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主政山东的徐帅为何突然被调回延安?看懂方知徐帅的伟大

妙之评过去 2025-02-18 20:51:09

在抗战期间, 山东战略区绝对是我军根据地建设的典范,而这自然离不开我军战神徐帅的功劳。

1939年,在山东根据地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时候,总部决定派遣129师副师长的徐帅前往山东,全面主持山东战区工作。在徐帅的带领下山东根据地建设迎来了突破,将这个原本革命基础偏弱的新区,建设成为了模范根据地。

可耐人寻味的是,在山东工作了一年的徐帅为何会突然被调离山东,待到后方直到抗战结束。

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来看一下徐帅调离山东的始末,感受一下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

抗战时期的徐帅

徐帅在山东,根据地更进一步。

在说徐帅在山东的事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总部要将徐帅派往山东?

抗战开始之后,在华北正面战场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我八路军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在聂老总建设第一个边区根据地——晋察冀之后,其余各部也纷纷赶往敌后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而地大物博的山东,自然也是建设的重点之一。

抗战前期我军在山东的根据地

到了1939年,当时在山东的八路军主要分为以下这几个部分

“一部分是在115师分家之后,罗帅带领的115师344旅、独立旅等部,以及萧华带领八路军挺进纵队,合计30000人;另一部分则是更早一些,以黎玉和张经武等人带领的八路军山东纵队,该部分兵力合计40000人左右。”

在徐帅去之前,我军在山东的两大指挥员

而在山东根据地蓬勃展开的背后,同样也是危机四伏。

其一,就是来自日军的压力,日军一直将山东当成其后方来经营,但前期因为兵力对于我山东抗日武装一扫荡强度并不大,可在徐州、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将主力都调到后方开始“治安战”,加大对我根据地,特别是山东根据地的扫荡,到了1939年山东根据地面临的反扫荡压力很大。

日军对山东进行扫荡

其二,则是在我军内部,当时山东的我军一共是两个系统,相互间还互不统属,在面对接下来困难的反扫荡任务的时候,也很难统筹作战。要知道当时的罗帅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指挥作战并非其所擅长;陈光只是以旅长的级别担任代师长。山东纵队这边的两位指挥也并非以军事能力擅长。

因此,基于当时的对日军的反扫荡作战,以及接下来的伪军和顽军威胁,山东根据地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拧绳以及资历和能力强,起码要是八路军师一级的指挥员来统领山东,并打一个“硬仗”,才能在根据地建设中破局。

既然是派大将过去,那么当时的徐帅是否符合这个标准?

抗战开始时候,在陕北的我八路军接受改编,原西路军和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我军战神徐帅前往129师担任副副师长。在129师副师长的任上,徐帅相继响堂铺等战役中重创日军,。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以徐帅的资历和能力,在其他师一级的将领都有任务在身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挑起一个一级军区(战略大区)负责人的职务。

就这样,在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将部分抗大学员以及129师部分干部配属给徐帅,让其到山东统一指挥当地的抗日队伍。

在山东的徐帅

而在山东的一年内,徐帅也将山东根据地提上一个台阶。

在进入山东后,徐帅迎来的第一个大考就是:反扫荡

1939年6月1日,日军2个师团合计2万兵力加上伪军部队,兵分十路直插我山东八路军总部所在的——沂蒙地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很多干部都更倾向于立刻转移,可这个时候徐帅展现出了一个名将的临危不乱。他在熟知日军部署之后,果断决定以广袤沂蒙山区和青纱帐为掩护,就地和日军周旋。

八路军山东纵队合影

有一说一,当时的八路军山东纵队虽然都是热血的抗日军民组成,但同时也是一支年轻,且缺乏实战的队伍。

但在反扫荡的过程中,徐帅亲自上阵手把手教这支部队打仗,示范了如何偷袭日军薄弱的交通线,利用麻雀战和游击战调动敌人。以实战且实力这么悬殊的战役锻炼队伍,除了徐帅很少人敢这么做。

在打击日寇的同时,徐帅还发现山东纵队虽然人数较多,但一直以来都是选择单独作战,并没有很好的和当地的自卫队、以及县大队、区小队联合作战,导致作战情报一直很滞后,为此徐帅将纵队干部和地方抗日武装干部叫来进行沟通,双方相互配合牵制日军。

抗战时期的山东八路军正规军,精神气很足

在围剿一个月后,日军不仅没能达到原先的扫荡预期,还伤亡了1000多人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再加上其交通线被我军破坏,缺乏补给且在根据地成瞎子和聋子的他们只能悻悻而归。

