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野各军战力排名:一档4个军,24军不敌这个军屈居二档

妙之评过去 2025-03-23 21:48:46

作为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关内的主要中坚力量,陈老总和粟裕的华野一直都是啃最硬的骨头,打最艰难的仗。

而在与日军和国军长期的作战中,华野各纵也蜕变为王牌之师,在1949年3月的我军改编中,华野所辖各纵队,也改编为三野第20-35军,合计16个军。

那么可能很多人会问,三野所辖的16个军,战斗力都如何呢?

本期就跟随雨田君的步伐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精锐的华东野战军(三野),来源:《大决战》剧照

第一档:4个军

分别是第20、23、27和31军

20军,是华野1纵出身。

在我军里面叫1纵的哪一个不是王牌?1纵是老红军出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叶飞带领的闽东独立师,在解放战争期间,叶飞率领的1纵一直都是粟裕手下最强的野战纵队,是粟裕手下“三支老虎纵队”之首,其战术执行彻底,而且作战大胆穿插,在鲁南和孟良崮战役中表现最为出色。

而且无论是在什么时候,1纵皆是华野在战场的主攻纵队,哪怕是打援都能大放异彩,其在莱芜战役担任阻援纵队,挡住国军3个整编师,著名的华川阻击战就是该军58师(1纵1师)打的。

20军的灵魂人物叶飞(剧照)

23军,前身是华野4纵。

粟裕手下“叶王陶”纵队中的陶勇纵队,和首任纵队司令陶勇一样,4纵打仗起来也是搏命的主,该军是三野在解放战争时期歼敌最多的军级单位, 和1纵一样,同样参加了三野几乎所有的大仗,苏中七战七捷、山东战场各大战役,围攻碾庄、冰雪陈官庄皆是作为主力参与,当年杜聿明就是被四纵战士俘虏的。

活抓杜聿明的23军(4纵)战士

27军和31军,这两个军其实可以放在一起讲。

第27军有一个济南第一团,而济南第二团则是隶属于31军。

这两个军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胶东子弟兵组成的,在古代胶东就出强军。到了抗战开始,胶东地区一直都是我军的模范根据地,拥军程度堪称各解放区之最。而且除了支援华野之外,在东北的东野4纵(41军)也是胶东子弟兵组成。

再说回27军,如果说20军最擅长野战,那么27军可以说是三野攻坚最强的军,当年的潍县、济南皆是从出自27军之手,哪怕是在孟良崮、莱芜、鲁南等作战中,27军同样表现出色,在分兵阶段27军就是山东兵团的一哥。

准备入朝作战,精锐的27军(剧照)

第31军(13纵),则是出于属于后来居上和逆袭的典范,可能从成立初期很多人都没能想到这支以胶东警备部队组成的武装,在首任军长(我军最年轻的军长)周志坚的带领下,13纵从最开始成立的莱阳保卫战开始,就开始一路逆袭。紧接着又是胶东保卫战以及济南登战役与9纵(27军)一起成为表现最好的两支部队之一,淮海战役又是急行军率先占领曹八集,截断黄百韬退路,在大战沪宁杭阶段占领浦东扭转上海外围作战的僵局,随后又深入福建作战,可以说是屡战屡胜,该军目前也是我军驻扎在宝岛一线最前沿的部队之一。

以上这4个军皆是三野王牌中的王牌,哪怕是放在当时我军各大野战军中,也是一等一主力的存在。

时至今日仍然存在的31军济南第二团(英雄部队)

第二档:4个军

22、24、26和28军

22军(3纵)和26军(8纵)是两支兄弟部队。

前者最早是鲁南军区部队,而后者则是鲁中(沂蒙)地区出身,皆是罗帅抽调完主力之后以军区警备部队组成的精锐,1946年山野成立的时候,是当时陈老总手下最强的野战军王牌纵队,被称为“陈老总袖子里的小老虎”,攻坚能力一流和26军(8纵)一起是陈士渠兵团攻坚两大王牌。在外线作战时期表现甚至要好于豫东没开打之前的粟裕兵团,在豫西他们和陈赓兵团一起攻克洛阳,并在豫东之战前期攻克了当时的河南首府开封,攻坚能力出色。

解放开封的3纵和8纵

28军,就是大名鼎鼎的“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宋时轮华野10纵,是地地道道的渤海子弟兵。

10纵,虽然在福建的某些战役中存在瑕疵,但不妨碍其是三野最能打防守的部队,梁山、徐东等战役中多次阻挡国军徐州最强的第5军。在进攻端28军也是华野攻坚的利器之一,典型的就是济南战役中作为佯攻的他们变成主攻,多次突破王耀武的防御阵地,在上海战役期间,月浦镇阵地的攻坚战中也是率先实现突破,是一支攻守平衡的部队。

