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拾雅集17】《从军行》:不胜不归的不世气概

风语漫红楼 2024-08-31 14:37:04

喜欢请点赞!

同样是《从军行》,同样是边塞诗,我们来看看没有经历过战事的文弱书生,和经历过战事的文弱书生,他们的笔下有什么不同?

王昌龄的《从军行》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的云层遮住了阳光,使得远处的雪山都暗淡下来,大战来临,不禁让我回首我们来时的那一座孤城玉门关。

前一句是实景,诗人已经来到了青海湖,这是唐朝经常和吐蕃发生战事的地方,后一句则是一种牵挂,想念,青海湖距离玉门关将近1000公里,在青海湖无论如何看不见玉门关的,这是一种心理感觉。

但是,这种牵挂不会使我们退却,我威武的大唐军队,身穿黄金战甲,在滚滚黄沙中身经百战,不消灭敌人绝不班师回朝。

这个楼兰国,在汉代就灭了,所以这里的楼兰不是指真正的楼兰国,而是典故,指敌人。

杨炯是从出征的军队离开京城时展开想象,憧憬着直捣黄龙,消灭敌人的胜利场景。

王昌龄是亲临战场,大战在即,回望故土家国时表达不胜不归视死如归的战斗豪情。

一个是出征时的憧憬,一是大战前的感怀,激发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杨炯的是激情,王昌龄的是悲壮。

杨炯的是豪气,王昌龄的是杀气。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0 阅读:6

风语漫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