1939年8月,八路军总部正式将山东纵队和115师在鲁的部队统一整编成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帅任司令,朱瑞将军任政委。

徐帅和朱瑞

在“反扫荡”大考结束后,徐帅对山东部队的另一个改变,就是——练兵和建军。

基于反扫荡所暴露出来的部队缺乏实战、历练以及正规化作战等问题,徐帅则是进行了针对性训练调整,同时为了提升山东纵队的战斗力,徐帅还特地从115师调来了上百人的战斗骨干充实到纵队中。

很快山东纵队就从一支地方部队升格为正规军,特别是胶东和鲁中地区的部队成长很快,到了解放战争期间,这两个地区为华野贡献了8、9和13纵等精锐王牌部队,而这一切和抗战时期徐帅的练兵是分不开的。

在训练中的山东八路军部队

除此之外,对于部队的梯队建设徐帅也很重视,并提出了

“主力兵团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自卫团普遍化。对部队进行了梯队化建设。”

不过就在根据地大练兵的时候,徐帅却在1940年奉调回到延安,结束了他一年的任期……

徐帅一家在山东

为何不到一年就离开山东

关于徐帅回到延安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甚至很多人将其说成是“山头主义”。

那么事实究竟是如何呢?

首先,徐帅奉调回去是要代表山东战略区去参加在延安的柒大。

在回延安开会期间,徐帅需要穿越将近千里的的敌占区,再加上徐帅本身就是山东根据地的指挥员,这一路上的凶险自然不用多说。

徐帅从山东回延安的路线

当时徐帅带领一个警卫班在路过泰安的时候,正好碰到日军的扫荡部队,徐帅又是带领警卫和当地部队和日军打了几仗,好不容易从泰安出来,在鲁西又碰到墙头草石友三的部队,又是一通折腾,直到1941年的时候才回到延安,而这一路上长期的颠簸和马上行军,让本就有暗伤和身体瘦弱的徐帅更加虚弱不堪,特别是快到延安的时候,因为枪炮的影响,受伤的马匹还将徐帅的小腿骨踢断了,不得已只能一直在延安修养到了1942年。

可见徐帅之所以在山东一直未能归队的原因,却是因为伤病耽搁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徐帅在延安

那么,很多人就有一个疑问,那为何徐帅在病愈之后,却为何没选择回到山东呢?

而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佩服徐帅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了。

1942年徐帅伤愈复出之后,当时的山东根据地已经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渡过最初徐帅不在的短暂不适应之后,山东八路军在总部的指示下展开了一元化的领导结构,罗帅挑起了大担,一人肩负起了115师、山东纵队和山东分局工作。

而且在任期内,罗帅在军事上也贯彻来了徐帅所倡导的主力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部队发展包含民兵超过了40万人,而且根据地越来越大,甚至已经遍布了山东,除了青岛、烟台和济南等地之外,几乎都是我军根据地。

而在看到山东根据地并没有因为自己离开而停止发展之后,徐帅也是欣慰,在延安期间还开玩笑说罗帅的水平要远超他,为此当总部问他是否还回山东的时候,徐帅也是乐呵一笑。

在徐帅之后带领山东八路军的罗帅

不去山东,徐帅自然也不会让自己闲着。

在病好之后,徐帅则是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协助贺老总一起拱卫延安的安全,在这期间,徐帅的山西人身份,不仅让他在处理和晋绥军的摩擦时能更好展开工作,还时不时的策反晋绥军人员。同时面对老同学胡宗南(黄埔一期)对延安的摩擦事件,徐帅也是积极奔走和应对,让胡宗南未能有机可乘。

到了抗战末期,徐帅被调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重新回到129师,在这个岗位上,徐帅也是任劳任怨。

在陕甘宁担任司副司令员的徐帅,旁边是司令员贺老总以及朱老总

因此,从徐帅在山东以及后期调离的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真的是一个低调和服从命令的大无畏军事家,这种无私和甘于奉献的精神确实是让人动容……

最后,很多人说的徐帅是四方面军出身,而山东八路军是一方面军出身,再加上山东本地的山东纵队,“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因此考虑到山头因素也是其调回延安。

对此雨田君认为山头肯定是有的,但这并非是徐帅调回延安后不再返回山东的原因,要知道在徐帅去山东之前八路军总部肯定已经考虑到这层因素,可依然让徐帅去山东,足以证明总部对徐帅是真的信任。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