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与经济运行原理

白刃行式 2024-10-15 10:50:56

在经济学中,举债一直是一把双刃剑。

很早以前,人们对于债务的态度是保守的,因为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过举债过多导致危机的例子。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彻底打乱整个社会秩序,使得交易成本大幅上升。

但,后来人们发现,不负债的危害同样很大。特别是对于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大家都不负债,就会导致资源闲置与浪费,很有可能会错失发展机遇。简单来说,不负债就会导致国家的钱没有流动起来,其实就是现在大家说的通缩。

所以,各国政府都慢慢接受了负债有理的观念。自上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政府债务的杠杆率大幅提升,宏观杠杆率越高,反而说明这个经济体越活跃。现在全球范围内杠杆率比较低的,恰恰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显然,举债无罪,负债有理。只是这个度很难把控,因为人心都倾向于做简单的事情,规避困难的事情,而负债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历史上,只有少数自律性良好的国家能够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

实际上,负债只是一种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掌控最终负债结果的一直是人心的贪婪与恐惧。

1,债务循环:经济的脉络

正是因为有债务,现在我们研究宏观经济才会更加简单。

债务就像是骑手手里的缰绳一样,经济跑得太快,就拉一拉,经济跑得太慢,就松一松,这才有了经济周期。

只要我们紧紧盯着债务的扩张与收缩,就能识别周期的高点与低点,进行资产的置换配置,财富积累的速度就比别人更快,这就是投资圣杯。

那么债务是如何制约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呢?

当经济上行阶段,债务扩张,利润上涨,股市楼市大涨。但到一定水平后,员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竞争者会加大,进入产能过剩,毛利率下降。利润下降就无法支撑更多的债务,进而进入去杠杆阶段,经济下行,资产价格下跌。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债务与经济的周期性循环。

当经济进入下行阶段,失业率上升,工资增速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毛利润会慢慢修复,同时资金成本也会下降,这时候投资就会变得有利可图,有眼光的人就会进行逆周期加杠杆,也就是负债。慢慢地,负债成本下降,投资收益率上升,经济重新进入上升趋势。

如果经济只是这么简单,那么所有的国家都可以进行逆周期调节,就不会出现债务危机了。

2,周期的游戏:万般皆定数

真实的周期很复杂,有长周期有中等周期,也有短周期。这是因为周期的产生与产品的使用周期、资产的折旧与使用周期息息相关。不同的周期,有的是需求主导、有的是供给主导,各有不同。

比如,过去两年,新能源产业链中的硅片大幅短缺,因为硅片的扩产时间大概在1.5年左右,那么在这个1.5年没有到来之前,这个产业的周期依然是向上的。

在产能没有落地之前,庞大的利润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非常突出,通常能有几十倍市盈率。同行业看到这么赚钱,就会纷纷借债、加杆杆,提高产能,整个行业进入扩产周期,债务也随之扩张。

可是等到硅片产能落地之后,这个行业就迅速进入了产能过剩阶段,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这时候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所以,这个阶段各家公司,就需要降本增效,其实就是降低债务杠杆,整个行业都将进入下行周期。

又比如,汽车通常的使用寿命或者说换车周期是6-10年,这就属于需求周期在起作用。在换车阶段,汽车的销量会大幅上升,企业的毛利润上升。企业就会选择借债扩产,但等到换车周期结束,产能利用率下降,问题就来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到期债务,这时候就会收缩投资与消费,整个产业进入下行周期。

还有一些属于长周期,比如我们看到的房地产,寿命周期高达70年,那么这就意味着它是更长级别的周期,这些长周期的债务关系,通常更难以扭转。比如,日本90年代遇到的危机,以及目前中国遇到的情况,都属于这一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截至2023年底,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为14.03万家,相当于每1万人就有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2023年世界钢铁总产量为1892.2百万吨,而我国的钢铁产量占到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53.86%,是第二名印度的7.24倍,断崖式领先。请问,如此多的钢铁产能,后房地产、后基建时代如何消化?

