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

槃鹰 2023-01-31 22:16:23

最近,由于一篇文章阅读量比较高,日均阅读量是平常的4,5倍,粉丝一下也涨了不少,让我真切地体验了一把写作的复利。

说实话,内心真有点窃喜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点像种了一棵树,我抱着希望每天浇水、施肥、灌溉,希望它有一天成为参天大树。

但是它偏偏每天都只长一点点,外表基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

反观别人的树,长得又高又大,都已经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而我的还只是一棵小苗。

眼巴巴地看着,有时嫉妒,有时烦恼,有时急躁,要时常安抚自己躁动的内心。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惊喜地发现它长高了不少,对,就是这种感觉。

惊喜过后,我又重新陷入了焦虑和痛苦当中——反复纠结到底是要不要日更下去?

01 为什么文章阅读量高了,我反而焦虑了?

看过许多老师聊写作,有的人说日更好,有的人说不要日更,要打磨精品。

有一些前辈,通过日更,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获得了精神和财务上的富足,我也心向往之。

例如明白、辉哥、张萌、Scaler等。

也看到了很多前辈,不是日更,不断地打磨精品内容,也收获了自己地幸福,做自己喜欢的事,且收入颇丰。

例如周岭、粥左罗等。

我之前一直认为日更是比较适合自己的,通过日更,我建立了自己用心观察、思考和写作的习惯。

同时,个人的心力和能量也越来越足,自信越来越强。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最近的数据也让我看清了一个事实,投入更多精力来打磨一篇更好的内容,似乎也非常值得去做。

所以,我就想要不然把日更改为周更,用一周的时间来写好一篇文章,打磨这篇文章,一定会比这一周每天更新的7篇文章要好。

这样想逻辑上确实没问题,联想到很多大佬说写作是提供价值,文章写得越好,价值也越大。

于是,我断断停了几天日更,然后想好好写一篇文章,每天写一点。

结果呢,还是很别扭,而且更加内耗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才明白,因为这篇文章产生的较高阅读量,让我产生了一种“期必心”,也就是期待一种必然结果的心思。

我希望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这样类似的阅读量,给我涨这么多的粉丝。

实际上,怎么可能呢。

这篇文章可能选题恰好踩中了痛点,或者是平台推荐的因素,不可能篇篇都这样。

带着这样的“期必心”去写作,就能难写好,因为会有各种达不到结果的自我怀疑。

这种“期必心"的本质,还是速成心态在作祟,希望走捷径。

02 日更的难点在哪里?

有人说,日更的难点在于没有内容可写;

也有人说,在于无法提供价值;

还有人说,在于观点新颖,结构合理,逻辑通顺;

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难的地方。

明白老师说,日更最大的难点,是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呢?

就是要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事实,别老想着一飞冲天。

你看,我写了一篇阅读量还过得去的文章,就产生了闲思杂虑,想要篇篇文章都有这么高的阅读量。

就不能接受再写一些日更的文章,阅读量很少的事实了。

这是不合常理的,事物的改变都是慢慢发生的,个人的成长更是如此。

想通了这一点,才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写作,用一种长期主义的心态。

不追求每篇文章都有高阅读量,只要每天有认真思考就可以了;

不追求每个选题都好,只要每天都能持续下去;

不追求每篇逻辑都很通顺,只要自己在练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接受有时候状态差,写出一两篇水文;

接受有时候想要流量,蹭一些热点;

接受别人的批评,甚至是谩骂;

因为我就是个普通人,一个写作技能还不是很娴熟的人。

唯有这样,日日不断,滴水穿石,一点一滴地改变。

03 凡事不能停留于表面,要看本质。

到底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

两者都有价值,都有成功案例,都可以去做。

有一天,我看到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里的一句话,才有点明白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说: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的,那写得再多也没有用。”

所以,重点是:你有没有把自己推到舒适区的边缘去写作。

日更和周更是一种形式,如果没有把自己推到舒适区的边缘(有人称为拉伸区、学习区),那么,不管是日更还是周更都是无效的。

我有段时间觉得自己每天日更写得很快,有点洋洋自得,结果发现没怎么长进。

这是因为最开始日更,是非常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

害怕没内容写,害怕写得质量差,害怕无法坚持。

但是随着自己慢慢坚持下来,每天写一篇还算通顺的内容已经不是难事,但是这也会成为了自己新的舒适区。

在新的舒适区里,日更和周更,不进行刻意练习的写作,都是无效的勤奋。

所以,关键就在于:给自己设置必要难度,让自己有点痛苦。

我有时候有刻意练习,有时候没有,应该说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

我更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成长,比如说自己情绪的控制,习惯的保持,认知的提高,当然,这个也很重要。

但在写作技能上面,也要刻意练习,让日更这个动作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

比如说:

要写有价值的内容,有信息增量。

要用滑梯理论。

要讲故事,打比方,有情感,不要光说道理。

要有吸引力的标题。

等等。

通过给自己设置这些要求,把自己推到了舒适区的边缘进行刻意练习。

这也是《认知天性》里面强调的,学习如果太轻松,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的。

要通过让自己痛苦的方式,在大脑产生神经元连接,让身体产生肌肉记忆。

最后的话:

总结一下,在成长的路上,一方面要设置必要难度,进行刻意练习,不断地把自己推出舒适区。

另一方面是不要有“期必心”,对结果抱有必然的期待,这会使自己焦虑。

心态上,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只管用心浇水,在根上灌溉。

虽然表面上没有大的变化,实际上根却在悄然生长,扎扎实实,在某一天会带给你惊喜。

共勉。

今天是日更第222/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09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