为了上级的得力助手。
抗战爆发后,他跟随董必武前往汉口,建立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他的努力下,八路军的军需物资得以快速筹齐。他以高级参谋的身份同国民党方面展开了交往,在他的宣传下,东北军、川军内许多爱国将领明白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取得了很好的统战效果。
抗日战争结束后,三年解放战争开始,李涛上将因为曾经长期参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统战工作,因此对于国民党了解较多。并在工作期间,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传送机制,收集了大量的敌人情报。
这样的精力,为我党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自李涛担任作战部代部长后,李涛就对国民党军的情报展开了统筹计算,并在解放战争开始前就主持编印了《国军战斗序列》一资料,这份资料作用有多大,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份资料可以说是解放战争前夕的一根定海神针,在《国军战斗序列》中,李涛组织作战部不仅罗列了各个国民党军行营、战区情况,还统筹计算出了国民党军的兵力情况,国民党军15个集团军、91个军、251个师,总共407万部队全都呈现在了这一资料中,是解放战争前夕最为重要的指挥依据。
李涛对国民党的军队编制和人员构成情况了如指掌,简直是一部活字典。而且,他能随时掌握国民党军队的增减变化情况,为毛主席提供最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大战役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等经常连续彻夜不眠,指挥前线作战,而作战部部长李涛当然也不能休息,起草了大量的军事计划书,并为此收集大量情报,必须要将每日军情都准确反馈给毛主席,成为毛主席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李涛将军一生共改过五次名字(李开源,李盛才,李毓英,李湘民,李湘舲,最后一次周恩来在1936年给他改名为李涛的,之后他也一直沿用。),其中有家人对李涛将军的美好期望,也有李涛将军对革命道路的决心,最后一次是为了完成任务,由我党领导人更改名字,这也算非常传奇了。
1949年4月渡江前,英国海军在长江上耀武扬威,妨碍我军渡江,结果遭到第三野战军炮击。事后,李涛以“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身份对敌人干涉我国内政发表声明谴责。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
如此敏感的问题,讲话的却是李涛将军,此后他多次代表中央领导讲话,地位可见一斑。
李涛还给其他同志解释过:“这件事不需要用到我们领导人的名义。”
毛主席后来也在发言时表示支持李涛的看法:“要根据李涛声明,表示反对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后来一次傍晚,毛主席与李涛在散步时偶然相遇,毛主席还微笑着打趣道:“哦,李涛将军,什么时候再发表个谈话声明啊?”李涛笑着答道:“那要看主席什么时候有命令了。”
从两人这轻松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二人之间关系十分亲密融洽。
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可以看出李涛在我军总部中的位置。
在新中国仅仅成立一个月之后,毛主席亲自批示:“中央军委印信指即日启用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印鉴。一颗请李涛同志负责保管。”
新中国成立后,他协助聂荣臻将军,参与组织编写了步兵操典、内务、队列、纪律等条令。曾于1951年做出《全军编制总序列》的报告,让中央全面了解了建国初期的军队的编制和人数,为后期编制的调整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这些条例中部分至今仍被沿用,被誉为我军条令的开创者。
在针对军中“技术干部”方面,李涛将军凭借着超前的眼光,提出了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方针,要求政工干部必须懂业务,深入到业务中去;同时提出对技术干部实行“高门槛”政策,强调技术业务的中心地位。
1955年,李涛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不过和其他很多将军不同的是,李涛上将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因为他没有征战于一线,但主席用兵前,经常要问问他的意见,这足以说明其之厉害。
李涛在给家乡的信中说:我对于革命的贡献小,受之有愧。
这也同样说明了李涛在面对荣誉的时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谦虚和谨慎。
身为上将的李涛不浪费国家资源,自己带着一家老小,在北京租了一套小房子住。
1969年的国庆节上,李涛还在天安门城楼上和其他伟人一起观摩了阅兵仪式,当时周总理还特地握住了李涛的手,让他一定要保重身体。但是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最终因为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不到一年,1970年12月20日,李涛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对于李涛上将,杨尚昆回忆说:
“李涛这个同志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对于敌人的每个军、每个师甚至前身是什么,以后经历过什么改编,现在还有多少人,他都记得非常清楚,也真的是一个好参谋。”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李涛的战斗经历比较独特。他长期领导军机要害部门工作,做出了卓著的功绩,却鲜有人知。但人民不能忘记这位真正的幕后英雄,共和国的史册将永远镌刻着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