也就是说,整个国家陷入了庞大的产能过剩危机之中,房地产以及相关的产业进入了长周期的下行,带着整个经济体进入下行周期。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人切换到其他行业,需要时间去学习新技能,这就是摩擦性失业。还有很多人,终生都学不会其他行业,慢慢被历史淘汰。

如果说债务是经济的缰绳,那么利润就是企业周期的缰绳,控制着企业的战略收缩与扩张行为,进而影响到员工的收入与支出。更多类似企业的波动,就构成了整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成本与收益:国家竞争力分工模型

两个不同的国家,同时采取了类似的政策,结果为什么会截然不同了。比如当年的玻利维亚采取了休克疗法,经济迅速回升,但是采用休克疗法的俄罗斯差点没直接去了,连阿根廷也是一样,根本屁用没用。

为什么有的国家举债就高速发展,有的国家举债就是债上加债?最近的例子就是中国和土耳其,都采取了卷基建的办法,但效果天差地别。

这里核心的差异就是成本与效益问题。有过融资或者期货经验的人都知道,加杠杆是双刃剑,让正确更加正确,也会让错误更加错误。

这里面决定性的要素,就是国家竞争优势。那么,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呢??

瑞达利欧在《生产力与结构性改革:国家成败的秘密》一文中,经过长期的研究,总结了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价值要素,包括教育、劳动生产率、勤奋、投资,第二是文化要素,包括自给自足、金钱主义、商业主义、官僚主义、法治,第三是债务情况,包括负债和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货币政策。

但,我并不这样看,这样的要素很难衡量,而且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比如,国家的官僚主义,如何评估?文化如何评估等等。

在我看来,要看一个国家有没有竞争力,本质上是看成本,因为所有的竞争本质上都是经济行为。

所以,首先我们得观察这个国家所具备的底子。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而且可能是几个关键要素之一。我是一个自然决定论的信奉者,很多人觉得文化也算,但是这个文化也是在这片土壤中诞生的,同样一批人到了其他地方,还会保持相同的文化吗?我看很难。

地理条件决定了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而决定了上层建筑与思维方式,反过来维护或者反作用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

具体地,我们要关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位置信息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我们如何评估这些禀赋的优劣呢?外蒙古,资源禀赋倒是很强,但是却活成了一个日韩男人的后花园。

我这里,有一个分析逻辑框架可以供大家参考。根据《国富论》,分工是一个国家经济效率提升的核心,分工的程度越高,国家经济效率越高。但,分工的前提是交易、是市场。决定交易水平的有2个关键的因素,其一是商品的独特性,其二是交易成本。

商品的独特性可以是资源的独特性,非买不可或者是很有经济性,比如澳大利亚的特矿石品位特别好,中国具有全球最多的稀土、秘鲁的铜矿特别好等等,甚至是人口,也可以算为资源。当然了,商品的独特性还可以是信息或服务的独特性。比如美国的微软、谷歌,掌握了信息。

交易成本也分为2个部分,其一是实物的运输成本,比如国家有没有内陆运河?中国有长江黄河、美国有密西西比河。目前全球90%的大城市,都处在海边,这就是沿海的地理优势。

其二是信息交易成本,国家的通信网络设施是否完备,国家的语言、文化是否统一,官僚体制是否顺畅等等。比如,印度和中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中国具有几乎统一的语言与思想,但印度有几十种官方语言、民族混合,矛盾冲突非常多,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无法和中国竞争的原因之一。

所以,判断一个国家竞争力水平,既要看国家的地理条件,这是硬的部分,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公平竞争阶段,是否具有持久竞争力。还有软的部分,比如文化、语言、组织、政治环境、经商环境等等,它决定了一个国家会不会参与到竞争中来,以及竞争效率的高低。

如果这个国家的竞争力不行,可是同样采取了加杠杆的行为,那么在下行周期中,就会出现债务危机,因为盈利不足以偿还债务。比如,欧洲某企业投资上百亿,建设了一个电池厂,结果成本高昂,接不到订单,这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了,资产可能直接打2折。相比较资产价格的巨大波动性,债务是固定的、残忍的,到期要还的,这也就是债务破产的缘由。

4,债务危机:通胀与利率

经济体竞争力很强,就叫经济调整,经济体竞争力不行,就叫债务危机,这就是2者之间的差异。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债务周期达到了顶部或者底部呢?可能有人要说了,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政府、居民、企业债务/GDP的比重,但这个指标不太好,为什么呢?

