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拾雅集15】骆宾王《咏鹅》的画面感

风语漫红楼 2024-08-24 21:11:38

喜欢请点赞!

让骆宾王青史留名的自然是他那篇气势磅礴的《讨武曌檄》,但是让他成为神童的却是他七岁时脱口而出的一首小诗《咏鹅》。

作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他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帝京篇》和《在狱咏蝉》反而不如这首七岁之作来得有名。

先说一下,骆宾王是义乌人哈,谁能想到如今闻名天下的小商品之都,竟然也出过骆宾王这样的天选之人。

这首诗很简单: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很多人读过这首诗的第一感觉就是:

不就是这样的吗?

但是千百年来,鹅就是这样子的,怎么只有一个七岁顽童说出来了呢?

怎么别人就说不出呢?

能说出人人感觉得到但说不出来的东西,也是一种本事。

正如老子所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句,可别小看了这三个字,鹅鹅鹅。

这正好反映了一个七岁小孩看见大白鹅时自然、松弛、喜欢,脱口而出的状态。

不是小孩,谁会这样开头?谁敢这样开头?

第二句,妙笔来了,曲项向天歌。

一个曲字,把鹅最美的姿态神韵拿捏住了,鹅之美,尽在曲颈这个弧度。这是有科学论证的。

一个七岁小孩,敏锐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表现力。

第三句,白毛浮绿水,白色的羽毛在绿水之上轻盈的起伏,这种色彩的对比,相互映衬,极具画面感。注意,不光是色彩对比,还有动感,就是这个浮字,绝妙的表现了鹅在水面上轻轻的起伏。

第四句,红掌拨清波,一样的色彩对比,红掌对清波,一样的动感,拨。

但是有一个问题,上一句是绿水,下一句怎么就成了清波了呢?是不是矛盾?

这其实是视觉问题。

白毛浮绿水的时候,骆宾王看的是整个画面,在大的画面里,水是绿色的,没问题。

但是,当他看到鹅的红色脚掌波动水波的时候,水在动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它清澈的一面,所以变成了清波。

在红色的对比下,水是清澈的。

在白色的对比下,水是碧绿的。

这种同一事物在同一条件下,根据不同视觉,不同的参照物,呈现出不同色彩的把握,真是绝了。

这才是一个七岁的小屁孩啊,这不是天才不是神童是什么啊?

就这样,短短18个字,一幅大白鹅戏水的画面便活脱脱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个世界上,最高明的画,不是画出来的,是写出来的。比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比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是,一个七岁的小孩,不也做到了吗?

0 阅读:2

风语漫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