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城市居民存款,上海总量第一广东人均居前,北方表现强劲

数据读城 2024-01-07 14:13:43

个人储蓄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居民经济实力与消费习惯,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存款超过9万元,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或城市的居民人均存款超过20万元。但如果对比1985年时的主要城市居民存款情况,北京、上海已经是储蓄总额和人均储蓄都靠前的超级城市,广东的多座城市则是人均存款最高,为数众多的北方城市排名靠前。

1985年时,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9元,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居民的人均储蓄才超过800元。1985年时上海和北京已经全方面展现了超级城市的实力,上海的居民储蓄超过70亿元,北京超过50亿元,再往下才是广州的40亿元出头,另有天津、佛山、烟台、沈阳4座城市超过20亿元,当时有25座城市的居民储蓄超过10亿元,其中近一半为北方城市。

在那个全国居民人均存款不过几百元的时代,人口数量已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和重庆作为当时两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位列居民存款第一和第十,但重庆的人均储蓄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左右。按照当时的区划,还未直辖的重庆才是西南地区的产业经济“扛把子”,还要超过省会成都一筹。山西太原是居民储蓄超10亿元城市里人口最少的,广东佛山则是居民储蓄超20亿元城市里人口最少的。

受益改开政策,当时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已经开启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居民的储蓄情况也验证了这一点,两大地区的主要城市居民储蓄总额和人均储蓄额总有一项排名靠前。1985年时,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非常依赖上海的技术和订单溢出,将上海单独列出的话,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发展略微超过长三角地区城市。尤其是广东,广州的居民储蓄总额位列全国第三,佛山位列第五,江门位列第九,当时的深圳虽然位列第40位,但只有不足50万人口,人均储蓄额接近1000元,为全国最高,与之类似的还有东莞和珠海。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人均储蓄在当时领跑全国。

当时的大量国企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绝对力量,这也是诸多北方城市居民储蓄额较高的原因,就当时而言,国企的密度和发展程度,不少北方城市占据优势,直到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以及民营经济崛起,北方城市开始逐步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0 阅读:2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