债务是累计值,GDP是年值。用杠杆率衡量债务情况,就像用家庭债务/年收入来衡量资产状况,不可能准确。真正可以衡量准确的是资产负债率,也就是总负债/总资产。不过,这个指标很难精准,因为资产价格是波动的,而且还有很多的隐藏资产,

但,不管怎么隐藏,有两个指标可以清楚标记债务。就像一个人生病了一样,不管他得的是什么病,体温就是最好的指标。如果体温看不出来,就看他有没有去看医生。而对于经济来说,通胀与利率,就是最好的指标。

通胀的本质是供不应求,而供不应求的本质是需求超过了供给,而需求为何超过了供给呢?说明信贷超标了或者是生产能力没跟上。所以,通胀就是一种经济不平衡的特征,就像人的体温一样。

通胀上升的危害是什么呢?由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如果通胀持续走高,必须要提高名义利率,否则就会出现负的实际利率,这种情况下,资金就会出逃,因为利率意味着放在国内就会亏损。资金出逃就会导致,流动性紧缩,资金利率提高,同时股市楼市暴跌。如果官方主动引导,提高基准利率,那么反过来就会遏制经济需求,股市楼市还是会暴跌。

所以,当我们看到通胀大幅走高,往往意味着资产价格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因为接下来很可能就是提高利率,那么对于资产价格,必然是相当不友好的。这就像人一样,发烧往往是生病的第一个征兆,往往意味着需要打针了。当我们看到通胀大幅降低,往往就意味着资产价格可能到了比较安全的时候,就像过去2年一样,美联储通胀出现拐点之后,资产价格立马就迎来了反弹。

在投资领域,很多人过度关注利率,却忽略了通胀。因为利率通常是结果,而通胀才是背后的原因。大多数经济体,都不希望提高利率,因为高利率会遏制经济发展,政府和企业都能以比较低的利率融资,几乎所有的提高利率都是被迫的。

如果把通胀比喻成体温上升,那么提高利率就相当于打针,但是打针有没有效果,还要继续看一些其他的情况,追究真实的病因。有的国家,打针根本没啥用,比如阿根廷,利率都加到100%了,通货膨胀率照样止不住。(关注债务危机,可以参考《中国经济现状:通缩去杠杆的拐点在何方?》)

因为有的国家,一边通过货币政策加息收水,另一边通过财政政策不断放水,一边放水、一边抽水,反而是扰乱了社会秩序,没啥用。

5,去杠杆:成功与失败

当经济体陷入债务危机之后,就需要去杠杆,但是去杠杆的结果并不一定。比如,日本的去杠杆用了30年,阿根廷的去杠杆演变成了恶性通货膨胀,而美国2008年之后的去杠杆,非常成功。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最常见的去杠杆方式,就是加息和缩表。加息之后,整个经济体的成本上升,老百姓的融资成本也上升,就会减少消费、减少投资。简单来说,整个社会节衣缩食还债。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去杠杆也不行,因为现代经济体金融渗透率太高,资产价格波动太大,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操作很容易导致通缩。

所以,他们发明了一个新的手段,就叫通胀去杠杆,通过适度的印钞以及财政政策,来对冲通缩的力量。比如,2008年,美联储直接下场购买资产,拯救了金融系统。

因为债务是始终向上的,而资产价格却是可上可下,如果资产价格下跌过多,就会导致无数人债务崩溃,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在现代金融危机中,不管哪一个国家,只要金融系统出现了大幅下跌,政府都会采取措施,印钞买股票。

在这个去杠杆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往往会成为去杠杆的拐点。一开始是通缩去杠杆,经济下滑、各种悲观的声音出来,资产价格暴跌,政府会慢慢地采取各种措施,等到经济体真的开始走向通缩的时候,政府往往就会采取真正的极端措施。这时候,M2-M1的剪刀差,就是一个非常的指标。另外,CPI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接近1左右,就可能会触发国家级别的救市。因为一旦CPI跌破0,就意味着钱会越来越值钱,通缩进一步加大,经济会陷入负向螺旋。

但是,问题来了,大家都救市,为什么有的国家会成功,有的国家会失败了。这就又要归结于前面提到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了。金融只是表象,背后还是实体经济。只要实体经济领先,怎么操作都是对的。如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行,那只能节衣缩食。

这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病人本身是一个100岁的老家伙,跌倒都能直接去天国,如果病人是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只要救治及时,大病都没事。当然,如果这个小伙子天生喜欢刺激,天天跑去玩翼装飞行,那神仙也难救。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去杠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了。

也就是这个国家的债务,是不是本币债务。比如阿根廷就是外币债务占比较多,它很难通过央行的发债行为来去杠杆,但是像美国就不一样了,它可以通过加息向全世界融资,也可以向自己的老百姓融资。经济变好了,自然就还上了,经济不好,那就印钞还债。

纸币时代,通货膨胀没有了政治上的阻碍。不管化债成功与否,股市都将会成为最终的资产承接方向,化债不成功,肯定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只有股市才能够保护资产,化债成功,经济反转,股票又得涨。关键就在于何时出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文章里面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理解,举起投资的圣杯,在老龄化日益加深的未来,拥有一个越老越值钱的技能。

0 阅读:3

白刃行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