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我们平时,朋友之间聊天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话题。
我妈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我外婆做的酸菜鸭,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妈妈会做的美食,儿女没有学会,而外婆会做的妈妈那代也没有传承下来。
这就是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失传了!

我来四川快20年了,认识的川渝两地的朋友,自称"好吃嘴"的特别多。
平日里,谈论的话题,少不了好吃的。特别是那些铭刻在记忆中的吃食。
有意思的是,聊着聊着,结尾会来句,现在估计都没有了!
你说是不是很吊人胃口。
我的一位好朋友,新都那边的。她讲述了一段,有意思的童年经历。时隔几年了,我都还记得。
估计许多70,80,甚至60后的小伙伴儿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这个朋友表兄弟姐妹特别多,加起来有6,7个。
每年暑假时,这些孩子们都被集中在外婆家统一管理。
孩子多了难免淘气。有一次,外婆出去田里弄菜。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回来,几个孩子就开始淘气了。
等外婆从田里回来,被眼前的场面吓得大惊失色。
只见,几个孩子有躺在床上的,有躺在地下的。形态各异。就是一个也喊不醒。
外婆慌忙找来邻居帮忙,把孩子们背的背,扛的扛准备送医院了。
没想到,走到半路上,年纪最大的那个表哥醒了。
一问才老实交待了。

原来,这些混世魔王们,把外婆厨房里那坛子醪糟给吃了个精光。
这才闹出了这么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
我也常听四川的朋友说,他们小时候,家里的大人们都自己做醪糟。并且,味道特别香。
只可惜,现在很少有人自己做了吧!因为买来的很方便,也很便宜。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超市里,买的醪糟味道都比较淡。不太可能出现吃醉了的情况。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来成都后,都喜欢,买醪糟来煮汤圆。每次可以放半瓶,才能满足又甜又香的标准。否则就十分寡淡无味。
有一次,一位成都姐姐送了我一小瓶醪糟,说是她婆婆做的。并再三强调,少放,否则要吃醉了的。
结果我只需放两勺,跟我以前放半瓶的味道差多。
渐渐地,我也发现,原来醪糟是四川绝大多数人都喜爱的美食。
据说,有很多种吃法。不过我只煮过汤圆。就觉得很美味了!

醪糟作为传统美食,虽然不会在食谱中消失。但是,估计今后也不会有年轻人愿意学做了。
虽然做的人少,但是喜欢吃的人比较多。所以为了满是人们的生活需求,醪糟这个传统的美食也渐渐地就工厂化了。
而有些,小众一点的美食就没那么幸运了,不适合工厂化,可能就渐渐失传了!
和醪糟一样的还有被誉为川菜灵魂的四川豆瓣酱。
虽然,郫县豆瓣家喻户晓,但普通人家自己做的还更香。而且每家的味道都不尽一样。
前几年,我都常看见小区里的孃孃们在院子里晒。远远就有香味飘过来。

有四川的朋友告诉我,新鲜的豆瓣酱在四川人眼里,可不止是调料,它也是道美味的下饭菜,才是真的。
还绘声绘色地描述,拿一勺新豆瓣酱夹馒头,油噜噜的,满口留香。
这种感觉可能只是60后70后的回忆,80后,90后甚至更小的孩子估计都会这么吃了。
因为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口味也或多或少渐渐偏离了传统习惯。

这也是,我在与几个朋友聊天中,发现的。
奇怪的是现在十几岁的孩子都是调料嘴。
不放味精,鸡精的菜,他尝一口就吃得出来。
并强烈要求,味精,鸡精,耗油这些调料不能少。但有没有豆瓣都无所谓。
有朋友开玩笑,这些孩子,可能都是被外卖给培养出来的。
让是,仔细想想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有人好个奇!调查一下,现在做菜不放味精鸡精的人怕是很少数。

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口味不但在变化。从前那些原汁原味的美食由于制作复杂,或食材稀有,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并且,渐渐地失传了。
我就听我楼下的老奶奶念叨过一种叫鱼丝面的美食,是她小时候的最爱,但现在成都基本找不到了。
和这种鱼丝面一样,只成了记忆的美食应该还有很多。
小伙伴儿们,你们还吃过哪些美食,现在都很难吃到了呢?
60,70,80后的小伙伴儿,小时候有没有偷吃经历,被抓到后是如何被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