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开工了,心里有点焦虑

槃鹰 2023-01-28 17:22:56

今天初七了,春节假期已过完,明天要开工了,心里面有点焦虑。

趁着有点时间,小小总结一下。

每年的春节,都是在老婆和自己家之间往返奔波,各个亲戚家里拜年,感觉是累并快乐着。

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不提倡上门拜年,都是打电话。

虽然省了很多事情,却也少了亲戚间团圆热闹的乐趣,感觉年味也少了一些。

为什么会焦虑呢?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假期中,没有每天日更写文。

平常习惯了日更,没有写,心里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似乎当天是白过了一样,内心有点空虚惭愧。

另外一个原因,因为假期要过完,即将面对新一年的工作,这是一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和平常周末过完,周日晚上的心情有点类似。

还有一个是过年好吃好喝,又陪家人打牌,似乎觉得享乐得有些过头。

总结就是,感觉自己没有学习,没有成长,享乐过多,因而焦虑。

但是我仔细想想,似乎我也并没有白过呀。

虽然没有每天写文,但是早起的习惯还是保持了下来。

早上基本上是6点左右起来,早上6点到8点,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读书的。

一本《人生海海》已看完,还有一本《毛泽东传》大部头,也看完了。

这两本书,一本是小说,一本是伟人的传记,是今年开始看的两本非致用类书。

虽然于自己的技能提升没有直接帮助,但是对自己的见识和格局的提升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毛主席的传记,解开了我心中很多迷团,纠正了一些原来错误的认识。

我想,今年应该还要增加一些这类书籍的阅读量。

年前回老家,帮家里打扫卫生,清理房前房后的杂物,帮忙采购过年的物品,也搞了两天时间。

过年假期里陪爸妈聊天,看电视,做了几顿饭给他们吃,略尽一点孝心。

陪孩子们玩烟花,做游戏,搞烧烤,也是其乐融融。

至于打牌,平常其实很难有时间去打牌,也只在每年的春节,陪家人打一打。

这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又不是烂赌或者沉迷其中,似乎没有必要对自己太严苛了。

这样一想,这个假期过得还算充实。

只是有点遗憾的是看的两本书没有记录笔记,总结自己的所得,把这两本书当故事来看了。

读书的过程其实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但都没有记笔记。

看完之后只有一些模糊的感性认识,没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头脑中。

至于没有日更和工作的焦虑,多想也无济于事。

焦虑不可避免,对付焦虑的办法,还是王阳明先生说的: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

既然读了书,没有写笔记和总结,就试着写写笔记和总结。

没有日更写文,那就重新把日更写起来。

马上要进入工作,焦虑了,不如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试着做一些工作相关的事情,把遗留的一些小事情做掉,改掉一些问题。

划掉清单上的一些事项,这样一点一点的找回一些确定性。

今天是日更第221/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08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