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危机发生以来,大家的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各行各业也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完全依赖于线下销售的房地产业更是一度被逼停摆,大家都知道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有多么重要,所以各地政府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为了保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多地在抗疫期间都出台了楼市调控新政。比如有的地方要求银行不得向房企断贷,有的地方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指导,甚至还有的地方帮助房企复工……不过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莫过于多地新政“一日游”,这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未来的楼市还会放松吗?
说起来是“一日游”,其实有的地方政策出台不过短短一两个小时就被紧急撤下,比如在3月24日下午,浙江海宁市发布消息称,在3月25日至4月24日云上房博会期间,“非海宁户籍人口在海宁限购一套住房”政策暂不执行,这意味着非海宁户籍人口可以在海宁购买多套房产,然而一个多小时以后,以上内容被删除。
无独有偶,陕西宝鸡政府在3月12日发布消息称,各银行要积极争取降低首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政策,公积金额度由之前的40万提高至50万,然而这份文件在当天晚上被撤下。
其实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都可以理解,因为很多地方财政都是依靠土地经济,不过在疫情的冲击下,房企没了资金来源,政府的日子自然也难过。地方政府有发展压力,房企有生产需求,出台楼市稳定政策无可厚非。不过叫人无法理解的是,调控政策朝令夕改,实在是太随意,不仅不利于稳预期,更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
其实大家细细看这些“一日游”的楼市调控政策,或许能从中看出一些“猫腻”,无论是“非户籍人口暂不限购”还是“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这些政策大多涉及到了需求端。其实说白了,这些政策所调控的不是加大住房和土地供应,而是降低购买门槛。
从近期的楼市调控来看,合理的供给端宽松政策多数都能被放行,但需求端宽松则大多行不通。其实这几个“一日游”的政策并不是以稳定楼市为目的,而是奔着刺激楼市去的,这显然与中央一直强调的“三稳”相违背,触碰到了政策红线,所以被撤回是必然的事情。
众多“一日游”政策出台前完全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所以才会在出台后一看形势不好就立马撤回。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并且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行为不能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