在进行阻援作战的10纵

24军,则是粟裕大名鼎鼎的“叶王陶”三驾马车中的,王必成6纵。

6纵在苏中七战七捷,以及两淮保卫战中虽然伤亡不小,但表现尚可,虽然也有涟水城以及莱芜战役中的一些明显失误,但在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冲上了制高点,为全歼张灵甫74师(军)立下关键战功。在随后的作战中6纵也在淮海战役期间,主动承担了阻援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大兵团的重任。抗美援朝轮战阶段,24军在上甘岭多次打退美军进攻,为三野在半岛战场挣足了脸面。

孟良崮打出威名的6纵(24军)

第三档:2个军

21军和25军

这两个军同样可以加起来讲,上述的8个军多少出身粟裕的华中野战军,或者是陈老总的山东野战军,而这两个军则是兼具了2个野战军融合而成,有新四军系统,也有八路军系统。

胶济路中段作战的2纵和7纵

第21军,也就是华野2纵,首任司令员是韦国清,2纵有三野中唯一的一个红军师(4师),战斗力不容小视,朝阳集战斗暴揍国军整编编57师,取得了山东野战军南下以来最大的胜利,在作战中也是华野的主力,在抗美援朝后期,21军甚至被改编成王牌的苏械军,堪称精锐中的精锐,时至今日以21军的老部队依然保持至今。

抗美援朝时期在半岛的21军

7纵首任司令是成均中将,虽然在南麻战役中表现的一半,但在随后越战越强,有意思的是在7月分兵之后,2纵和7纵都隶属谭老板指挥,隶属于山东兵团,在胶东保卫战时期也深入苏北牵制,随后在山东反攻中多次扮演关键角色,比如在济路中段作战的关键潍县战役中,作为阻援的7纵连续抗住敌人8昼夜的进攻,为解放潍县保证了下限。淮海战役中7纵是表现最好的几个纵队之一,他们除了拿下运河,打通我军和何基沣部的联系之外,还切断了黄百韬突围的路线。碾庄战役阶段,又担任徐东阻击的重任,还没休息几天就被派往双堆集,加入到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中。

参加双堆集围攻黄维兵团的7纵

第四档:6个军

29、30、32、33、34、35军

这6个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军后期纵队改编而成的,有三个,分别是第29、30和32军。

率先进入南京城的35军

第29和39军,分别是华野第11和12纵,这两支部队皆是隶属于当时华野的苏北兵团。在粟裕率领华中野战主力进入山东作战后,这两支部队依然留在苏北后方进行坚持战斗,本身这两支纵队都是地方性质的军区部队,为了便于指挥特将其升格为野战军性质,但说实话和前面的9个纵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苏北后方并非主要战场,作战强度并不大。因此直到淮海期间,这两个纵队才加入到徐东阻击战中,但表现尚可。

徐东阻击战部队(剧照)

在南下渡江战役阶段,29和30军倒是在郎溪和广德等战役中表现出色,配合兄弟部队围歼了国军五个军。

32军,又是神勇的胶东子弟兵组成,哪怕是在华野以胶东精锐组成27和31军之后,依然有不俗的造血能力,32军是以当时山东警备区第5和6师(第三次组建)为基础组建,配上4个警备团(第2、3、4和5团)组成,在淮海战役末期才加入到战场,表现尚可,在成军之后,32军主要负责对即墨和青岛方向国军的作战,并未南下参加渡江战役,虽然后来也进入宝岛准备参加渡海战役,但表现机会并不多。

参加朗广作战的我军(剧照)

另外几个是三野部分部队,以及济南和淮海战役起义过来的国军部队混编而成,也有三个,分别是第33、34和35军

其中第33军是以淮海战役前夕成立的渤海纵队和后来起义的国军59军组成(张克侠),在渡江战役中参加了郎溪和广德战役,并作为第二批次力量加入到上海战战役中;第34军则是以江淮军区地方部队和国军起义的何基沣所部第77军组成,在渡江战役阶段表现尚可,配合主力部队南京;第35军,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吴化文35军,但实际上该军有2/3部队是从华野鲁中南纵队抽调主力加入,是地道我军部队,在南京战役中,率先进入南京城内。

进入南京的35军,多是我山东子弟兵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军本身就有临时成立的色彩,在不久之后也相继被撤编,余部加入到公安军或者改编加入其他军。

比如,第30军所部在解放上海之后,军部被并入华东军区海军部队,下辖的3个师分别隶属于9兵团第20、26和27军,这也就是为何首批入朝的9兵团每个军有5万多人4个师的原因;第32军3个师列入福建军区,先后参加剿匪和解放东山岛作战,第33军3个师都被列入公安军序列,第34军也撤编,加入到特种兵和公安军系列,35军则是被安排专业。

在上海进行防空警戒的公安军

当然,以上皆是雨田君的一家之言,比如23军31军的排名问题,更倾向于后来居上的31军,期待更多的批评和指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